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语言儿歌教案

时间:2025-11-24 23:31:07
中班语言儿歌教案(锦集15篇)

中班语言儿歌教案(锦集1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班语言儿歌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班语言儿歌教案1

一、活动目标

1、了解儿歌的语言结构,能够熟练地背诵儿歌。

2、认识和了解常见动物的生活习性及外形特征,萌发爱护动物的情感。

二、活动准备

1、有关鸡、鹅、牛、马、猫、虎等动物的图像及儿歌等幼教电脑课件

2、教具学具:鸡、鹅、牛、马、猫、虎等动物卡片。

3、知识经验:幼儿已认识各种动物,了解动物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等。

三、活动过程

1、知识经验讲述:我认识的动物。鼓励幼儿流利地讲述自己认识的动物名称及其生活习性。

2、找动物游戏。把动物卡片藏在活动室周围,让幼儿寻找。

3、猜动物游戏。教师说出《不字歌》每句的前半句,引导幼儿大胆猜测。出示图文并茂的手抄儿歌,让幼儿完整欣赏。

4、问答游戏。采用教师问、幼儿回答的形式来帮助幼儿深人理解儿歌内容。

5、排卡片读儿歌。幼儿人手一套动物卡片,让幼儿边听录音边摆放卡片跟读儿歌。

6、儿歌仿编。鼓励幼儿模仿儿歌的语言结构进行仿编。

四、活动渗透

美术活动——动物联欢会。

音乐活动:歌曲欣赏《问答歌》。

科学领域的活动:认识动物。

园中渗透:把手抄儿歌张贴在活动室墙面上。

全景中滲透:在日常生活中抓住一切机会让幼儿认识和了解各种动物及它们的生活习性。

家庭中渗透:建议家长和幼儿创编新的《不字歌》。

儿歌:《不字歌》

什么是鸡不长毛,田鸡是鸡不长毛。

什么是鹅脖不长,企鹅是鹅脖不长。

什么是牛不耕田,蜗牛是牛不耕田。

什么是马不拉车,河马是马不拉车。

什么是猫不抓鼠,熊猫是猫不抓鼠。

什么是虎不上山,壁虎是虎不上山。

五、活动分析

本活动选取的儿歌富有趣味性,能够吸引幼儿在朗朗上口的诵读中认识和了解一些动物的生活习性及外形特征,萌发幼儿爱护动物的.情感。活动中,教师设计了一系列游戏,帮助幼儿记忆儿歌,并引导幼儿根据儿歌提供的线索,在观察、想象相关联事物的基础上理解儿歌。“仿编”环节帮助幼儿巩固学习成果,提升语言运用能力。活动设计符合中班幼儿语言教育“能根据文学作品提供的线索,扩展想象,仿编或续编一个情节或一个画面”这一目标。

六、实施指导

1、活动重点:了解儿歌的语言结构,理解儿歌的内容。

2、活动难点:能够将自己熟悉的动物按照儿歌的结构进行仿编。

七、活动拓展

1、将幼儿仿编的儿歌制作成电脑课件,供幼儿欣赏。

2、将幼儿仿编的儿歌张贴在家园联系栏或家园联系手册中,把活动延伸到家庭,3让家长和幼儿互动,创编更多的儿歌,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快乐。

八、注意事項

1、教师要注意声态语言的抑扬顿挫,引导幼儿学习儿歌。

2、教师要充分、积极鼓励每一位幼儿,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

3、在幼儿仿编的过程中,教师可恰当进行点拨,使儿歌更加精彩。

中班语言儿歌教案2

活动目标:

1.学习用一些词语形容家人的特征,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尝试口头改编儿歌。

活动准备:

1.《我的家》幼儿用书第22页。

2.小卡片、图画纸、水彩笔。

活动过程:

1. 出示幼儿用书第 22 页,用小卡片遮盖儿歌中某些词语,例如“爱笑的”、“爱美的'”、“爱吃的”、“爱哭的”。

我的家

我的家,

有爱笑的爸爸,

有爱美的妈妈,

有爱吃的哥哥,

还有爱哭的

小娃娃。

2. 鼓励幼儿观察图画,猜猜被遮盖的是什么词语。

3. 请幼儿朗读整首儿歌,感受加上形容词后的儿歌。

4. 请幼儿根据他们家中的情况,转换横线上的词语,为自己的家创作儿歌。

5. 老师帮助幼儿把他们创作的儿歌写在图画纸上,然后请幼儿绘画来配合儿歌。

6. 完成后,请幼儿把作品带回家,并为家人朗读儿歌。

活动评价:

1.能用词语来描述家人特征。

2.能口头改编儿歌。

中班语言儿歌教案3

教材分析:

中班幼儿对押韵、朗朗上口的诗歌感兴趣,能够感受诗歌内容的丰富和文字的优美。儿歌《学妈妈》内容简单易懂,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小动物和小明友学妈妈的生动画面, 唤起幼儿对妈妈劳动场景的回忆,激发幼儿向妈妈学习的内心情感本次活动通过欣赏儿歌、创设小动物肼妈妈伞本领的情境,引导幼儿了解妈的本领,激发幼儿用自己的方式帮助妈妈表达对妈妈的爱,,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知道小燕子、小青蛙跟随妈妈学到了不同的本领。

2.能完整、有表情的朗诵儿歌,大胆自信的表现小动物跟妈妈学本领的情景。

3.增强爱妈妈的情感,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体验长大的快乐。

活动准备:

教师制课件,小燕子、小青蛙的头饰。活动建议:

一、带领幼儿模仿“小动物学本领”,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师幼扮演小燕子、小青蛙,飞来飞去、蹦蹦跳跳,模仿衔泥巴、捉害虫等动作,为学儿歌做准备。

二、播放课件,引导幼儿初步理解儿歌内容。

提问:小燕子学妈妈做了什么?小青蛙呢?为什么要自己做事情?

小结:小燕子学妈妈,衔来泥巴垒新家;小青蛙学妈妈,蹦蹦跳跳捕捉害虫;小朋友长大了, 也要学会自己照顾自己。

三、请幼儿有表情地完整朗诵儿歌,激发幼儿爱妈妈的情感。

1.请幼儿完整朗诵儿歌,进一步理解儿歌内容。

提问:小动物跟妈妈学本领,心情是怎样的?你的妈妈会做什么事情?你想学妈妈做什么呢?可以用什么样的声音、表情来表现?

小结:小动物们跟着妈妈学本领很开心。妈妈陪伴我们成长,为我们辛苦付出,我们要帮妈妈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感谢我们的好妈妈。看到自己的宝宝长大、有进步,妈妈也会非常高兴的.。

2.请幼儿分角色朗诵儿歌,提醒幼儿学习同伴的语言、表情、动作,引导幼儿注意朗诵时的表情。

四、开展“夸夸我的好妈妈”活动,增强幼儿爱妈妈的情感。

提问:你的妈妈有哪些 ……此处隐藏4496个字……读,让幼儿再次感知儿歌的内容

3学习儿歌,理解内容

问:这首儿歌有趣吗?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在幼儿回答时。老师帮助幼儿清楚表达。幼儿学习儿歌时,老师可以带领幼儿边念边做模仿动作,以增添幼儿学习的兴趣,并注意通过示范,纠正幼儿个别字的读音。

4经验迁依,仿编儿歌

问:动物妈妈真爱自己的娃娃,你们还知道哪些动物妈妈的××是娃娃的××?

老师提醒、帮助幼儿模仿儿歌的句式表达,也可适时示范,如:鸡妈妈的翅膀,是鸡娃娃的保护伞。

活动延伸

在区域活动中,老师可以提供材料(卡片、纸、玩偶等)让幼儿画画帖帖、编编讲讲。

中班语言儿歌教案13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绕口令的特点,有兴趣地学习“数数歌”。

2、学习读准儿歌中一些韵母相同的字(虎、鹿、猪、兔、鼠)。

3、学习用合适的语言描述动物所在的位置。

活动重难点:

重点:

1、初步了解绕口令的特点,有兴趣地学习“数数歌”。

2、学习读准儿歌中一些韵母相同的字(虎、鹿、猪、兔、鼠)。

难点:

学习用合适的.语言描述动物所在的位置。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和幼儿一起讨论森林里的小动物,以了解幼儿的相关经验。

2、PPT课件,老虎、长颈鹿、猪、兔子和老鼠的图片。

活动过程:

1、以小动物捉迷藏的游戏引出活动。

(1)出示五种动物的图片,请幼儿说说它们分别是什么,一共有几个。

(2)请幼儿闭上眼睛,教师将小动物分别藏在不同的地方。

(3)让幼儿寻找藏起来的小动物,找到后说出这些小动物在什么地方,如老虎在凳子的下面,小猪在钢琴的上面等。

2、欣赏儿歌,理解儿歌的内容。

(1)有几个小动物在森林里玩捉迷藏的游戏,它们都藏在哪里了呢?

(2)教师快速念儿歌《数数歌》然后提问:这些小动物藏在哪里了?

(3)在幼儿回答之后,教师以正常的速度念儿歌,请幼儿检查自己说的是否正确。

3、带幼儿读儿歌,重点读准几个动物的名字。

(1)教师带幼儿慢速读儿歌,提问儿歌里哪些字读起来有点难?

(2)教师和幼儿一起加快速度读儿歌1—2遍,让幼儿体会读得快、读清楚的趣味。

4、鼓励幼儿玩游戏,编儿歌。

(1)请部分幼儿将五个小动物藏在教师的不同位置,其他幼儿寻找。

(2)找到后大家先说出该小动物的位置,然后尝试仿编儿歌。

(3)请幼儿变化小动物的躲藏位置,再重新编讲儿歌。

附绕口令儿歌:数数歌

山上一只虎,林中一只鹿,路边一只猪,草里一只兔,洞里一只鼠,大家数一数,一二三四五,虎鹿猪兔鼠。

中班语言儿歌教案14

设计思路:

中班幼儿思维具体形象、情绪易受感染。因此,我们在设计活动时,运用了情景渲染法,创设一个宁静、温馨的家庭氛围,通过生动形象的表演,使作品中的人物、景物鲜明可见,让幼儿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使他们在作品的人物情感中找到自己,在感受和体验的基础上,逐步从情感的感染过度到对行为的主动调节。

活动目标:

1.通过情景表演,让幼儿感受和体验作品中关爱、温馨的情感。

2.初步学习有感情地朗读和表演。

3.引导幼儿在儿歌中学习,感悟生活。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5.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活动重难点:

让幼儿感受和体验作品温馨、关爱的情感基调。

活动准备:

请幼儿事先排演好情景表演

活动过程:

1. 情景表演(让幼儿初步感受作品)

(1) 告诉大家你刚才看到了什么?(幼儿泛讲)

(2) 为什么妈妈和佳佳起床时都很轻很轻呢?

2. 配上儿歌再次情景表演(让幼儿进一步感受和理解作品) 妈妈和佳佳起床时都很轻很轻,他们起床后都轻轻地做了哪些事?爸爸又是因为什么原因这么辛苦,天这么亮了,还睡得那么香呢? 请你再仔细地听一听,看一看。

(情景表演,老师旁白配儿歌)

(1)、妈妈起床后轻轻地做了哪些事?

(2)、佳佳起床后轻轻地做了哪些事?

(3)、是什么原因妈妈和佳佳起床时都要那么轻呢?

(4)、最后妈妈看看佳佳轻轻地笑了。咦,妈妈为什么看看佳佳会笑呢?

3、让幼儿进一步感受和体验作品 (分角色表演,让幼儿感受关爱和温馨的情感)

(1)、老师作妈妈,幼儿作佳佳。(重点让幼儿感受佳佳爱妈妈的情感)

(2)、幼儿作妈妈,老师作佳佳。(重点让幼儿感受妈妈对爸爸的关心以及对佳佳的赞扬之情)

4、让幼儿初步学念儿歌 佳佳学妈妈样,关心爸爸的事情可以用一首好听的儿歌,念出来名字就叫“轻轻地”。

(1)、教师范念儿歌。

(2)、幼儿尝试着跟念。

(3)、要求幼儿把爱爸爸、关心爸爸的感情念出来。

5、幼儿初步有感情地朗诵和表演作品

(1)、幼儿自由结伴,三个小朋友一起表演。(根据幼儿表演的情况,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2)、请三位幼儿到佳佳的家里表演。

活动反思:

《轻轻地》是一首语言朴实、短小精焊、有利于中班幼儿理解与学习的儿歌。从儿歌的选材上看,源于生活的题材,我发现我们班的孩子们都非常喜欢。

中班语言儿歌教案15

活动目标

1.欣赏儿歌所描绘的夜景,进一步感受灯与生活的关系。

2.理解重叠量词表达的数量,学习使用重叠的量词。

活动材料

1.主题活动录音带中班①(秋季)1盒,录音机1台。

2.每个幼儿主题活动图画书(火与电)1册

活动过程

1.美丽的夜景

(1)请幼儿欣赏《火与电》第16—17页的画面,说说图画上是什么时候,自己是怎样知道的。

(2)组织幼儿说一说什么地方有灯,这些灯是什么样的。

2.欣赏儿歌。

(1)播放儿歌录音,让幼儿倾听后说一说:“你从儿歌里看到了什么?”“夜晚什么东西最漂亮?”“每样东西有多少?你是怎么知道的?”

(2)请幼儿找出儿歌里表示数量的词。学习用“一××”表示自己见过的许多数量的东西,如“一棵棵松树排成行”、“一朵朵鲜花在开放”。

3.学念儿歌。

(1)让幼儿跟教师学念儿歌,提示幼儿用稍慢的.速度念清楚重叠词。

(2)鼓励幼儿分组接龙和结伴接龙,朗诵儿歌。如甲念“一幢幢大高楼”,乙念“一排排的灯”,或者甲念“一幢幢大高楼,一排排的灯”,乙念“一座座大商场,一片片的灯”。最后两句一起念。

《中班语言儿歌教案(锦集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