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经》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诗经》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诗经》教案1单元教学目标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学习自《诗经》至南北朝被称为“古体诗”的我国古典诗歌的部分代表作品,诗歌创作时期从公元前6世纪~公元5世纪。
本单元学习目标是:
1、初步了解古体诗所反映的古代社会生活,了解古体诗的基本特征以及有代表性的诗人、诗作和流派,了解《诗经》——《楚辞》——《乐府诗》——魏晋南朝五言诗的发展情况。
2、初步学会鉴赏古体诗,学习古体诗的艺术特点,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知识,丰富传统文化的积累,领悟古体诗的情趣和艺术魅力,提升鉴赏古体诗的水平。
3、掌握文言实词的用法,读懂古体诗的内容,背诵名篇名句。
4、练习写诗,用诗歌的形式描述自己的生活感受,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
本单元诗歌从内容上看,可大致分为四类:
一、反映劳动人民的婚姻爱情生活,像《氓》《静女》《孔雀东南飞》《迢迢牵牛星》等,除《静女》外,诗中所反映的古代劳动妇女的婚姻生活看来多是不幸的;
二、反映古代志士仁人忧国忧民,追求理想,希望建功立业的情怀,像《离骚》《短歌行》等;
三、反映古代社会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如《饮马长城窟行》;
四、表现作者对隐居生活的热爱和对官场黑暗的厌恶,如《归园田居》。
在艺术表现手法上,《诗经》是四言诗,《楚辞》是骚体诗,汉乐府、魏晋的是五言诗。《诗经》和《离骚》分别确立了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和浪漫主义传统。《诗经》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离骚》中体现出了丰富想像,而《孔雀东南飞》则是采用了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手法。
【教学目标】
1、了解两首诗歌反映的古代社会生活及思想情感;
2、了解《诗经》概况、代表作及其赋比兴的手法及其艺术效果;
3、背诵课文,默写名句;
4、了解四言诗的节奏和押韵。
【教学重点】
介绍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背诵课文,默写名句。
【教学难点】
了解四言诗的节奏和押韵。
【课型】
精读课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讲解法、问答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
同学们,大家听过这几句诗吗:“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那原诗出自哪里的呢?好,让我来告诉大家吧,它们源自《诗经》“爱情三部曲”之一的《蒹葭》。爱情并不是现代社会才有的,它自古便存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诗经》的一首民间情歌,了解古代人们的爱情。
二、介绍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反映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期近500
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诗歌创作多用现实主义手法。
《诗经》分风、雅、颂三部分:十五“国风”占160篇,多是各个诸侯国的抒情性的民间歌谣,后人把“国风”与屈原的《离骚》并称为“风骚”,后多用来泛指文学;“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它是一种正统音乐;“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诗经》主要有三种表现手法(引号内容为朱熹《诗集传》语)。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即铺陈叙事(包括一般陈述和铺排陈述)。《静女》主要运用的正是“赋”的手法。比:“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借物托情。如李季《王贵和李香香》:“一对大眼水汪汪,像露水珠在草上淌。”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它往往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如李季《王贵和李香香》:“二道糜子碾三遍,香香自小就爱庄稼汉。玉米开花半中腰,王贵早把香香看中了。”
风、雅、颂、赋、比、兴,文学史上合称“六义”。
三、全班同学朗读一遍:
由于两首诗中生僻字、难读字比较多,学生诵读可能比较困难。朗读时力求咬准字音,做到基本
流畅。教师作出评价并鼓励学生。
四、教师正音(投影展示),并范读、介绍诵读方法:
邶:bèi 姝:shū 隅:yū 见:xiàn 踟蹰:chì chú 娈:luán 炜:wěi
说:yuè 怿:yì 归荑:kuì tì 洵:xún
四言古诗一句有两个节拍,范读时注意诵读节奏,节拍处应注意停顿。
五、请学生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诗歌,并找出诗歌所描写的情节。
明确:诗的内容是写一对青年男女幽会的情景。全诗以男子的口吻写出,生动地描绘了他约会的过程,先写男子去赴约,后写女子向男子赠送物品来表达爱情。整篇诗充满愉快而幽默的情趣。
六、师生合作疏通文意:
1、请学生对照注解理清文意,进行翻译;
诗歌短小,文字简单,注意字词的意义变化。每章各请一位学生翻译。翻译要注意“信、达、雅”的标准。
2、教师翻译、分析课文。
(1)翻译主要是对重点词句的把握及疏通文意。
(2)诗歌前一章重在写场景,后两章重在写心理。
注意分析场景、细节描写的效果,及强调对人物内心情感的揣摩。
七、关于诗歌词义理解的争鸣:
1、“静女”的含义
①文雅、娴静的姑娘;②善良的.女骇(“静”通“靖”);③女子的芳名。
2、 “城隅”究竟是指何处
《说文解字》:“隅,陬(角落)也。”《高级汉语大字典》:“隅:角,角落。本义:山水弯曲边角处。”如山隅、东隅、隅陬(角落)。例:日出东南隅(《乐府诗集·陌上桑》)。课文其中一个注释是“城上的角楼”,既是城门的角楼,当然不会是城墙的拐角处,而是城楼上。男女幽会,自然会找那种偏僻幽静之所,绝不可能在大庭广众之下。因而,“城隅”理应指城墙脚下幽静偏僻的角落里。
八、板书设计
一、期望约会↘
二、恋人赠物→ 爱情的美好
三、赞美恋人↗
形象分析:
静女:美丽、活泼、热情
男子:憨厚、纯朴、真诚
九、布置作业:
1、查找关于《诗经》其他方面的资料(如艺术特色);
2、背诵《静女》全诗。
第二课时
一、导语:
爱情是个千年不衰的话题,上节课我们学习《静女》时,领略了古代社会人们恋爱轻松愉悦的情趣。 ……此处隐藏35177个字……
二、范讲示例:
1、正音范谦:①音变。
②异读。
③误读。
2、串讲第一章并口译。
3、研读第一章:①层次结构划分。
②试拟目标题。
③起兴句及“兴”。
④朗读及重音、节奏。
⑤试述现代文场面。
三、师生同讲:
1、对应词理解。
2、重章复唱的理解。
3、复读及背诵指导。
4、再读全诗及中心概括。
四、作业布置:
1、与“不素餐兮”的“素”词意相同的一项是()A、安之若素;B、素昧平生;C、尸位素餐;D、素不相能。
2、理解下列句子的修辞。
(1)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穷鬼们还能闹成个大事情。
(2)关关睢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3、课外理解。
(1)它山之石,可以攻玉;(2)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3)高岸为谷,深谷为陵;(4)嘤其鸣矣,求其发声。
4、背诵全诗。
5、书后作业第一题。
第二教时:
教学目的:1、理解《诗经》常识——赋、比、兴。
2、归纳《诗经》诗歌特点。
3、了解现实主义方法在两首诗中的体现。
教学重点:“比”手法理解及《诗经》诗歌特点。
教学难点: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在《诗经》中的体现。
教学步骤:(略)
授课时间:一九九八年五月二十一日第三节。教者:李新明
作者邮箱:xx
《诗经》教案15一、引入课题:(播放幻灯片2)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元好问有一问倒千古的名句:“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在中国古典诗词中,也有许多与爱情有关的诗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频洲”!
今天我们要一起欣赏的作品,是《诗经》中的另一篇佳作《蒹葭》。(播放幻灯片3)
二、初读诗文:感受音韵美,感知诗歌内容。
(一)感受音韵美(播放幻灯片3)
1.全班齐读诗歌,要求学生结合上一课时介绍的关于《诗经》的艺术特点,体会《蒹葭》的音韵美。
2.听学生朗读后,教师正音,给学生思考讨论的时间,请学生自由发言,说说作品的音韵美是如何表现的?
3.教师明确:《蒹葭》的音韵美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都是四言句,朗读时采用“二二”拍,听起来很整齐;
(2)作品押韵:第一章押“ang”韵,韵脚有苍、霜、方、长、央
第二章押“i”韵,韵脚有萋、晞、跻、坻
第三章押“i”韵,韵脚有已、涘、沚
(3)运用叠词,如:苍苍、萋萋、采采;运用叠章,统一内容的反复咏唱,这样有一唱三叹的美感
4.请男女生交错进行朗读,把自己体会到的音韵美通过自己的朗读表现出来。
(二)(播放幻灯片4)感知内容
1.联系旧知识:我们知道诗歌有写景诗、叙事诗、抒情诗、咏物诗等类型,那么《蒹葭》属于哪一类的作品呢?(——抒情诗。)抒什么情?(——爱情)是不是这样?我们来看看原文吧。
2.请学生结合注解,尽量用优美的语言翻译作品第一章的内容后,引导学生对比第二、三章的内容是否是第一章的重复?学生讨论发言后,教师明确:三章所写的内容是相同的,表现了一位痴情男子对心上人的爱恋、追求和求之不得的伤感。
三、(播放幻灯片5)听读诗文:现象诗歌的画意美。
1.引导:
唐代的王维,不仅是有名的诗人,也是一位出色的画家。人们曾用这样的话语赞誉他的作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而“诗情画意”这四个字从来就是密不可分的,《蒹葭》正是这样一幅精美的图画。下面,请先听老师配乐诵读,大家边听边想象,看看脑海中会有怎样的画面?
2.教师配乐朗诵,学生闭目自由想象。
3.小组自由讨论、沟通、交流
4.个学习小组选派一位同学描绘自己脑海中的画面,教师明确描绘时应达到的要求:有什么景物?有什么人物?他们的衣着打扮?各自的活动?而且发言时应该用一段话来描绘给大家欣赏。
5.审美提升:
刚才大家精彩的描绘,再一次证明了“一千个读者心目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咱们所想象的“伊人”,都有每个人的审美情趣,并不统一。之所以能让大家产生这么丰富的联想,应该归功于谁?——应归功于作品本身!因为它给我们读者留下了适当的艺术空白:“所谓伊人”,从头到尾都没有清晰过她的面容,从来都没有正对过读者;她似乎就在眼前,忽而又远在天边;她似乎无影无踪,又忽然出现在水中的小洲。这简直像镜中花、水中月,她如梦似幻,若隐若现。
这就是整首诗所表现的朦胧美、神秘美、含蓄美,而诗又贵在含蓄,将最浓烈的爱恋用最不抢眼的色调、最不华丽的辞章表现出来,得确是诗中的精品呵!
四、(播放幻灯片6)赏读:体味诗歌的情感美。
1.请男女生各一人完成朗读,同学们一起体味作品流露的各种情感,说说这些情感是通过怎样的方式表达出来的?
深深爱恋——白露为霜、未晞、未已——痴痴守望
执著追寻——道阻、长、跻、右,溯洄从之、溯游从之——不畏险阻
失意伤感——宛在水中央、水中坻、水中沚——求而不得,可望而不可及
4.审美提升:
男子用情很深,深秋时节,静物是萧瑟的,色彩是暗淡的;深秋时节,秋水是寒冷的,清晨是彻骨的.。那滴滴打在芦苇从中的寒露,也是痴情男子对心爱的“伊人”求之不得而之后落下的伤心的眼泪吧?
那么,除了追求美好的爱情时会出现这样的情感体验,对哪一些事物的追求也有相同的感受呢?学生讨论后,教师明确:可贵的亲情、纯真的友情、美好的理想、心爱的事业等。
5.全班再读诗歌,表现情感美,配乐。
五、(播放幻灯片7,点击超级链接)品读:欣赏flash歌曲《在水一方》,邓丽君演唱。要求学生将画面中的情境与刚才自己所想象的情境对照,全身心的体味诗歌各个角度的美。
六、(播放幻灯片8)创读:播放背景音乐,鼓励学生自由放声朗读,要读出自己的个性美!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创读比赛。
附板书设计:
蒹葭
四字句二二拍诗情画意
ang韵整齐恋寻伤
押韵i韵景物?人物?
i韵白露为霜未晞未已道阻长跻右水中央坻沚想象
音韵美
叠词:苍苍痴痴守望不畏险阻可望而不可及
萋萋
采采一唱三叹朦胧美
爱情
神秘美
理想
事业
友情
亲情
重章:反复吟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