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华】大班教案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教案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教案 篇1一、课题:大班美术活动《向日葵的遐想》
二、教材简解:
《纲要》中指出: 在艺术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幼儿接触周围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而大班上学期幼儿园综合丛书里主题《丰收的秋天》有一个美术欣赏活动《向日葵》,里面介绍的绘画作品《向日葵》是法国伟大的画家凡高的作品。在这幅作品中,画家像闪烁着熊熊的火焰,满怀炽热的激情令运动感的和仿佛旋转不停的笔触是那样粗厚有力,色彩的对比也是单纯强烈的。观者在观看此画时,无不为那激动人心的画面效果而感应,心灵为之震颤,激情也喷薄而出,无不跃跃欲试,共同融入到凡高丰富的主观感情中去。总之,凡高笔下的向日葵不仅仅是植物,而是带有原始冲动和热情的生命体激发人对生活的热爱。在《向日葵》这幅作品中,值得幼儿欣赏和学习的是:画面中鲜明亮丽的色彩和极富特色的线条,感受画面传达出来的强烈、炙热的感情。我根据本班幼儿年龄特点和本地特色,重新设计了这次活动,将欣赏活动改为美术活动并将侧重点定为了自我创造上,激发幼儿创造美的`热情。
本次活动主要让幼儿通过欣赏《向日葵》感受画面传达出来的强烈、炙热的感情。在教学中引导幼儿从最突出色彩入手,欣赏感受色彩的亮丽、同色系的组合及对比色的运用恰到好处。并进行大胆遐想,选取自己喜欢的材料和颜色,创造出自己心中的与众不同《向日葵》。
三、目标预设: 作为一次美术活动,我想教师应该十分注意美的形式对激发孩子审美体验的重要作用。本次活动在认知目标上:1、通过欣赏艺术中和生活中的向日葵的美丽蓬勃,激发创作的兴趣。技能目标上必须解决的问题是能用自己选择的方式来表现向日葵的基本特征。在情感目标上,我想让孩子在制作向日葵的过程中培养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
四、活动重点、难点:
因为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动力,所以我把重点定为:在欣赏和感受作品“向日葵”中鲜明亮丽的色彩和极富特色的线条的基础上大胆创作《向日葵》;难点定为:能选取自己喜欢的材料和颜色,表现向日葵的基本特征。
五、设计理念:
1、《纲要》中指出,大千世界,处处皆美,幼儿发现美的事物多半依赖于客观事物本身的鲜明特征的吸引,多数于自发而缺乏自觉性,教师应该有意识的培养他们通过探索和学习自觉地去发现捕捉美。因此教师非常重视活动的前延部分,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有意性。
2、幼儿的美感多处于直观感受水平,具有形象性和功能性的特点,引导幼儿欣赏艺术作品应适应幼儿的知识,经验和心理发展特点,《向日葵》是贴近幼儿自己生活情趣,色彩鲜艳,生活泼的艺术品。在活动中,教师持一种宽容性的态度,允许幼儿发展自己不同的意见,使幼儿的思想通过表述外露出来。并进行大胆创造。
3感官参与:皮亚杰认知理论里提到:“幼儿必须通过自身活动发现,认识客观世界,不断建构,完善自己的认知模式。”在整个活动中,我将引导幼儿运用各种感官,通过看、说、想,动手及动脑,进行学习,看主要是欣赏,想是想想如何创作,说是将自己的感受说出来,动手和动脑是让幼儿能动手向日葵用自己独特的形式表现出来,体验创作的乐趣。
4、《纲要》指出“幼儿不会独享个人的成功,他们总喜欢想方设法与他人分享,让别人接纳并期待别人给予的赞赏,互相启迪、互相促进。”因此我为幼儿提供了讨论的环节,在活动这环节,让幼儿充分地将自己的感受说出来,与同伴共同分享自己的成果,体验成功的乐趣。
六、设计思路:
该美术活动开始以问题提示幼儿对作品进行整体感知和描述,为了让幼儿在欣赏中理解〈〈向日葵〉〉的形式美、内容美及其意义,教师有顺序地提出问题引导幼儿仔细地观察图中线条、形状、色彩、图画的背景等,让幼儿在细致观察过程中进行审美想像,从而理解作品的内容。该作品是“暖色调”代表作,在色彩的运用上很有特色,教师有针对性地引导幼儿通过比较,掌握作品特色。继而,在欣赏教师作品的基础,体验更多类似具有主色调的作品,感受其中的情感,。开阔了幼儿的视野,激发幼儿创作的热情。
活动最后一个环节,组织幼能用自己选择的方式来表现向日葵的基本特征,通过幼儿亲身实践,进一步加深对作品独特表现手法的感受。
七、教学过程:
一.现在是什么季节?你在什么地方看见过向日葵,他是什么样的?(出示向日葵)
二、欣赏凡高的《向日葵》
1、有一位著名的画家,他也画了很多向日葵,我们一起看看吧!
2、你觉得这幅画画的怎么样?
3、这幅画用的最多的颜色是什么?都用了哪些黄色?为什么用这么多深深浅浅的黄色?还有其它什么色彩?
4、每一朵向日葵有什么不同?
小结:这幅向日葵画颜色非常的鲜艳,有黄色、橘黄色、绿色;每一朵向日葵的造型都不一样,有的花盘朝上、有的花盘朝下、有的花开了很大,有的花还是开了一点点------大画家凡高用了明亮的黄色调,表现了向日葵的不同姿态,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也表达了对生活充满热情。
八、讲解示范
1、刚才看了大师的画,老师心里很激动,我也做了几幅作品,看看老师用了什么材料,什么颜色?
2、看看老师的向日葵,你看了之后有什么感受?
3、 你们也来做一幅向日葵,表达一下你们心中的想法好吗?
4、幼儿自选喜欢的材料和方法进行创作活动。
教师按幼儿的意愿及幼儿的实际能力安排分组活动。幼儿活动时教师边指导。
5、幼儿各自创作心中的向日葵。
九、互动讲评
张贴每位幼儿的作品,布置“向日葵的一家”,请幼儿在自由轻松的氛围中边参观边讲评。谈谈自己的向日葵表达了什么样的心情。
大班教案 篇2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利用拍、踢、夹、抛等等的多种玩球方法,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游戏能力。 2.通过不同的体育游戏方式,发展幼儿跳跃、挥臂(向上或向前)、上肢抛接等的`运动机能和动作速度及身体协调性的发展。 3.培养幼儿想象力及创造力。 教学准备:报纸若干、大篮子若干等。 教学过程: 一、 活动前准备:教师带幼儿进入活动场地,进行体育活动前准备工作,活动开幼儿四肢关节(如:报纸拔河、跳过报纸、抓住报纸等)。 二、想像游戏 1. 教师引导幼儿前报纸团成纸球想像它像什么? 2. 教师对幼儿想像出各种不同物品进行引导性游戏。 3. 引导幼儿进行一物多玩的体育游戏活动。 三、引导幼儿进行小组游戏活动 引导幼儿根据想像出不同的玩纸球游戏进行小组活动,教师各别指导。 四 ……此处隐藏2356个字……爸爸妈妈为什么要这样做?
小结:严厉也是爱,这种爱是让我们成长,让我们进步,这种爱需要我们用心体会。
5.社会上无私奉献的爱----人间大爱
出示课件“捐赠希望小学”、“义务支教”、“给环卫工人送水”等图片,用心体会不熟悉的人之间的彼此关爱,情感升华,懂得人间有大爱。
提问:你觉得不熟悉的人之间会有爱吗?图片上分别是什么内容?我们小朋友怎样为社会奉献爱心?
小结:当有人遇到困难的时候,素不相识的人也会奉献自己的爱心,这是一种大爱。
6.爱心传递------让世界充满爱
结合课件 “让世界充满爱”,伴随《让爱传出去》背景音乐,充分表达自己对爱的理解,勇敢的去表达爱,释放爱。提问:你觉得爱是什么,让我们一起倾听。
小结:我们是被爱呵护的,同样我们每个人都是有爱的。只要我们奉献出自己的一份爱,世界就会充满爱。
活动延伸:鼓励幼儿主动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大班教案 篇6活动目标:
1、不怕困难,有客服困难的勇气。
2、学习续编故事。
3、能在同伴面前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4、理解故事内容,记清主要情节,初步学习人物的简单对话。
5、愿意分角色表演简单的故事情节。
活动准备:
1、《运南瓜》的图片一幅。
2、磁带、录音机等。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观察图
提问:这是什么地方?小兔在干什么?(学习词语:茂盛、发愁)谁来了,它们在说什么?
二、引导幼儿观察图
提问:画面上有谁?它们在说什么?小白兔看见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三、交代任务:这两幅图说的是小白兔和南瓜的故事,故事的开头我们知道了,小白兔的大南瓜该怎样运回家呢?请你们仔细想一想,把这个故事的结尾部分画出来。
四、让幼儿把自己的想法画在纸上,作为第三幅图。(要求画出的小兔运南瓜的形象是笑咪咪、甜滋滋的,小兔走路的姿势是欢快的。)画好后独自练习讲述。教师巡回观察指导,了解幼儿构思。
五、选择画面清晰、情节设计比较合理新奇的作品让作画人向全体幼儿讲述。
六、启发幼儿给故事取名字。
七、教师完整讲述《运南瓜》的故事。(也可请能力强的幼儿讲述一遍。)
八、引导幼儿讨论:从小白兔运南瓜的故事中我们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
延伸活动:幼儿回家后可将《运南瓜》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活动反思:
好的教师应该是刺激学生思维的诱导者,培养学生思维习惯的引路者。口语交际课是启迪学生思维的.重要课例,也能充分反映教师课堂的把握能力及知识水平等。本课教师在课堂中充分运用自己的鼓励技巧,充当引导者、把握者和参与思考者,把课堂分成三个阶段:问题引入思考—在回答中思考—师生共同思考评价,达到了培养思维的目的。特别是教师巧妙地采用弱化不成功方法和不给出最优答案而只给予普遍鼓励的办法,让每位学生有交流的机会,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其思维的活跃性,克服课堂出现只限于优生施展才能空间的弊端,也给学生的后续思考留下了充分的空间。评价是比较高的思维方式,教师通过师生共同思考、评价的方式,把思维推向更高的层次,做到有普及、有提高,符合学生思维的成长特点,突破了教学难点。
小百科:南瓜(学名:Cucurbita moschata (Duch. ex Lam.) Duch. ex Poiret)葫芦科南瓜属的一个种,一年生蔓生草本植物,茎常节部生根,叶柄粗壮,叶片宽卵形或卵圆形,质稍柔软,叶脉隆起,卷须稍粗壮,雌雄同株,果梗粗壮,有棱和槽,因品种而异,外面常有数条纵沟或无,种子多数,长卵形或长圆形。
大班教案 篇7活动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鼓励幼儿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
2、鼓励幼儿大胆表述自己的愿望。
3、引导幼儿体验父母的辛苦,增加彼此间的亲情。
活动准备
学过的有关帮成人做事的儿歌、有关亲子活动介绍的联系单。
活动环节
一、谈话活动
(一)以图片的形式,帮助幼儿回忆儿歌的`内容。
你们看,图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并请幼儿一起朗诵儿歌。
(二)以谈话方式引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1、体验父母的辛苦提问设计:你们知道自己的爸爸妈妈都在什么地方工作吗?爸爸妈妈工作了一天,回来还要做些什么,这时你有什么样的感觉?看到爸爸妈妈很辛苦,你会做些什么呢?
2、激发幼儿帮爸爸妈妈做事的愿望提问设计: 你们想当爸爸妈妈的小帮手吗?我们能为爸爸妈妈做些什么呢?请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讲述。
二、亲子摄影展--《爸爸妈妈小帮手》
1、请爸爸妈妈把幼儿在家做小帮手的情景拍摄下来。(形式:照片、录像均可)
2、用展板的形式对系列照片进行展出,对拍摄的录像可以在某段时间进行播放。
大班教案 篇8活动目标:
1、探索数等分的方法,知道6可以2等分、3等分、6等分,感知数等分中等量和包含的关系。
2、愿意尝试不同难易程度的操作活动,勇于挑战自我。
活动准备:
教具:娃娃家餐具6个,托盘3个,磁性黑板1块,大记号笔1支,记录单3张。
学具:6的实物卡片操作单8张,小实物卡片若干;6的点卡操作单10张,记号笔6支,抹布2块;6的数卡操作单10张,数卡若干;8、9、10的实物操作单各2张,实物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由组成游戏引出等分的话题
1、碰球游戏(复习3、4、5的组成)
2、讨论:组成是把一个数分成两个部分,这两个部分不一样相等。今天,我们要讨论的是怎么样把数量6分成相等的几份。晨间体育活动时,老师准备了6个球,请6位小朋友来玩球,每个小朋友分得一样多,应该怎么分?(教师记录等分的结果)
二、分娃娃家餐具,进一步感知6的二等分和三等分
1、出示娃娃家餐具,尝试将6分成二等分。娃娃家要换新餐具了,这里有6个碗,分给两个娃娃家,每家分一样多,应该怎样分?请个别幼儿进行操作,教师记录结果。
2、讨论:增添一个娃娃家的情况下,怎么把6分成相等的三份呢?再次请幼儿操作,教师记录结果。
三、循环游戏
1、讲解各小组的.操作方法及要求。
第一、二组:用实物卡进行6的数等分;第三组:画点子;第四组:摆数卡第五组:用实物卡进行8、9、10的数等分。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幼儿对等分的掌握情况。
3、根据幼儿不同发展水平,建议幼儿选择难易程度不一的小组。
四、小结并延伸:
1、引导幼儿观察、分析、比较三张记录单,探讨等分的结果与等分次数的关系。
2、鼓励幼儿进一步探索其它生活中需要等分的事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