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

时间:2025-10-10 23:31:06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1

一开始看到这本书的时候,它的书名《月亮和六便士》便吸引了我,于是我怀着好奇的心去查了含义,六便士是当时英国社会金额最少的钱,而月亮高高的悬于空中,总结来说:月亮是人们心中向往和追求的理想生活,六便士则象征着普通人的平常生活。

《月亮和六便士》是英国作家毛姆以法国印象派画家保罗为原型创作的一部小说,当我初读这本书时,我并不能理解书中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的所作所为,他本有一个美满的家庭,十分幸福地活到了四十不惑之年,但却突然像是邪祟附身似做出的抛妻弃子的行为,决意离开家庭,为了追寻他自己那虚无缥缈的绘画理想,追求自己向往的艺术生活,连夜去到巴黎。没有任何专业背景的他,在画画道路上屡屡碰壁后,决定离开文明世界到一个荒岛度过余生,最终得病而死。这个暑假再次阅读,我理解了主人公突如其来的追寻梦想,被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追求艺术的执着和无畏的精神所打动,他的行动恰似印证了“满地都是六便士,我却抬头看见月亮”这句话。我认为他的伟大之处在于当满地遍是六便士之时,他却只是抬头看见了月亮——绘画的梦想,并且再也没有为六便士低过头,六便士虽然在生活上固为重要,但在他心目中月亮更为重要。思特里克兰德心中有份远大的理想,这份理想曾经被残酷的现实所淹没;曾经被人世间的温情所遮盖;曾经被安逸的生活所尘封。但他的这份理想从未消失,它在他的心中慢慢的发芽成长,最后出现。他终究为了这份理想去拼博、去追求。

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的追求让我对理想有更深一层次的理解和启示意义。理想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而是看我们每个人是否有决心去追求并实现它。有的人想要过好当下,不过分追求;有的人想要突破自我,直面生活的艰辛与困难。不论如何,我觉得与其碌碌无为终身,不如活的明明白白,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我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明白自己想要什么,想要过怎样的生活,想要成为怎样的人。

理想是可以让自己舍弃一切去追求的一个渴望,即使在追寻理想的过程中是痛苦的,但是只要我们有对于理想的.正确态度,就可能实现它。像主人公思特克里兰在画画这个渴望的驱动下,他舍弃手中的六便士离开英国,去巴黎追寻他的梦想。在他心中画画如同一轮明月高悬苍穹,他只要追求画画就好,其他的跟他没有任何关系。他只想达到自己的目的,可能他自己的所作所为他自己也不大清楚为何如此。尽管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十分的艰辛,但他不在乎任何人言语,甚至都不关心自己。

无论是抬头望见的月亮,还是满地随处可见的六便士,都有它们存在的意义!只要是自己双手创造的,只要是自己努力而获得的,就是有意义的事物!

不管选择哪条路,要不忘初心,才能方得始终。不要因追求梦想而没有底线、没有原则,失去自己的初心。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2

主要写的是一个英国证券交易所经纪人,突然放弃了本有的地位,工作,家庭,像被魔鬼附身一样恋上绘画,弃家出走到巴黎,由于没人理解他,不仅经受着在异国忍饥挨饿的肉体折磨,还忍受着精神上的痛苦折磨,最终由于一番离奇遭遇,他远遁到与世隔绝的塔希提岛上,离开了闻名世界的他,终于找到了灵魂的宁静和艺术上的启发。与土著女子同居,创作出了一幅又一幅使得后世震惊的化作,染上麻风失明之前,曾在住房四壁上画出了表现伊甸园的伟大作品,却立下遗嘱让土著女人在他死后把画作都烧掉。

本书通过作者“第一人称”方式叙述,经常以“旁观者”参与到叙事中来,很有意思,毛姆似解剖刀般的笔锋将一个伟大又让人讨厌的作家表现的极具魅力。让人不得不承认这画家的伟大,又不得不让人感觉他真实不懂人情世故,惹人讨厌。

这部书的名字,月亮与六便士,很多人觉得是想对于理想与现实,我觉得这是一个很贴切的理解,明亮的月亮象征着大家都在追求的高远的理想,而六便士,地上的六便士,是最小面额的银币,也很圆满,掉在脚边也是无人注意,但仍然是平常人生活的必须,是卑微的,有些人生活得目标是最求六便士,有些人的生活是为了最求遥远的月亮。

在书中,查尔斯扔掉了身上已经赚到的便士,追寻着那心中的月亮,虽然贫穷,被捉弄,被嘲笑,不被任何人理解,但仍然忍受着痛苦,也享受着之中不为外人道的快乐。我们会尊敬这样的人,这样的人是理想化的,是伟大的。但是反过来想想,这样的人如果是朋友,是家人,又是又会觉得很让人无奈,让人感到厌烦。这也就是作为人的两面性吧,在现实与理想间挣扎、权衡。

每个人都希望可以追求着那闪闪发光的理想——终日仰望着月亮,但大部分人也在乎脚边的六便士,人们都得为了生存而生存,也去为了最卑微的`事物去争斗。在马洛斯金字塔中,人必须在满足了最基本的生存需求,例如:吃饭、性欲、住房等等之后,才可能有想到理想——即自我实现的可能。

书中跟作者一起上岛去看望查尔斯的很多人,大家都忍受不了那里的简陋和粗鄙,有时候又因为那里的淳朴感到对生活的热爱。人作为一个复杂的社会的人,我觉得就应该像这样,可以将那美好与卑微结合到一起,将理想和现实结合到一起。伟大的人必然是痛苦的,痛苦的人却不一定伟大。

查尔斯拒绝他在世界上作为职员,丈夫,或者其他的什么身份,仅仅想要做一名画家,一名纯粹的画家。很多将人类推上进步道路的人,就是这样,我们尊敬他们,也依赖他们。但是人类作为社会的人,还是应该成为多身份的人,这样的社会才是稳定的。这就是作为社会人的理想与现实的纠结。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3

卸去繁琐的工作,我终于在寒假的时候翻开了毛姆的大作《月亮和六便士》,这个尘封在我书桌上半年多的精装书,终于被我剥去了封塑。

一开始吸引我的是它的书名—月亮和六便士,两个看起来毫无关联的事物,会发生哪些故事呢?怀着这颗好奇心,我一面读着晦涩难懂的人名、地名,一面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就像作者本人一样,一开始我并不认为思特里克兰德就是本书的主人公,因为他太平凡了,几乎没有可以写的地方。直到突然有一天,他失踪了,毫无征兆、毫无理由的消失在大家的视野。各种猜测、各种质疑他统统不理会,因为他已经下定决心要放弃安逸的生活去追求心中的理想。此后,为了生存,他辗转去了许多地方,但经历无数波折后,他选择去了原始森林并娶了一位土著人为妻,这段时间,他开始大量创作,并将自己的创作才能发挥到极致。可死神并没有放过这位胸怀理想的艺术家,一场麻风夺去了他的性命。他在生命尽头的日子里,不屈不挠,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下创作出艺术瑰宝。可惜,遵照他本人生前遗愿,这个瑰宝同他一起进入了天堂,因为这幅画的完成,让他的灵魂得到了解脱,他感觉自己追求的东西已经得到,在骄傲和蔑视间,他又将它毁掉了。

读了这本书,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一方面我被思特里克兰德追求艺术 ……此处隐藏2606个字……好的话靠朋友才能渡过难关。为了能买到涂料、画布以支撑自己的绘画理想,他还做过码头工人,最后他漂泊去了南太平洋的一个小岛,在那里度过了对他来说是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时光,并且创造了许多优秀的作品被世人所称赞,最终死在了那里。而在此之前,没有几个人对他的画作能欣赏的来,也没有人支持他、看好他,都认为他是一个笑话,但思特里克兰德并不在乎世人的看法,仍坚持自己的理想,最终事实证明他的选择是正确的。

我读完整本书最大的感受是活出真实的自我,做适合自己的选择。思特里克兰德通过义无反顾的绘画来活出自我,而在书里的最后布吕诺船长则认为,好好生活便是自我的实现,这是两种不同的选择。

书中有句话是这样说的:“这种生活模式给人以安详亲切之感。它使人想到一条平静的小河,蜿蜒流过绿茸茸的牧场,与郁郁的树荫交相掩映,直到最后泻入烟波浩渺的大海中。但是大海却总是那么平静,总是沉默无言、声色不动,你会突然感到一种莫名的不安。也许这只是我自己的一种怪想法,我总觉得大多数人这样度过一生好像欠缺一点什么。我承认这种生活的社会价值,我也看到了它的井然有序的幸福,但是我的血液里却有一种强烈的愿望,渴望一种更狂放不羁的旅途。这种安详宁静的快乐好像有一种叫我惊惧不安的东西。我的心渴望一种更加惊险的生活。只要在我的生活中能有变迁——变迁和无法预见的刺激,我是准备踏上怪石嶙峋的山崖,奔赴暗礁遍布的'海滩的。”

不可否认,我们每个人只是这芸芸众生中极其平庸的一份子,大部分人是为了生存而生活,也正是这些人叫喊着渴望着过不平庸的生活,但又不为之付出努力,也没有活出自我的勇气,这种内心的矛盾也注定了平庸的一生。当然,若是选择坦然面对并接纳这样平庸的自己,我们也会因此而不普通。

我们的生活是怎样的在于自己是如何选择的,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做对自己、对社会有利的事就好。像思特里克兰德一样,无视人们异样的眼光,不求所有人理解自己,而只是不断奔赴自己向往的生活,追逐真实的自我。尽管现实中有冷漠、虚伪、残酷,仍保持一颗炽热的心使自己活的充实而美好,不求最好,只求适合。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7

没翻开之前,我对这本书充满了好奇,因为我实在想不出月亮和六便士有什么关系,但我纵然无数次路过书店看到了它,也没有把他带回家。直到去年临近寒假,我和一个好友谈起喜欢的作家和书,她给我推荐了这本书,说是她近期最爱,她简单地给我讲了这个故事的大概,我一听就被这曲折离奇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在去北京旅行的路上,我一直带着它。

毛姆是个很有意思的作家,看他的作品,你会发现他的幽默和智慧,恰如他在本书开篇所讲到的那样:艺术中最有意思的莫过于艺术家的人格,他的人格完全体现在他的作品中。在本书中,他谈论了不少观点,作家追求的回报到底是什么?金钱?名利?都不是,应该是挥洒在字的快乐和传播思想的惬意,至于其他的,那就随便吧,别去在意赞美或诋毁、失败或成功。这种精神境界值得当下浮躁的坛里很多作家学习,也值得我们学习。

主人公名叫斯特里克兰,本是在一家证券交易所上班,有美丽的妻子,儿女双全,照理说这样的日子是完美的,但是突然之间,他背上了抛弃妻子——"负心汉"的骂名,一个人去了巴黎。他的妻子痛不欲生,和所有的人一样,认为他是在外面有了女人,和女人私奔去了巴黎,而其实他是去追寻自己的梦想——去巴黎学画画。他和妻子本可以过着外人看起简单美好的生活,这种生活就好像书中描述的那样"让你想起平静的涓涓细流,蜿蜒流淌过翠绿的牧场和宜人的树荫,最终涌入浩瀚的海洋。但大海是如此平静,如此沉默,如此漠然,乃至你突然感到莫名的焦躁。

或许是我的想法比较奇怪吧,反正早在那个时候,我就强烈的感觉到,绝大多数人共有的这种生活是不完美的',我承认这种生活有其社会价值,我明白,循规蹈矩未必不是幸福,但血气方刚的我想踏上坑为狂野不羁的旅途,我认为我应该提防这些安逸的欢乐,我心里渴望过上更危险的生活,我随时愿意奔赴陡峭险峻的岭和暗流汹涌的海滩,只要我能拥有改变——改变和意料之外的事情带的刺激。"或许正是因为主人公心中还尚存的一丝激情,让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走这条路,即使以后的几十年他穷困潦倒、无家可归,甚至衣不蔽体,但是他乐在其中,毫不介意别人对他的看法,这是他的独到之处,世间真的少有人能做到像他这样洒脱。

我们不知道自己何以会到人世,也不知道死后将会去往何方。我们必须保持非常卑微的心态。我们必须懂得安详的美好。我们必须守着安分守己的日子,以免引起命运女神的注意。这才是生活的智慧吧!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8

想象一下:一个有身份、有地位的证券交易所经纪人,一位平凡普通体面老实的中产阶级中年男人,无甚不良嗜好,工作勤恳敬业,有互敬互爱的妻子、健康漂亮的孩子,中规中矩的幸福美满生活。可是突然有一天,他跑了。抛下了工作和家庭,留下一张纸条,便消失了。

抛家弃子,从热闹的城市出走,从鲜亮的职业身份和美满的社会身份里挣脱,努力摆脱掉一切束缚,身份、名誉、钱财、亲情,这些世人所珍视追求的一切,他视为洪水猛兽,视为牵绊和绳索,唯恐避之不及,统统都不要,甩开,只为一心一意画画,即使穷困潦倒,餐风露宿,几近饿死,又拆散恩人家庭,受人嘲讽辱骂,受尽颠簸流离。画得好不好无所谓,只是要画下去。不为留名、不为谋利、不为传世。只是画而已。把自己见到的画下来,如此而已。如此纯粹。

为何这突然升腾起的渴望和欲望会如此强烈猛劲,紧紧攫取住他,让他如此决绝绝情、自私冷酷到匪夷所思?

作者,书里的叙述者,还有所有知道这件事的人,也同我们一样迷惑不解,深觉不可思议与不可原谅,可就连他自己也无法解释,他只知道一件事:“我要画画儿”。“我必须画画儿”“我由不了我自己。一个人要是跌进水里,他游泳得好不好使无关紧要的,反正他得挣扎出去,不然就得淹死。”

好像无法用凡俗动机来解释。理想太过迷人,他也身不由己。

或者他是在追求美。终其一生,追求以画笔呈现出他独特的心灵看到的美,一种热切地想创造出美的创造欲。只有最终抵达,他才能找寻到心灵的平静。

心灵的最终平静。

世界上只有少数人能够最终达到自己的理想。也只有极少数的人能最终完成心灵的永恒宁静。

对外界所有一切都无所谓、不在乎。毁誉评价他都视若无闻。这哪里是普通的心灵所能承受的?历史上唯有圣贤哲人方能如此吧。所以尽可以恨他的.冷酷自私,却不得不承认这心灵有超乎常人的坚强意志。到最后,只有怜悯、同情,还有深深的震撼了。

这就是天才。

想到弘一法师,世间物质层面的荣华富贵、情色爱欲都遍尝了,精神层面的书法绘画、戏剧音乐也都领略了,心还是没有找到归宿,意欲寻求最深的究竟。也是捐弃一切,青灯古卷一人独自去那寻索真理的大海,以常人不可想及的苦行戒律成就慈悲智慧人生。

以及,毛姆真是会讲故事的人。细致刻画,夹叙夹议,一波三折,娓娓到来。可能时代背景之故,故事的女性或可笑可悲,或可恶可憎,要么就是又老又丑,毛姆又极擅嘲讽揶揄,所以借主人公之口说出的一些侮辱性的言论真是对女性太不友好了。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