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语文教案【经典5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语文教案 篇1一、教案背景
1、面向小学二年级学生
2、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8课
3学生课前准备:
(1)在生活中观察雷雨这一自然现象。
(2)利用百度搜索雷雨的相关知识、视频,加深对雷雨的认识。
二、教学课题
《雷雨》是人教版新课程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8课,这一篇课文是向学生展示美丽神奇的自然景象,在火热的夏日,一场雷雨送来一阵凉爽,雨后的景色更是令人舒畅。本文用字精确、语言优美生动,是一篇极富表现力的文章。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
三、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
人教版新课程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8课《雷雨》 内容分析:
《雷雨》是一篇描写大自然景物的文章。本课是一篇看图学文,以简炼的语言,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夏日雷雨图。全文按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清晰地展开陈述,写景细致逼真,引人入胜。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自学、朗读、表达能力。我在教学中充分挖掘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运用了多媒体组合课堂教学环境,创设生动、形象、有感染力的课文情景,多形式读文,感受雷雨前、雷雨时、雷雨后的不同特点。
教学重点:
1、学会“压,乱,垂,虹”四个生字,书写“压、垂”。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联系生活感悟雷雨前、雷雨时、雷雨后景物是怎样变化的.。
2、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教学准备:
课前利用百度搜索《雷雨》相关的音频、视频,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感悟雷雨。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究欲望。
四、教学方法
1、信息收集法:课前让学生留心观察雷雨这一自然现象,有了直观的认识,在课堂上就更能体会到作者的情感。
2、情景教学法:利用百度搜索的音频、视频,制作多媒体课件再现雷雨的情境,加深学生对雷雨前中后景色的感悟,在理解的基础上,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促进感悟。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请学生闭上眼睛,聆听音乐并说说自己听到了什么?(播放:刮风下雨闪电雷声的旋律)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课文《雷雨》。(板书课题)
二、自读自悟,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不认识的字划出来。
2、学习生字“压、乱、垂、虹”,用自己的方法识记,扩词。
3、书写生字,出示课件,重点指导“压”、“垂”的书写。
4、让学生配合课件思考:为什么句子“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用“垂”字,而不用掉、落等其它动词?
5、学生先把每个字临写一个,对照总结之后,再临写一个,争取第二个比第一写得好。
6、开火车读生字。
7、把词语放入句子中,指名读句子。
三、朗读感悟课文。
1、请同学们看画面,认真听,认真看,想想课文围绕雷雨写了哪几个时候的景象?(播放课文情境朗读的画面)
板书: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
2、让同学找一找,课文哪几个段落写雷雨前的景象,哪几个段落写雷雨时的景象,哪几个段落写雷雨后的景象,分别在书上做记号。
初感“雷雨前”:
1、联系生活,让学生说说雷雨到来方前我们会看到什么景象?生汇报。(播放画面)
篇三: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18、雷雨》 教案—公开课用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2、能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3、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出示生字认读。
2、“捧奖杯”游戏识字。
二、观看动画,整体感知:
1、观看动画。
2、复述:这篇课文主要讲什么?
3、分别指出哪几个自然段写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二、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
(一)学习第1—3自然段,感悟“雷雨前”的静
1、看图一(雷雨前的景象)回答:
(1)说说图片上的景色是怎样的。
(2)你认为这些景象写得怎么样?
①漫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这句话说明什么?“压”字给你的感觉怎样?)
② 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为什么叶子不动,蝉也不叫?)
2、看图二(雷雨前的景象)回答:
(1)观察天气有了什么变化。
(2)你认为这些景色写得怎么样?
①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乱摆”说明什么?为什么要加上“忽然”?)
②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哪个词写得好?)
3、看图三(雷雨前的景象)回答:
(1)说说天气又了哪些变化?
(2)比较句子:
①闪电亮,雷声响。
②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4、齐读“雷雨前“这一自然段。
5、归纳:这一自然段描写了哪些景物?
6.指导朗读,边读边想象雷雨前的景象。
(二)学习第4—6自然段,感悟“雷雨中”的猛
1 看图一(雷雨中的景象)回答:
(1)这时天气有了哪些变化?
(2)三个“哗”字说明什么?
2、看图二(雷雨中的`景象)回答:
(1)往窗外望去,外面的景象怎样?
(2)为什么树哇,房子啊,都看不清?
(3)两个“渐渐低”说明了什么?
(4)用“渐渐地”练习说话。
3、齐读“雷雨中”这一自然段。
4、归纳:这一自然段描写了哪些景物?
5、指导朗读,边读边想主要写什么?
(三)学习第7、8自然段,感悟“雷雨后”的美
1、看图一(雨后的美景),读一读。
2、看图二(雨后的美景),说一说图中出现哪些景物。。< ……此处隐藏2461个字……一条条小溪。
教学这一段话,可以运用“组块教学”三字法:
1、读。
(1)听教师读,边听边想: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2)自己练习读,边读边体会:怎样才能将雨的大读出来?
(3)交流读,边听别人读边:抓住那些词句才能体现雨大?这些词句怎样读才能充分表现雨大?在此过程中,教师要进行必要的'指导和点拨。
2、联。
(1)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自己的发现:那些词句写得妙?(最能体现雨的大)
(2)将“玻璃窗上----天地间---屋顶的瓦片上---房檐---地上”这几个表示地点变化的词语联系起来,熟读成诵,积累语言材料。
3、习。
学习运用作者的观察与描写方法,将“雾越来越浓”或“---越来越---”写具体,要按顺序写,可以象课文那样按地点变化的顺序写。
学生写后进行评点。
小学语文教案 篇4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理解,感受文中我和女儿对小松鼠的怜爱和他们善良的性格。
2.初步认识课文倒叙的叙述方式。感受课文语言的生动、准确。
3.认识10各生字,会写12各生字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流露的对小动物的怜爱之情,有感情第读文。
教学准备:准备多媒体课件或挂图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 读书指导
1. 解题。让学生看题,从问题中可以判断,这篇课文内容与松树有关。《那只松鼠》会写些什么呢?让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来读书。
2. 自读课文。让学生御用多种方式来充分读书。通过独立读书,基本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并对全文内容有一个初步了解。“我”捉了那只松鼠但又给放了。
3. 理解课文。这篇课文叙述的顺序是倒叙。在学习时,课时先学第四---七自然段。最后归纳出这部分记叙的顺序:发现松鼠---捉松鼠---放松鼠。并按这样的顺序,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 简单讲解倒叙方式。
二、 情感深化
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让学生思考:我为什么要发誓回家后只字不提那只松鼠?听了女儿的话我为什么心里的` 一块石头落了地?从而去体会女儿本性的纯真、善良。
三、本课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1.积累内化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读中感悟用此的准确,生动。独立完成自选词语。
2.识字写字
布置学生字学文前对本课的生字进行预习,初步认识这些生字。然后进行检查。检查的形式可以读卡片,也可以设计游戏来进行。
3.指导书写 要求会写的字。
4.迁移练习
结合课文结尾处的省略号,让学生去扩展想象。
小学语文教案 篇5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美好。
4.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朗读激发学生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自主学习、自学法、朗读法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录音带
教学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感,谈话导入
1.播放秋天下雨时的情景的课件。
2.引发情感:大家喜欢这秋天的雨吗?就让我们来读一读这文章,一定会有新的感受。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步感知课文
1.听课文录音,初步感受优美的文字。
2.出示课文卡片,认读词语,纠正字音。
3.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
4.把你最喜欢的段落读给学习小组的同学听,互相正音。
三、质疑
1.提出不理解的词语,互相补充说明。
2.读词。
四、练习写字
1.学习写生字,交流学习方法。在写字时,你有什么话要提醒大家吗?
2.练习写生字。
3.抄写词语表中的生字。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背诵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3.激发学生对秋雨的喜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1.师引述:金秋时节是丰收的季节,秋天踏着轻盈的脚步洋洋洒洒地来到我们中间。她不仅有着缤纷的色彩,还有着奇妙的声音,不信,你们听。
2.播放课件。(课文内容)
3.交流:秋天的雨声令人遐想。听到这雨声,你有什么感受吗?请用一句话来说一说。
4.师:是啊,就如小朋友们所说的
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曲丰收的歌带给小朋友们的是一首欢乐的歌。现在让我们打开课文一齐欣赏这诗意的文章——秋天的雨。
二、初步感知课文。
1.听课文录音,完成填空题。
秋天的雨,是一把。
秋天的雨,有一盒。
秋天的雨,藏着。
秋天的雨,吹起。
2.指名口头回答。
3.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自然段,读一读,还可以进行背诵,然后对你同桌说说你喜欢这段的原因。
三.学生汇报,老师相机教学。
1.教学第二自然段。
(1).学生汇报。
(2).教师引导:课文描写梨香香的、菠萝甜甜的,还有什么味道吗?
(3)指导朗读。
3.教学第四自然段。
A.学生汇报。
B.教师引导:如果你是秋雨,你准备给小动物带去什么?
C.教师:小动物们听到你们的话了吗?它们在干什么?
D.指名学生朗读。
4.教学第五自然段。
A.教师:秋天的雨带给我们什么呢?请全班同学读第五自然段。
B.齐读第五自然段。
四.拓展活动
1.教师引述:同学们,看完这课文,你们喜欢秋天吗?形成子,你最想干什么呢?是画一幅画呢?还是写一首秋天的诗?
2.学生自由组合,动手创作。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喜欢的段落。
2.继续完成绘画或诗歌。
板书:
一把钥匙
一盒颜料丰收的歌
11.秋天的雨藏着气味欢乐的歌
吹起喇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