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读书心得

时间:2025-11-23 19:05:08
非暴力沟通读书心得

非暴力沟通读书心得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心得体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非暴力沟通读书心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非暴力沟通读书心得1

几年前就买了这本书的纸质版,看了三十多页,感觉和结果导向思维有点相似,因为个人原因搁置了。想着等以后再看,通常等以后再看的书都等不到以后了,书太多,能静下心来看完的很少。

前几天你给我发了张照片,是这本书的封面。我才又找到这本书读了起来。因为是同读一本书,所以看的很认真。慢慢的发现这确实是结果导向思维。不过更有艺术,既看到自己真实的内心也关注对方真实的内心。不带评论的表述事件,艺术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要,请求别人帮助自己,又不强求别人满足自己。

如何表达愤怒这章,我看的哈哈大笑。因为电子书有很多人的评论。每个人都会有愤怒的时候,当出现这种情绪时,请关心我们自己的.内心,我内心有什么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有什么好方法可以满足我的需求呢?

我想,非暴力沟通大概就是用艺术找到真实的自己,关心爱护真实的自己。也引导他人找到真实的自我,关心爱护真实的自我。

古人书籍,近人著述,浩如烟海,因你而遇见它,也遇见我。

非暴力沟通读书心得2

在寒冬腊月中聆听最美的“春天”。这是最冷的一个周四,也是最暖的一个周四。纷纷扬扬的大雪如期而至,早晨起来,白茫茫一片,学校昨天已宣布停课,儿子还在睡梦中,看着身边安安静静酣睡的小人儿,忍不住俯首亲了亲他红扑扑的小脸蛋,许是扰了他的美梦,他抽搐了一下嘴角,小手深出被窝扫了一下自己脸颊,又安静的进入了甜甜的梦乡,轻轻地掖了掖他的被子,不禁想起了昨晚的对话。

“妈妈,我不想长大!”坐在被窝里,儿子靠着我说。

“长大了多好啊,可以学到很多本领,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我以为儿子怀念幼儿园的无忧无虑,开始为期末的复习焦虑。

“妈妈,我长大了你是不是就变老了?”儿子坐起身,扭头看着我的脸,期盼的问。

“肯定了!”我摸摸他的头回答。

“虽然我想做很多事情,但我还是不想长大。”儿子对我的回答有些失落,撅着最开始赌气的样子,我不明他气什么?

“你是在担心妈妈变老吗?”我试探着问他。

“妈妈,你的妈妈在哪?”儿子问的我有些心酸,我是远嫁,一年半载回娘家一次,儿子从小爷爷奶奶带带,对外公外婆没有太大的概念。

待我回答之后儿子又说:“妈妈,我觉得你好可怜啊,你都不能跟你妈妈一起!”

我这才明白,儿子不想长大,是怕长大了就要与我分开。我安慰他说:“没事,你长大了就不需要妈妈照顾了,可以自己照顾自己了。”

儿子摆摆手,着急地说:“不是的,不是的!妈妈,我是想到你没有妈妈照顾好可怜,我怕我长大了离开了你,你就更可怜了。”儿子的话似一股暖暖的气流,氤氲我心。

我很庆幸自己没有在一开始讨论这个问题时,就打断儿子,实际是中途我确实有强制中终止话题的打算,因为我儿子经常会跟我说:“妈妈,我不想变老!”、“妈妈,我不想老死!”之类的话。小小的'年纪,小小的脑瓜,装的东西让我觉得不可思议,他奶奶每次听到他说“老啊、死啊”之类的也是很忌讳,所以我们每次都没有让这个话题继续下去,而是用斥责或转移话题终止。

《非暴力沟通》第七章中,告诉我们要用全身心倾听,在非暴力沟通中,倾听他人意味着,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断,一心一意的体会他人,也许正是因为我放下对儿子“这个问题太没意义”的主观判断,才让我在寒冬腊月中聆听到最美的“春天”。

非暴力沟通读书心得3

是听了同事的推荐买来这本书看。

相信读了这本书的人都已经熟记:观察、感受、需要、请求。

至于讲到非暴力沟通的各种作用,如果所有人都能心平气和的,理智的来思考问题,那么各种问题自然能够被更加容易的解决。

我觉得有几个问题:

1是不能期待谈话的对方会听你在讲什么,每个人的教育水平和理解事物的方式千差万别,别指望他们会配合你剧本。

2是我在读书的.过程中会感受到诸如“听起来,你有些不耐烦,你希望每个人的意见都能得到倾听?”这类句子。听起来只会让我更生气,因为说话者好像把自己放在一个很高的高度在俯视你。如果是在本就有矛盾的情况下,这种感受更会被放大。

3是虽然人性是相通的,但中美文化有差异,中文和英文的表达方法也有差异。如何能用中文来表达出相同的意思是我们在应用非暴力沟通的最大障碍。如果按照文中直译的表达方式,只会让人以为在看译制片。

我对书中所表达的关注他人和自身的感受和需要还是非常赞同的。

看完出到能运用,还是有很大差距的。希望能看到更多适用于本国文化的案例,从中体会。

这本书不是教人们从应用层面上利用他人的心理反应去实现自己目的,这样的心理学书籍是我认为的好的心理书籍。

非暴力沟通读书心得4

1.诚实地表达自己,而不批评、指责

(1)观察

我所观察(看、听、回忆、想)到的有助于(或无助于)我的福祉的具体行为:

“当我(看、听、想到我看到的/听到的)……”

(2)感受

对于这些行为,我有什么样的感受(情感而非思想):

“我感到……”

(3)需要

什么样的.需要或价值(而非偏好或某种具体的行为)导致我那样的感受:

“因为我需要/看重……”

(4)请求

清楚地请求(而非命令)那些能丰富我生命的具体行为,

“你是否愿意……?”

2.关切地倾听他人,而不解读为批评或指责

(1)观察

你所观察(看、听、回忆、想)到的有助于(或无助于)你的福祉的具体行为:

“当你(看、听、想到你看到的/听到的)……”

(2)感受

对于这些行为,你有什么样的感受(是情感而非思想):

“你感到……吗?”

(3)需要

什么样的需要或价值(而非偏好或某种具体的行为)导致你那样的感受:

“因为你需要/看重……”

(4)请求

关切地倾听那些能丰富你生命的具体请求,而不解读为命令:

“所以,你想……”

非暴力沟通读书心得5

《非暴力沟通》这本书很多年前就买了,对于一个爱读纯文学类书籍的我来说,干货满满的工具书读起来有点困难。因为高一年级的老班们有一个读书会,于是责令自己两天读完——有压力才有动力呀,终于在读书会前1个小时读完。虽然有一种囫囵吞枣之感,但感同身受也的确帮助我更快的理解了作者所倡导的“非暴力沟通“的方法 ……此处隐藏15073个字……用自己的主观意识给他人“贴标签”

2、感受而非想法;直截了当地说出自己的感受,毕竟我们是有情绪的个人,允许有情绪,但直接表达就好,不必用过分偏激的语言或者行为来提醒对方我很失望、生气、愤怒

3、个人的需要/价值观念;静下来扪心自问,是什么样的个人需求和价值观念导致我会有现在的情绪,不去责怪他人的行为,而是将”矛头“指向自己,是因为自己的某个需求,而导致会这样看待他人的行为,是自己的需求和观念导致了自己的情绪。

4、请求;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请求,注意语气委婉。女生爱玩”你猜猜猜“的游戏,希望男生能明白自己的心思而猜出自己的请求,至少曾经我是这样的,而男生的思考方式是直接了当的',因此会起很多不开心。直接地说出自己的需求。

这样的一种沟通模式,实践下来也会带来思考问题方式的转变,我们不会再怨气冲天负能量地去抱怨指责他人,而是在自我观察剖析之后,说出自己的感受,表达自己的需求。同样,当他人在抱怨指责时,我们平静地去倾听他的感受,剖析他的需求,那么争论也能平息。

我想这本书将把我带入一个新的世界,我期待着自己的转变,和影响到别人。

非暴力沟通读书心得19

暴力!这个听起来就很暴力的词!

沟通!这个社会交际必备的技能!

理解中的暴力就是动不动就动手打架、大声吼叫,甚至是战争等等,总之就是不和谐,很不文明,让人很不舒服的行为方式!而用这种方式去与人沟通,那无疑是非常不好的一种方式。其实,我们每个人都非常清楚她的不妥之处,但是,我们身边乃至于我们自身却经常如此,那些无情的语气话语即使不动手却伤人更深!唉,无比的感慨!多少次,自己也陷入这个冷暴力的'漩涡当中!

幸好,幸好我是一个相对理性的,给自己点个赞!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自己都能够快速脱离这个冷暴力的氛围,然后自己保持清醒的头脑!真的非常庆幸读到这本书,非暴力沟通真的是爱的语言!只要在沟通的时候注意规避道德评判、进行比较、回避责任、强人所难,多现在对方立场考虑问题用心去感受爱的语言,那么,沟通的效果势必会比想象中好很多,幸福指数也会提高不少!一定要学会区分观察和评论,体会和表达感受,去深刻感受爱的根源并请求帮助,那么你就将成为非暴力沟通的高手!

书中总结12个关键字——懂观察,讲感受,谈需要,提请求!营造好沟通的氛围,学会使用爱的需要!

非暴力沟通读书心得20

身为社会人,沟通是我们必不可少的一项能力。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拥有良好的家庭关系和社会关系,而这一切都要建立在良好沟通的前提下。然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容易陷入沟通的误区,有意无意地产生暴力沟通,影响我们的人际关系。

不易察觉的语言暴力:

语言暴力往往不易察觉,但是杀伤力巨大,它比可见的身体暴力影响更大、更持久,很容易在人的心里留下无法消散的阴影。

《都挺好》中,苏母应该是语言暴力的一个典型代表吧。在夫妻关系中,她强势专制,只要生活不顺,就会用语言暴力“攻击”丈夫,骂丈夫是窝囊废,不配拥有家庭,不配拥有儿女。苏大强在这样长期的语言暴力下,内心隐藏了诸多的压抑,也对妻子形成了深深的恐惧。所以才会在苏母去世后无底线释放自己以往的压抑情绪,也在女儿明玉骂自己的时候把女儿看成是妻子的幻影。

而在亲子关系中,因为苏母重男轻女的偏见,明玉从小就不受母亲的待见,语言暴力经常发生在她与母亲的沟通中,类似“你是个女孩,怎么能跟哥哥比”这样的话经常出现在她的生活中。她对这样的家庭失望了,急切地想要逃离,而且对自己的母亲充满了恨意。在母亲长期的语言暴力和精神忽略下,她感受不到来自家庭和亲人的爱,内心是痛苦而煎熬的。即使后来她逃离了原生家庭,成为经济独立的成功人士,她的内心深处依然残留着母亲带给她的痛苦。

电视里有一个片段让人感慨又心疼,明玉把苏大强骂晕送医院时,她说她觉得自己比赵美兰(苏母)更可怕,她说她真的害怕,只要闭上眼睛,都是母亲在跟她说“苏明玉,你这么努力都白搭了,你飞得再高,飞得再远,只要身上还留着我的血,就永远逃脱不了我的控制”。她说她凭什么逃不了,那种想要逃脱母亲带给她的伤害,却又深陷其中的痛苦隔着屏幕都让人心疼。

负面情绪的'精神暴力:

爱人的工作比较忙,加上工作性质使然,平时的应酬相对比较多,喝酒的机会也较多(最起码在我的观念里),于是两个人之间就会因为喝酒发生矛盾。其实内心知道很多时候爱人也是为了工作无奈喝酒,也能理解这种行为,而生气也是因为担心爱人的身体,可是在跟爱人沟通时,总是带着很强烈的负面情绪,以致闹得两个人不愉快。在读《非暴力沟通》时,看到了几乎一模一样的案例,恍然明白,如果我能在沟通时,保持平和的情绪,说出对他工作的理解,同时告知对他身体的担忧和尽量少喝酒的请求,也许爱人也会给我更为积极的回应。

而在跟孩子沟通时,就更要注意语言和情绪的正面性。随着小宝年龄的增长,懂的事情越来越多,也越来越会跟大人学习处事方式了。有时候他做错事情,我就会叫一声他的名字,然后使劲瞪着他。慢慢的他也学会了,当我瞪着他的时候,他也会用生气的眼神回瞪我,当时可能会觉得好笑,但是静下来想的时候会觉得害怕。孩子处理事情的方式其实都是在模仿大人,你如何跟他沟通,他也会如何跟你沟通。

虽然经常告诫自己不要对孩子大吼大叫,有什么事情心平气和地跟孩子说话,但是偶尔孩子哭闹的时候,尤其是在公共场所哭闹时或者自己情绪不佳时,还是会难免用很大的声音去吵孩子,虽然话语并没有很多的侮辱性,但是这种带着负面情绪的交流,对孩子来说也是一种暴力沟通吧。

不合理比较的精神暴力:

有一段时间,网上关于“别人家的孩子”这个话题讨论热度很高,相信很多人在成长过程中都被拿来与别人家的孩子做过比较。当然,适度地和他人比较能够成为个人成长的助力,但在沟通过程中不合理的比较也是隐蔽精神暴力的一种,对沟通双方的伤害都是巨大的。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每个孩子因天性、身体素质方面的差异,他们的成长速度不可能是同步的。而基于兴趣爱好、成长环境的不同,更是导致每个孩子的成长轨迹不同,所以很大程度上是没有可比性的。就像书中所说“即使需要比较,也需要将时间放到相同的层面上进行客观性描述”,不合理的比较会打消孩子的积极性,产生我们不愿意看到的负面效应。

实现彼此的非暴力沟通:

了解了日常生活中容易被我们忽略的暴力沟通表现形式,我们就能够有的放矢地去改变自己,逐步实现非暴力沟通。

尽量使用正面语言。在表达自己想法和意愿时,思考之后再与对方交流,避免使用一些侮辱性或者带有人身攻击、道德评判的负面词汇。

保持正面积极情绪。很多时候,感情用事都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反而给彼此之间的沟通造成障碍。与人沟通时,提醒自己尽量保持平和的情绪,让彼此的交流在温暖平和的氛围中展开,用积极的情绪带动沟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获得彼此都满意的效果。

尽量避免不合理比较。任何人都不希望自己拿来与人比较,将心比心,在沟通中学会尽量避免与他人的不合理比较,减少对对方的伤害。

《非暴力沟通读书心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