
读《童年》有感(精品18篇)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童年》有感,欢迎大家分享。
读《童年》有感1“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操场边的秋千上,只有蝴蝶停在上面”这首歌大家都听过吧!它名字叫童年。童年,是美好的记忆;童年是回忆的相机;童年,是指引我们成长的一段路,大家的童年都很美好。可高尔基的童年却是那么的悲惨,让人不敢去想象!
高尔基从小就失去了爸爸。年仅3岁的他跟着母亲和外婆来到了外公家中。外公的脾气十分暴躁,他经常殴打外婆和高尔基,这使高尔基的心灵出现了阴影。从今以后,高尔基的童年就在黑暗中度过。
后来高尔基认识了一个好朋友——小茨冈。两人玩的可开心了。可是,好景不长,可怜的小茨冈就被两个既可恶又凶狠的舅舅给害死了。高尔基心里别提有多难过了!
此后,高尔基又认识了一个木匠——“好事情”,他俩成了好友。可外公却不顾高尔基的想法,把他给赶走了。不久之后,高尔基得到了一个继父,他十分凶还常常打人。几年后,最疼爱他的外婆死了,母亲也随之去世。这下,没了保护的高尔基就被外公赶出门,让他自己靠捡垃圾为生。
我觉得,高尔基的两个舅舅——雅可夫和米哈依尔是魔鬼,他们还经常欧打自己的老婆,还天天打架闹着要分家产。兄弟之间一点也不团结,还没有一丝兄弟感情。因此,那两个儿子也被他们的行为影响,处处去捉弄高尔基。
我喜欢书中的外婆,她十分和蔼可亲,还有讲不完的故事。而且她是那么爱她的子女。即使是米哈伊尔和雅科夫这两个大坏蛋,她也并没有怎么打骂他们。
最让我久久忘怀的是高尔基从小就善良、天真、坚强的内心。不管生活多么艰难,他都咬咬嘴唇过去了,严峻的生活是他变成了一个意志力坚强、有理想的人。他是那么的坚强,在他成长的路上,有那么多的坎坷,可他却一次又一次的走过,没有犹豫,没有思考,一鼓作气走下去!
高尔基他对知识的`渴望,对美好未来的憧憬的向往是那么强烈。外公家里的恶劣的环境并没有使他退缩。他相信黑暗马上就会过去,未来的光明将照射到他的头上。
和高尔基相比,我们的童年是灿烂的,是彩色的;是没有烦恼痛苦的,更是无忧无虑的。有那么多的孩子甚至不懂什么叫做“打”,因为他们从没有经历过,被人拿鞭子抽的滋味。这许是一种无法想象的痛苦吧。当然,除此之外,我们的生活中也很少有家人之间的勾心斗角,为财产而打架之类凶狠的事情。更不会发生残忍的把某个无辜的人无端地折磨致死这类想都没想过的“恐怖事件”。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幸福、和平的国家中,这里没有抽人的鞭子,没有仇恨,没有贪婪,更没有暴力和丑事。这里的人是善良,纯洁,乐观的。因此,我们的童年充满了天真和快乐。高尔基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下都能成为一代名家,我们也一定行,大家要好好学习,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加油吧!
读《童年》有感2几天前,我读了高尔基的著作《童年》这本书。
这本书描写的童年生活,不仅是残酷的,还是不可思议的。主要讲了:主人公阿廖沙在父亲去世后和母亲瓦莉娅一起住在残暴、吝啬的姥爷家的故事。在姥爷家,发生了很多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比如说:小孩子做错了哪怕是一点点的小事情,都要遭受姥爷的暴打;米哈伊尔舅舅和雅科夫舅舅为了极小的利益,不惜以命相搏;姥爷总是殴打姥姥,即使姥姥毫无过错;在姥爷开的染布作坊里,为他打了一辈子的长工,一旦丧失劳动能力,立即被赶了出去,靠乞讨为生……在这个故事中,让我感受颇深的`是这样几件事。
阿廖沙看见长辈们染布,觉得很有意思,就和表哥萨沙一起染布,结果被姥姥发现了。姥姥是个好人,她不想阿廖沙被打,就给了表哥两个戈比,让他不要说出去。吃晚饭的时候,老爷果然发觉了这件事,他用树枝条蘸着冷水,狠狠地抽打着表哥萨沙。每打一下,萨沙的身上就会显现出一条红红的印记,而且还伴随着姥爷的咆哮声和萨沙的哭嚎声。阿廖沙害怕的直打哆嗦,紧张的脸都白了,他怕表哥招架不住,把他给出卖掉。事情果真如他所料,被打的招架不住的表哥萨沙,供出了阿廖沙。姥爷气急了,一把拽过阿廖沙,准备对他“处以极刑”。这时,姥姥突然扑了过来,一把抱住了阿廖沙,接着朝里屋喊:“瓦莉娅,快来呀!这个恶魔要抽阿廖沙了!”可是,还没等母亲反应过来,姥爷就飞快的扑了上来,他一把推倒姥姥,拖着阿廖沙就走。后来,阿廖沙被打的晕了过去……
母亲准备嫁给叶甫盖尼,这个男人对阿廖沙很好,还总是给他买东西。可是,等到母亲和继父结婚以后,继父却像变了一个人似的。继父叶甫盖尼和母亲瓦莉娅婚后一直住在莫斯科,有一天却突然回来了。继父说他们的房子被人烧了,没办法才回来住的。可是姥爷却收到来自那边的信息,是继父输光了家底。一天晚上,阿廖沙听到继父和母亲在争吵,内容是关于继父的,继父开始嫌弃母亲了,他要去找前女友。而母亲却哀求他不要走。阿廖沙冲进屋里一看,继父正在踢打母亲的胸口。他气急了,一把操起桌子上的面包刀,疯狂的往继父的腰间捅去。结果被母亲阻止住了,尽管如此,继父的衣服还是被划开了一道口子。然后,继父就被吓跑了,从此没有再回来过……
阿廖沙的童年是悲哀的,更是残酷的。只有姥姥的善良和宽容才是他精神的支柱,让他一步一步成长起来。同时,这本书也让我更加深刻的认识了人世间的真善美与假恶丑。文中阿廖沙的姥姥是真善美的化身,而姥爷则是假恶丑的化身。最终是美好的东西战胜了邪恶的东西,由此可见,黑暗永远也战胜不了光明!
读《童年》有感3“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我特别喜欢听这首老歌——《童年》,它欢快的旋律,动听的歌词会让我忘记一切烦恼,仿佛自己也走进这歌词的境界里了……
最近,我读了高尔基的著作《童年》,书中形象地描绘了主人公阿廖沙(高尔基)的悲惨童年。具体描述了高尔基父母去世后他被送到祖父家度过童年的事。在那里,外祖母是他唯一最亲近的人。之后,他历经了许许多多的磨难,他只上了三年学,11岁就走上社会,过早的开始了自食其力的生活。他当过学徒工,搬运工,守夜人等。16岁时,他只身来到喀山进入了“社会大学”,在与生命的斗争中,他深入俄国社会的最底层和各个阶层的各种人物接触,饱尝生活的艰辛,从而不断地丰富了他的社会知识和生活经验。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童年,不管它是快乐的,还是令人厌烦的,它始终都是我们一生最难忘、最珍贵的一段时光。
“童年”反映了我们儿时的喜怒哀乐,不过我想:在童年时的我们或许是最纯真善良的吧!不管怎样,与阿廖沙相比起来我们的童年是灿烂的,幸福的,没有斗争的,一直无忧无虑地生活着。就从这一点上,我们就与阿廖沙有了天壤之别,我们拥有了许多,但我们还是不知足,只想奢求人世间更好,并且要更多想要的东西,但是不觉得我们这样做太过自私 ……此处隐藏11559个字……丧父,跟随悲痛欲绝的母亲到专横的、濒临破产的小染坊主外祖父家,却经常挨外祖父的鞭打。但善良的外祖母处处护着他,像还没开的花蕾用花瓣护着花蕊一样。在外祖父家,他熟悉了很多性格各异的亲戚,可能让阿廖沙坏印象最深的就是两个自私、贪得无厌的、为了分家不顾一切的米哈伊洛舅舅和雅科夫舅舅了,还有两个都叫萨拉的表哥。阿廖沙十一岁那年,母亲又去世了,外祖父也破了产,他就被赶了出来,便走上社会,独立谋生。
在《童年》这本书中,我十分喜欢深爱着阿廖沙的“小茨冈”,在外祖父鞭打阿廖沙的时候,“小茨冈”每次都用胳膊挡着外祖父打在阿廖沙身上的鞭子的朴实,尽管每次都会被抽得又红又肿,像红薯一样,但他还是重复地做着这个举动。强壮的他,后来却在帮二舅雅科夫抬十字架时给活活地压死了……
本书中使我印象较为深刻的是:有一次,阿廖沙为了买书拿了家里一戈比。从某种方面来说,他是个爱读书的好孩子。但在当时那么黑暗的社会里,这些都是不被允许的。所以为此,他挨了外祖父一顿揍,但这对一个孩子的'兴趣来说,这不是扼杀又是什么呢?看到这里我想到了自己现在的条件,我是多么的幸运呀!
我们的童年和阿廖沙的童年有着天壤之别,我们现在的社会有过之而无不及,不用担心随时会遭遇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厄运,简直好太多了。在这样没有硝烟的和平社会里,我们难道不是更容易施展拳脚来为祖国的发展而努力吗?难道我们不应该更努力吗?而且,我们大家几乎都是在父母的手心里长大的,没有吃过什么苦、受过什么累。有父母从小疼着、惯着,所以对于父母们体贴入微的关爱,我们早已习以为常了,不会想到要去珍惜,更不会想到要去感恩这一切,总认为自己拥有着的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但事实实非如此,美好的生活必须有所付出,才会长久,有所争取,才会得到。
当我提到这些事的时候,我想很多同龄人都会说,如果我生活在当时那些恶劣的环境时,我也一定会自立自强。但是,又有谁会了解到当中的艰辛、悲苦呢?当我读完高尔基的童年时,相比之下,我才发现原来我就是那只在蜜罐中长大的蜜蜂,从小就不用对生活担忧,长辈会给你采蜜,而我唯一要做的就是好好的吃完这些我自以为已经吃厌了的父母的呵护。与贫困山区的伙伴相比,我们又是那么的幸福,我们现在有这么好的教育,又有父母、长辈在身后作我们的精神支柱,给我们前进的动力。只要我们脚踏实地,就一定能在众人面前脱颖而出。
看了这本书,我最大的读后感是:的确,我们不用像阿廖沙那样只有十一岁就到“人间”独自闯荡。但读过《童年》之后,我们应该悔过自己曾经的浪费,我们应该学会珍惜,珍惜我们身边的一切美好的事物。
读《童年》有感17在这个假期中,我读了高尔基写的一部小说《童年》。这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这部小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作家童年的成长经历,描绘了19世纪末俄罗斯社会生活的画面。
这本书主要讲述的是阿廖沙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小说从“我”随母亲去投奔外祖父写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间”混饭吃结束。外祖父开了家染坊,但随着家业的逐渐衰落,他变得吝啬,贪婪,专横,残暴,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狠心地剥削手下的工人。有一次阿列克谢因为染坏了一匹布,竟被他打得昏死过去。幼小的阿廖沙也曾被他用树枝抽得失去知觉。他还暗地里放高利贷,甚至怂恿帮工去偷东西。两个舅舅也是粗野,自私的市侩,整日为争夺家产争吵斗殴。在这样一个弥漫着残暴和仇恨的家庭里,幼小的阿廖沙过早地体会到了人间的痛苦和丑恶。舅舅们为争夺家产而争吵斗殴的情景使小阿廖沙饱受惊吓。这一幕真实反映了俄国下层人民沉重的.生活状况,批判了小市民的自私残暴。然而就是在这样一个可怕的环境里,也有温暖与光明。这就是阿廖沙的外祖母和另外一些人,过的另外一种生活。
外祖母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对谁都很忍让,有着圣徒一般的宽大胸怀。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阿廖沙敏感而孤独的心,她对阿廖沙的影响,正像高尔基后来写的那样:"在她没来之前,我仿佛是躲在黑暗中睡觉,但她一出现,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领到光明的地方,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使我充满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外祖母使他在黑暗污浊的环境中仍保持着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并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幸福的童年都是相似的;不幸的童年各有各的不幸。《童年》以小主人公阿廖沙在外祖父家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刻画了一群性格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这里有严厉而暴躁的外公,有慈祥的外婆,有爱喝酒闹事的舅舅,有漂亮而忧郁的妈妈,还有会跳舞的“小茨冈”;有抬起长腿踢妈妈的继父,有称为"奶奶"的绿老太婆,有孤僻而执著于化学实验的房客“好事儿”,有自杀的小偷彼得伯伯,还有一群玩草鞋大战,去冰天雪地的小岛上偷木板过活的善良小流浪汉……而小阿廖沙正是以一颗脆弱而敏感的童心生活在这群人中,体验着人生的酸甜苦辣。
爱丰富了他,使他充满了坚强的力量去应对困苦的生活;苦难让他明白,俄罗斯人大多都像小孩子似的,喜欢拿忧伤来逗乐,玩弄,不为做不幸的人而羞愧……正是从这个足迹里,走出来了一个文学巨人,世界因他而增辉。《童年》,也为我们认真了解一个伟大民族打开了一扇小小窗户。读完这本书后,我不仅从中读到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获得珍贵的精神食粮,而且还学习了作着刻画人物性格的匠心独运和简练的叙事风格。高尔基的生平教会我如何从容镇静地去面对人生的危机与挑战;我受到了一次灵魂的洗礼,心灵如雨后的晴空,清新,明净,一片蔚蓝。
读《童年》有感18我的童年是多姿多彩的,是天真丰富的。以前我认为所有人的童年都是值得回味的,都是一段短暂而又美好的时光。直到我最近读了一本书,是苏联作家高尔基的《童年》,我又体会到了不一样的童年。
故事中的主人公阿廖沙,是高尔基的化身,他的童年很悲惨,父亲去世,和母亲一起去到外公家里,但外公很残暴,自私,对阿廖沙很不好。他的两个舅舅也是如此。在当时的社会,很少有善良充满爱的人,但阿廖沙可以说是幸运的,他遇到了疼爱自己的外祖母,遇到了乐观的小茨冈,善良正直的工人格里高里。因为有了身边的这些人,阿廖沙也是一个乐观积极,善良正直的人。
读完了这本书,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在感慨阿廖沙悲惨童年的同时,又在为他善良的心没有动摇而感到高兴。阿廖沙的童年就是高尔基的童年。难过的同时也很庆幸他没有被自私,粗暴的性格污染,依旧保持自己的初心,成为了一个乐观,正直,善良的人,甚至比以前要更好。
和文中的主人公比起来,我的童年是十分幸运的,我的童年可以快乐的玩耍,遇到危险有父母的保护,被他们宠爱关心着。而高尔基在当时的.社会中,不会有人宠爱他,保护他,关心他,所有人只会为了利益而行动。但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他成了一个伟大的作家。可以说是当时环境成就了他。
书中主要告诉我们的是要把握住自己的未来,不要被周围的坏事物所污染,努力忘掉以前的苦日子,做更好的自己。
书中有一句话:漫漫日月,忧伤是它的节日,火灾时它在狂欢。在一无所有的面孔上,伤痕也成了点缀。这句话令我很难忘,也是对《童年》这本书的一个很好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