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在未来等你读后感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我在未来等你读后感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在未来等你读后感 1本书讲述了一位37岁的主人公郝回归在对生活郁郁不得志的情况下,在一次聚会中,因为看不惯曾经的好友们变得圆滑世故与每个人都起了争执,还跟最好的朋友大打出手。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他回到了过去,并担任了17岁时自己的班主任。他逐渐了解到已经遗忘了的、过去发生的事情的另一面。他发现比起逃避和埋怨,珍惜所得到的,直面遗憾和困难,才能获得真正的成长。
如果一切都不能改变,该发生的照样还是会发生,那么一切事情还有意义么?
答案是肯定的。虽然他已经知道了自己的未来该何去何从,未来对于他来说已经不再陌生,该发生的终究会发生,但他还在努力改变着17岁的自己,从17岁的自己中看到了36岁的他所缺乏的那一份果断,敢为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不计后果的去完成,尽管一切结果如常,无法阻止,但他改变了17岁时自己的心态。他不仅要花时间在自己知道的人生上,也要为自己不知道的人生负责,尽管他知道的很多,但他不知道的更多,这才是他应该去的地方。重新去面对生活,活在当下是他最终的选择。
如果将人的一生划分成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24岁前的自己,大家为了自己的梦想拼命的奔跑着,有过喜也有过悲,有过惜别不舍时的眷恋也有过去留随意的豁达,我们既憧憬着未来,同时也在为未来奔波着,阳光将我们的奔跑的背影悄然拉长,月光洒下点点亮光将我们的悲伤隐藏,李贺曾在诗中有云,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幽寒坐呜呃。明知结果如何而偏要为之,在17岁的眼中不是愚蠢,而是一份倔强,过程中的快乐与悲伤,又岂是一个简简单单的结果所能描绘的呢?青春,敢拼敢闯,这才是真正的青春,而不是踌躇。
第二个阶段则是24岁后的我们,我们为了工作渐渐疏离了儿时的小伙伴,就像书中的主人公郝回归慢慢学会了迎合别人,每天活在别人的话中,一面厌恶着自己的生活,一面却苟同着这样的生活,为了照顾每一个人的`情绪,他随波逐流着也世俗着,但他却没有反抗。青春的棱角慢慢被时光磨平着,尽管它厌恶着这样子的自己却无法挣脱生活的大网,来自母亲的压力,来着周围人的目光,不断的强迫着自己去做一些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就这样年复一年的过着。
第三个阶段是37岁的郝回归,他选择去改变自己的生活,学会去珍惜现在有的,不去抱怨生活,不随波逐流,不在意他人目光,勇敢地迈出了人生的一步,最终收获美好和快乐。
缅怀,是为了珍惜现在,而不是沉浸过去;回忆,是为了更好的出发。
我在未来等你读后感 2从《谁的青春不迷茫》开始接触作者刘同,他的前几部作品都是散文样式,《我在未来等你》这一部转变为以长篇小说为题材。最具有新意且吸引人的是让36岁的自己和17岁的自己进行了一场时空对话。看完后还有些感慨。
故事讲述了36岁的大学老师郝回归,对自己的生活很不满,之所以很差劲觉得是因为17岁的大志不够努力,梦想回到17岁,结果真的穿越回到了过去,还阴差阳错成为了17岁自己的高中班主任。那时郝回归的父母还未离婚,郝回归尚未改名还叫刘大志,因为生活中有太多遗憾,郝回归决心改变刘大志和好朋友们的人生。在这个过程中,郝回归发现已经发生的历史没法改变,自己却慢慢地被一群17岁的年轻人所影响。
当他真的回到了17岁,便着急地想要去改变大志,可在与他相处的过程中,他看到了大志身边所有人关于年轻时青春的模样,他知道了那个17岁的自己,是多么的可爱。想做什么就做,想说什么就说,那么简单而纯粹。在这个过程中36岁的自己和17岁的自己虽然产生过摩擦,但是更多的还是17岁的刘大志在郝老师的影响下在不断的`成长。有时候会让36岁的郝老师觉得在面对或处理一件事情上还没有17岁的自己做得好,或许这也是一种不一样的成长吧。
谁的青春不迷茫呢,人生中总会存在迷茫的时期,小时候想着快点长大,长大后又渴望回到无忧无虑的小时候。甚至在面对人生的不如意时还会埋怨小时候,如果再努力一点,是不是就会有不一样的未来。如果能够让你回到17岁,你又想做出怎样的改变呢?变得更优秀,还是变得更勇敢?会产生这样的念头,其实更多是源于遗憾吧。生活就是这样,一天一天的过去,没有回头路可走只能一路向前。17岁的雨季,如果能够回去,也许会更加努力,也许会更加勇敢的说出一直不敢说出的话,也许会更加珍惜校园时光。然而,一切都回不到过去,所有逝去的、想得到而未得到的都一一成为遗憾。可正是遗憾让我们学会珍惜。
就像20xx年的开头,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导致武汉封城,其他地方也相继受到隔离管制。强制在家的第56天,和家人们聚在一起的时间变得异常的长,仿佛觉得这种日子无比的幸福也格外的珍惜。面对这次疫情让我们更加珍惜了生命,也更懂得珍惜眼前人,享受当下的时光。
但愿人生少一分遗憾,多一分珍惜多一分幸福吧。
我在未来等你读后感 3个人感觉这是一本不错的书。首先,这本书让我看到了自己高中生活的影子,回忆起美好的过往让我很开心,也有一点点的小感慨。看着大志他们的生活细节,让我感受到了深深的距离感,在我看来1998年有那么好的生活简直不可思议(每天省下一个鸡蛋和牛奶喂木桶)。
我在08年都没有这么好的生活条件。但似乎这种生活又让我很熟悉的感觉到自己14年的高中生活,其中的很多场景从自己的高中生活比较来看感觉很熟悉。从生活条件上相当富裕的设定,让我现在看来也不太陌生,太陌生的东西可能无法感受到自己的存在。
其次,从行文上来看。文字很浅显易懂,没有多少深奥的引申义(可能也是我的境界不够没有理解到),其中也有很多鸡汤(也可能不算是鸡汤,毕竟自己感悟后的阐述不能算是搬运而成的鸡汤)。
其中很多青春的对话都让人感觉自己的青春历历在目,满怀的温馨。我是不是老了?总是在感怀自己的青春?也可能这是自己在步入社会前的焦虑和没有头绪的后果。
回忆往昔让我满怀美好,平静。如同坐在一大大大片的麦地里,麦苗绿油油的刚刚漫过自己的脚环,清凉的夏风吹着燥热的肉体,头顶那一盘皎白的月,洒下无边的凉凉,什么也不去想,什么也不做,唯有平静。
最后,说一下人物吧。无论你的生活场景如何的改变,你身边的人物类型基本没有变化(感觉在像说心理学的同质性知识)。
大志是一个风风火火,决定了事就去做,不后悔,喜欢奉献的一个人。我喜欢他的选择后就努力付出的性格,对他不善于表达自己内心的性格也是喜欢又讨厌。读后感·可能我们是一路人。微笑和陈桐是一路人,都是那么的冷静、有逻辑、早早的`知道自己要去往何方,似乎处处比别人强,完美的别人家孩子啊。
叮当虽然在高中见一个喜欢一个,看似朝三暮四,但当她真的认 ……此处隐藏4008个字……对我想说什么是最重要的?我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我拥有什么与别人不一样的优势?我需要的还是持续的在无差别的时间内,有效的输出。我必须要知道,时光不负有心人。而你就是要用心观察,全心投入,真心付出。
我在未来等你读后感 9十七岁的时候,觉得那时的日子真的很难熬。划拉了N张草稿纸仍然解不开的数学题,睁眼到天亮的失眠夜,时有时无的自我怀疑与孤独,再加上月月考月月难以进步的成绩单。十七岁的时候,又觉得那时的日子真的很开心。冬天的早上,呼吸间冒着白色的哈气跑去食堂买上自己和同桌的夹鸡蛋的芝麻烧饼,期待着一星期内的某天不住校的她会给自己带来两个外面早餐店里的土豆馅包子。每天中午,与舍友飞奔去打上满满两个暖壶的`热水。每天晚上,三节晚课的两个课间,在楼道里随便溜达,碰见熟人就侃十分钟的大山。十二节课,早六晚九点半,被安排的满满当当。
我以为,那时的难熬就是很难熬,却不知时间总会让我承受更多的措手不及,拉扯着我带着伤痕长大,于是那时候的难熬忽然变成什么都算不上。
我也以为,那时的快乐永远都会存在,却不知何时起,我不用再去食堂排队,也再没吃过1块钱一个夹着鸡蛋的烧饼;再也不用去打热水,更不会再接力般的喊着某人的名字隔着人群往里面递同寝室的水壶。
“如果有机会重回十七岁,见到那时的自己,只能说一句话,我想说什么?”这是刘同微博上的一个话题评论活动,也就是这么一句话,引发了我的思考。只说一句话,我该说些什么呢?
多吃几次五毛一串的麻辣烫,不然几年后它会涨价的。多和好朋友们侃几次大山,毕业后我很可能再也没办法和他们聚首。多追在自己喜欢的人的背影看几眼,明年开学他就要换学校了。暑假的时候少一点葛优瘫和撸猫,多兼职去补数学,这样我可能会走进北大,体验一把和现在截然不同的大学生活。
读《我在未来等你》的这个故事,我会回忆起自己过去的点点滴滴,那些曾经铭记却被时光掩埋的瞬间。
我会开始想要和久未联系的朋友聊聊天,说说我所在的城市房租多贵,早高峰的地铁多挤,刚毕业的我有多担心月月温饱需要救济。
我还会无限怅惘,那时候如果有个未来的我陪在我身边,我怎么做,会怎么选择,会不会和现在走着两条不同的路。
在这本书编织的17岁梦里,愿我也能没了中二,没了叛逆,留下的只是珍惜和努力。珍惜年少轻狂、鲜衣怒马,珍惜兵荒马乱、酸咸苦辣,并在这段时光中不断努力,活成自己理想中的那种“大人”。
我在未来等你读后感 10知道未来,每一天都是等待,不知道未来,每一天都是期待。
最近看了《我在未来等你》这本书,讲述的便是这样一个故事:37岁的郝回归因不满意自己的现状,与朋友们都变得陌生。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穿越回了自己17岁那年,遇到了17岁的自己。那时的他,还叫做刘大志。两人相遇,郝回归竟然是他们班的班主任之后,郝回归便会侧面提醒刘大志等人,也会给他们鼓励。最后,虽然没有改变事情的结果,却改变了这些事情发生的初衷。几人的感情慢慢升温,变得更加要好,同时也一起经历风雨......
读完这本书,你会觉得属于你的青春,你的颜色和贴满偶像海报的墙壁,疯狂,肆无忌惮,策马奔腾。偶尔你会泪眼婆娑,感慨时间流逝飞快。关于青春,我们用无数的形容词来形容它:无知,迷茫,破天荒,疯狂。我们每个人的青春都是不一样的,有的纯粹,有的疯狂,但每个人的青春又都是一样的,投入去爱,投入去拼,投入去忧郁,投入去证明自己。
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然而人生这本大书是如此奇妙,一旦当你去认真地做一件事的时候,如果结果并不是你想象的'那样,那么老天爷一定会给你一个更好的结果。或许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努力的原因吧。
未来,似乎是很奇妙的样子,每个人的青春都属于自己,美好甜蜜,刻骨铭心,我们明明知道已经回不去了,却还是忍不住回头去看。人生一世,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而在这一生中,我们做过很多事,也做出了很多选择,不管你的初衷是什么,最后为它负责的一定是你,可能还会连累他人。世界没有时光机,明天是条笔直的路,一直通往未来,倘若能回到过去,见到曾经的自己,你会回去吗?答案是否定的。
这本书可以说完美地诠释了人们普遍拥有的一个心理:后悔。在某一件事发生,并产生不好的结果时,一个想法就会悄然而生:如果当时……就好了。但与书中不同的是,我们没有改变事实的权利,只能自己抱怨、后悔。在现实中,一个决定就会影响一生。
过去成就了现在这个好坏集于一身的我。假设,如果最终也不会发生,还得回归现实,科幻的世界里,充满奇思幻想,是让你抽离过去,然后体验,感悟,更好的接受当下,迎接未来。做好现在的自己,是对过去种种遗憾的补偿。
我在未来等你读后感 11同哥你的新书很好看,故事的每个情节都很有画面感,那个我在图书馆看书的下午,仿佛时光都是静止的,阳光散进窗台的瞬间,我好像同郝回归一样经历了一场时光倒流,回到了17岁的那个午后。同哥你说新书有416页,比之前的书要多100多页,没有图片,只有文字,你说我们可能需要花上一周的时间才能把书看完。可是我只用了两天,我认认真真的把书看完了。在过去的两天里我一直沉浸在刘大志和他的小伙伴们的世界里,仿佛看了一场很长的电影,那些青春的故事,那些鲜活的人物,都像极了我们的青春。亲爱的同哥,虽然现在的我才22岁,可是我却同36岁的郝回归一样的迷茫,一样的讨厌现在的自己,没有目标,没有理想,也不喜欢自己现在所学的专业。在看书的过程中,我和郝回归一起,回到17岁那年遇到了17岁的自己,刚刚开始的时候我也想要改变17岁自己,最后却发现我被17岁的自己改变了。一遍又一遍的角色代入,无数次的想如果我是郝回归,我会不会告诉刘大志我就是未来的你,如果我是郝回归我会不会被这群孩子所感动。看到小说的最后答案是会的,因为当我刘大志,陈桐,陈小武为了留下郝回归参加那场不可能赢的5000米长跑而拼命练习的时候我哭了,当陈小武最后一个跑到终点踉踉跄跄地说:“文科班的一定…能跑完”的时候我泪崩了,因为曾经的我们也许也做过这样类似的`傻事。我想如果我和17岁的自己相遇,我可能会像郝回归一样,被17岁的自己感动而改变了。 “很想回到过去,就是因为现在的自己不够好。”同哥,这是整本书我最喜欢的一句话了,也许现在的就是不够好,也许我应该向17岁的我学习。那个时候的自己不顾家长的反对毅然决然的去学了美术,为了自己喜欢的事情努力争取,17岁的自己真的很勇敢。 17岁的我和那时候喜欢的男孩恋爱,交了不少的好友,学了自己最想学的美术。我很开心和刘大志一样拥有像陈桐,陈小武一的好友,有个像郝回归(兄长)一样时不时鼓励自己的班主任,现在想想也没什么遗憾了。感谢同哥,让我和郝回归一起回到了17岁,让我再次看到了那个时候最真实又真诚的自己。我想把这本新书《我在未来等你》推荐给身边的每个朋友,我想每一个看完的人都会引起多多少少的共鸣,很多朋友也许会和我一样想写下一些文字,告诉刘大志还有郝回归,感恩相遇。感谢36岁的郝回归遇见17岁的刘大志,感谢22岁的我遇见36岁的刘同。同哥的文字依旧温暖,我想这一本书一定不会让你失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