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黔之驴教案合集八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黔之驴教案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黔之驴教案 篇1教学目标:
1、懂得无所畏惧、敢于而且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胜貌似强大的东西的深刻道理。
2、翻译文言文;学习本文心理和动作的细致描写;理解本文内容和寓意。
3、积累一些文言词汇,掌握“庞然大物”“黔驴技穷”等成语。
教学重难点:
1、 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庞然大物”、“黔驴技穷”等成语。
2、 学习细致逼真的心理、动作描写,理解故事的深刻寓意。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 当素未谋过面的一只驴和一只老虎见面了,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写的一篇寓言故事。
2、 哪位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柳宗元?(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教师补充小结)
作者柳宗元(773一819),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世称柳河东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调任柳州刺史,逝于柳州,又称“柳柳州”。
《黔之驴》是柳宗元《三戒》中的一则。《三戒》是作者寓言作品中的代表作,揭露统治者的昏庸无能,残暴凶狠,同情人民的不幸遭遇,包括《临江之麋[mí]》《黔之驴》和《永某氏之鼠》。作者认为这三首寓言都可以使人引以为戒,故称“三戒”。其作品文学艺术价值极高,和韩愈合称“韩柳”,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山水游记散文“永州八记”流于后世。著有《柳河东集》。
师: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它往往用一个饶有趣味的故事来阐明深刻的道理.
二、 分析新课
1、导入:同学们,有一句话说:“读书百遍,其意自见”。文章要多读才能领会其内容,尤其是文言文。好,下面就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散读课文,读出感情注意节奏,还要注意手中的笔,也应该动起来。圈画出文中生字读音。)
师:好下面再来听课文录音一遍。注意自己刚才练读与录音比较。
师:现在,老师请一位同学来朗读一遍课文。哪位同学来读?请举手!(生读)
师:读得很流利,请坐。其他同学在听的过程中有没有觉得他读的有不足的地方?
(纠正)其他同学还有没有?
师:注意“载”,读四声。
生:表示年的时候才读三声,表示运输时读四声。
生:“踉”,左形右声,跳跃的意思。
师:刚才大家听得很仔细,那我们在预习的过程中有没有一些字、词容易读错的或有些句子容易读错破句的?来提醒一下大家,你认为字、词、句在读得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生:懀字形很难。我们可以这样来记:狗来了心里很害怕,所以是小心谨慎的样子?nbsp;
生:黔,要注意右边没有点,这点很重要,也需要大家注意,黔的意思是贵州。
师:好,我们已经把要注意的一些字词熟悉了一下,那现在应该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吧,我们一起来把这篇课文正确流畅地朗读一遍。
师:没有错误,很好,很流畅。
2、 师:现在要做的是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一遍,讲给同桌听,一会儿请同学讲给大家听。
3、读完课文后,请大家分组讨论结合注释或工具书对文章进行翻译,注意一些重点词。教师指定每小组的翻译范围。
教师板书重点词:
船--用船(名当状语) 蔽--隐藏 窥--偷看
稍--渐渐地 憖然--小心谨慎的样子 遁--逃走
且--将要 噬--咬 异能--特殊的本领
习--习惯 狎--亲近而不庄重 计--盘算
跳踉--跳跃 蹄--踢(名作动) 近--靠近
止--通“只”、不过意思 技--技艺、本领
胜:禁不住(不胜:不能承受) 尽: 吃光 (用做动词)
师:我叫两位同学上来把黑板中重点词的意思写出来。
师:归纳几个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①以为
以为且噬己也:认为
以为神:把(它)当作
②之
黔之驴:的,结构助词。
放之山下
虎见之
蔽林间窥之
稍出近之
它,代词,代驴。
③然
庞然大物也
愁愁然
都是形容词词尾,解释为“……的样子”。
师:好,下面我们派两名代表上讲台前说出文言文翻译,教师予以指正。(生译)
译文:
黔这个地方没有驴子,有个喜好多事的人用船运载了一头驴进入黔地。运到后却没有什么用处,便把它放置在山下。老虎见到它,一看原来是个巨大的动物,就把它当作了神奇的东西。于是隐藏在树林中偷偷地窥探它。老虎渐渐地走出来接近它,很小心谨慎,不了解它究竟有多大本领。
一天,驴子一声长鸣,老虎大为惊骇,顿时远远地逃跑;认为驴子将要吞噬自己,非常恐惧。然而老虎来来往往地观察它,觉得驴子好象没有什么特殊的本领似的;渐渐地习惯了它的叫声,又靠近它前前后后地走动;但老虎始终不敢和驴子搏击。慢慢地,老虎又靠近了驴子,态度更为随便,碰擦闯荡、冲撞冒犯它。驴禁不住发怒,用蹄子踢老虎。老虎因此而欣喜,盘算此事。心想到:“驴子的本领只不过如此罢了!”于是跳跃起来,大声吼叫,咬断驴的喉咙,吃完了它的肉,才离去。
师:很好,我们发现,其实这个故事字数不多,但是短短的一百多个字,我们却可以看到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是非常精彩的、生动的,应该说不愧是大文学柳宗元写的。
3、 再读
师:我们刚才读的很正确,但现在我们再读,但跟刚才不一样,这次能否通过读把驴的性格特点,老虎的性格特点读出来,至于怎么读,就看你们的理解能力了。好,等一会我们同样请一名代表来切磋交流一下。
(生自读)
师:请一个同学来朗读一下。
师:听得同学,觉得他读得好的句子是哪句?或者说你觉得他读的还有什么欠佳的地方,需要加强的地方?
生:我觉得要读出老虎的狠,特别在读吃驴的时候
师:那你能不能读一读。
(生读)
师:好,读得更有力了。你觉得哪两个字能突出老虎狠的特点。
生:断、尽
师:对。这两个动词最能体现。(板书)
师:刚才讲到老虎害怕驴,那还有没有哪里可以看出老虎很害怕的?
生:憫远遁,往来视之,终不敢搏
师:这里有个字很能看出老虎害怕,不敢看?
生:窥 (板书)
……此处隐藏6281个字……>(5)尽其肉,乃去()(6)因跳踉大阚()三、语言积累
1.翻译下列句子。
(1)驴不胜怒,蹄之
(2)技止此耳。
(3)觉无异能者。
(4)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5)蔽林间窥之。
2.《黔之驴》是一篇寓言故事,由此演化出的成语有、 、 。
3.课下收集带有“虎”字的成语十个。
四、朗读背诵
本文内容比较浅显,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找出表明老虎心理变化的词语,熟读成诵。
五、问题探究
分析下列词语中所体现出来的虎的心态。
蔽、窥、稍、远遁、往来视之、近出前后、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答:
六、欣赏评价
本文的寓意可以从不同的方面理解,请从下列角度说说本文的寓意。
从虎的角度
从驴的角度
七、拓展阅读
蜘蛛与蛇
尝见一蜘蛛布网壁间,离地约二三尺,一大蛇过其下,昂首欲吞蜘蛛,而势稍不及;久之,蛇将行矣,蜘蛛忽悬丝而下,垂身半空,若将追蛇者;蛇怒,复昂首欲吞之,蜘蛛引丝疾上;久之,蛇又将行矣,蜘蛛复悬丝疾下,蛇复昂首待之,蜘蛛仍还守其网。如是者三四次;蛇意稍倦,以首俯地,蜘蛛乘其不备,奋身飙①下,踞蛇之首,抵死不动;蛇狂跳颠掷,以至于死。蜘蛛乃盬②其脑,果腹而去。
(《庸庵笔记》)
注:
①飘:暴风。这里指迅速。
②盬(gǔ:)吸饮。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4分)
①既克,公问其故
②齐师败绩
③果腹而去
④如是者三四次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登轼而望之战于长勺
(A)而势稍不及(B)苛政猛于虎也
蜘蛛乃盬其脑以首俯地
(C)今乃掉尾而斗(D)以尾击柳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
①尝见一蜘蛛布网壁间
②将鼓之
③欲穷其林
④殚其地之出
⑤我将东徙
⑥温故而知新
(A)①④(B)①②(C)②⑤(D)③⑥
4、下列句子的句式与例句“夫战,勇气也”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B)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D)微斯人,吾谁与归?
5、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
原文: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译文:
6、①《曹刿论战》中鲁军克敌制胜抓住了反攻的有利时机是在之时;本文中的蜘蛛是在蛇之时,乘其不备,致蛇于死地。(请以文章原话回答)(2分)
②《曹刿论战》与本文揭示的一个共同道理是(1分)
黔之驴教案 篇7创意说明:
把握寓言的情节,引导学生理解驴是如何丧失自己的优势,而虎是如何对驴步步进逼的,借此品味出本文的寓意,并能联系实际多角度理解寓意,谈出自己的感受,得到生活的启示。
教学步骤:
1.熟读文章的情节之后,用自己的话复述驴是如何丧失自己的优势,而虎是如何对驴步步进逼的。(也可设计简要的示意图,概括此情节)
2.你能从驴和虎的各自表现及其命运中,得出哪些道理?试从以下三个角度思考:
①从虎的角度来思考。
②从驴的角度来思考。
③还可以从虎对待驴的过程、结局,他们彼此的关系、态度等角度来思考。(鼓励发言,言之有理即可)
参考:
虎的角度:对于任何事物,不应被表面现象迷惑,只要弄清其本质,认真对待,就一定能战胜它。
驴的角度:以黔驴的可悲下场,讽刺那些毫无自知之明而自招祸患的人。
其他角度:诸如要坚持,不放弃;要知己知彼;不要虚荣和卖弄;要正确地估计对手等。
【资料整合平台】
大鼠
[清]蒲松龄
万历间,宫中有鼠,大与猫等,为害甚剧。遍求民间佳猫捕制之,辄被啖食①。
适②异国来贡狮猫,毛白如雪。抱投鼠屋③,阖其扉,潜窥④之。猫蹲良久,鼠逡巡⑤自穴中出,见猫怒奔之。猫避登几⑥上,鼠亦登,猫则跃下。如此往复,不啻⑦百次。众咸⑧谓猫怯,以为是无能为者⑨。既而鼠跳掷渐迟,硕腹⑩似喘,蹲地上少休。猫即疾下,爪掬⑾顶毛,口纥⑿首领⒀,辗转争持,猫声呜呜,鼠声啾啾。启扉急视,则鼠首已嚼碎矣。
(选自《聊斋志异》)
注:①辄被啖食:就被(大鼠)吃掉。辄,就;啖,咬。②适:恰好。③鼠屋:大鼠经常出没为害的房间。④潜窥:偷看。⑤逡巡:欲进不进、迟疑不决的样子。⑥几:桌几。⑦啻:仅,只。⑧咸:皆,都。⑨无能为者:无所作为的,没有能力的。⑩硕腹:鼓起肚子。硕,大。⑾掬:抓住。⑿纥:咬。⒀首领:头,颈。
本文描写了一场复杂的猫鼠搏斗。作者先写鼠之凶悍,猫之似怯而实智;再掉转笔锋,写鼠之气竭,猫之劲疾。阅读此文时,一方面要弄懂其寓意,另一方面,可与课文相比较,体会文中塑造的不同形象的特点,及其一波三折的情节。
黔之驴教案 篇8教学目标:
1、掌握本文有关文言字词的用法,能口译全文。
2、分析驴、虎两个寓言形象的特点,学习细致逼真的心理、动作描写。
3、引导学生理解本文的寓意。
教学重难点:
掌握本文有关文言字词的用法,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老虎的心理、动作描写来分析老虎认识驴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同学们在学习的时候,常会遇到一些成语,他们中有不少就来源于我国古代寓言故事。成语“黔律计穷”就是一例,他来源于我国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短篇寓言《黔之驴》,提到寓言,我们应该比较熟悉了,请一位同学介绍一下寓言的特点?(语言是一种文学体材,它往往用一个饶有趣味的故事来阐明深刻的道理。)
二、 介绍作家作品
三、 整体感知课文
1、点名学生试读
2、正音
黔(qián) 好事者(hào) 窥(kuī) 慭慭然(yìn) 骇(hài) 遁(dùn) 噬(shì) 搏(bó) 狎(xiá) 跳踉(liáng) 口阚(hǎn)
3、全班齐读
四、 疏通字词
1、置疑
2、字词训练
五、 朗读课文并复述大意
六、 课文分析
1、课文对驴进行了那些描写?
2、是分析驴的形象特点?
3、课文对虎进行了那些描写?
4、由这些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可看出老虎认识驴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表现了老虎怎样的性格?食驴的动作有表现了老虎怎样的性格?
5、 理解本文的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