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假虎威》教案

时间:2025-11-18 12:26:08
《狐假虎威》教案

《狐假虎威》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狐假虎威》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狐假虎威》教案1

【设计思路】

大班小朋友进行《我喜爱的成语》的主题活动,此活动得到孩子们的欢迎,区域活动中有一个活动是两两结伴玩游戏,一个小朋友将一张成语故事图片(小朋友们自己画的)翻开,另一个小朋友先观察画面,看懂图画是表现了一个什么成语故事,然后做相应的动作,孩子们的这个游戏提示和启发了我,可以根据成语故事的内容创编一个微型的音乐表演游戏,让孩子们通过唱、说、做动作来进行成语故事的表演。于是,我创作了一个《狐假虎威》的音乐作品,并设计了一个音乐表演游戏的活动。让幼儿通过玩游戏、表演,进一步理解成语的含义,不断提升音乐感受、音乐体验和音乐表现能力。

【活动目标】

1、学习玩音乐表演游戏《狐假虎威》,用相应的语气语调和动作表现狐狸和老虎的形象。

2、通过图片理解和掌握老虎和狐狸的对话,并调动自己的已有经验,能较逼真地扮演狐狸和老虎。

3、与同伴相互配合,用动作和表情进行相应的交流。

4、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商量表达表现的形式,大胆表演。

5、通过活动锻炼幼儿的跳跃能力,让他们的身体得到锻炼。

【活动准备】

狐狸、老虎图片、音乐。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

1、听,这是什么歌?

2、“狐假虎威”这个成语,讲了个什么故事?

3、狐狸见到老虎的时候,它对老虎说了些什么呢?想知道吗?请仔细听。

二、学习对话

1、老师说对话。

问:狐狸说了什么?老虎又说了什么?

2、老师再完整讲述一遍。

3、教师出示图片,打乱摆放,引导幼儿看图片与儿歌内容匹配。

三、选择角色

1、出示老虎、狐狸图片,选择角色,确定坐位。

2、完整练习狐狸和老虎的对话。

3、创编狐狸和老虎的动作。

四、学习游戏《狐假虎威》

1、“看他们怕我还是怕你!”他们是谁呀?小动物们到底怕谁?它们看到狐狸和老虎在一起,非常奇怪,咦,狐狸和老虎怎么在一起呢?于是它们悄悄地跟在狐狸和老虎的后面。狐狸和老虎发现了,一回头,小动物就不动。

2、做什么小动物?

3、听音乐,仔细听什么时候小动物停下来。

4、玩狐假虎威的游戏。

“我们先一起唱歌,狐狸看见老虎,和老虎对话,再扮演森林里的各种小动物,悄悄地跟着老虎和狐狸的后面。老虎和狐狸一回头,发现谁动了,就把它抓回去。”

5、根据玩游戏情况提出要求(狐狸不换)

6、再最后完整游戏,老虎唱歌,戳穿狐狸的把戏再去抓小动物,在高潮中结束。

【活动反思】

《狐假虎威》是一篇成语故事,讲的是一只狐狸借助老虎的威风吓跑森林中百兽的经过。说明了实际生活中有些人就像狐狸那样,借助别人的力量吓唬人,其实他们自己根本就没有什么本事,也启发我们看问题要看实质,不能被表面现象蒙住了自己的视线。课文对于狐狸和老虎的情态描写,形象生动,十分逼真。

教学中我注意把读书与思考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学伊始,我通过激趣引出课题《狐假虎威》,并对这四个生字进行了书写指导,由于课文中字词的掌握以及老虎和狐狸的对话部分是重点,而了解总结出“狐假虎威”的含义是难点,因此在课堂上,我采用多种形式指导学生朗读生字词和重要语句,这除了遵循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外,更重要的是通过读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知,培养学生敏锐的语感,并力图整体地从字里行间内含的意蕴进行感受、领悟和品味,从而最终引导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找到文中的`一句话来解释“狐假虎威”的成语含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孩子们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水到渠成地找出“借”这个词来解释成语中的“假”,教学难点轻松地突破了,这比起让学生死记硬背印象深刻多了。

在教学中着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分角色朗读、配合动作读、开火车读等手段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努力让课堂洋溢情趣、生趣,并充满活力。文中对狐狸和老虎的情态描写,形象生动,十分逼真。如写狐狸被老虎逮住后“眼珠子骨碌一转”,马上想出一个坏点子,并且“扯着嗓子”发出反问,显示了狐狸的狡猾。再如“摇头摆尾”、“神气活现”、“半信半疑”、“东张西望”的情态都让人感到呼之欲出,跃然纸上。因此我在课件中重点出示这些关键词,并细致地指导让学生边读边想,读出画面来,低段学生十分感兴趣,参与意识很强,教学效果不错。

其实,《狐假虎威》这篇课文很多学生都早已耳熟能详,因此在最初的教学设计中,我试想安排学生进行情景表演,来让课堂更加有趣味性,但是同事们给了我更好的建议,由于比赛上的是第一课时,课前没有预习的环节,如果不把好字词和初读课文的关,贸然安排情境表演可能会适得其反。所以我最终把这种表演环节定格到了文中的关键词语上,事实证明这样的改动是正确的。抓住文中特别关键的词句指导学生来演好,不仅是对识字教学的巩固,也是通过表演来促进和加深学生对课文语言的品味和感悟。另外还有一些问题:在已经清晰呈现了主线的情况下,有些环节我还是放不下“面面俱到”的想法,总有把第二课时的教学任务拉到第一课时的想法,这会让教学环节略显拖沓,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会努力避免。

小百科:狐假虎威,汉语成语,拼音为hú jiǎ hǔ wēi,是先秦时代汉族寓言故事,后以“狐假虎威”比喻仰仗或倚仗别人的权势来欺压、恐吓人。出自《战国策

《狐假虎威》教案2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狐狸借老虎的威风吓唬百兽这个成语故事,懂得倚仗别人的威力来抬高自己的身价或欺负弱小的行为是可卑的或可耻的或狐狸很聪明,能想办法,机智巧妙地对付强大的敌人也未尝不可,

2、能有感情地分角色地朗读。

教具准备:

动物面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边出示课件边描述)在茂密的森林里,有一只老虎正在寻找食物,一只狐狸从老虎身边窜过,老虎扑过去把狐狸逮住了,你们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吗?(板书:狐狸、老虎)

二、总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请同学们自由朗读2-8自然段,想一想你知道了些什么,有哪些地方不懂?

2、指名说:谁来说说,你知道了些什么?你不懂什么?

3、引导学生从众多问题中归结为两个问题(出示课件):

①、狐狸是怎样蒙住老虎的?

②、狐狸是怎样吓跑百兽的?

……此处隐藏17252个字……食物的老虎逮住了狐狸,会怎么样呢。

(5)你们觉得狐狸应该怎样做才不会被吃掉呢。

5.狐狸是怎样做的呢。

(演示第14-18张幻灯片)

狐狸眼珠子骨碌碌一转,扯着嗓子问老虎:“你敢吃我。”

多音字:

zhuàn(转动)(自传)

zhuǎn(转弯)(转让)

(1)“眼珠子骨碌碌一转”说明了什么。

狐狸是怎样跟老虎说话的呢。

你们觉得狐狸害怕吗。

那他为什么还敢“扯着嗓子”问。

(2)这时候老虎是什么反应呢。

“为什么不敢。”老虎一愣。

“愣”说明了什么。

为什么感到奇怪呢。

因为百兽见到老虎都是害怕的,从来没有人敢这样对他说话。

(3)狐狸接下来对老虎说了什么。

“老天爷派我管你们百兽,你吃了我,就是违抗了老天爷的命令。我看你有多大的胆子。

老天爷:迷信人尊称天上主宰一切的神。

违抗:违背,抗拒;不听使唤。

“我看你有多大的胆子。

”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4)老虎在听到狐狸的话之后又怎样了呢。

从哪可以看出来。

6.老虎松开狐狸之后,狐狸是怎样做的呢。(演示第19张幻灯片)

狐狸摇了摇尾巴,说:“我带你到百兽面前走一趟,让你看看我的威风。”

(1)“摇了摇尾巴”说明了什么。

狐狸知道老虎上当了,变得神气了起来。

(2)同学们,你们觉得狐狸有“威风”吗。他为什么这么说呢。

没有。

为了让老虎更相信他说的话。

7.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狐狸和老虎进入森林时是怎样的。(演示第20-25张幻灯片)

老虎跟着狐狸朝森林深处走去。狐狸神气活现,摇头摆尾;老虎半信半疑,东张西望。

(1)老虎为什么要“跟着”狐狸。

“跟着”说明了老虎想看看狐狸说的到底是不是真的。

(2)在往森林去的路上狐狸和老虎各是什么样的表情。

狐狸:神气活现、摇头摆尾。

老虎:半信半疑、东张西望。

神气活现:自以为了不起而显示出来的得意和傲慢的样子。

摇头摆尾:形容人摇头晃脑、轻浮得意的样子。

半信半疑:有点相信,又有点怀疑。

表示对真假是非不能肯定。

东张西望:形容这里那里到处看。

狐狸和老虎的这些反应说明了什么呢。

狐狸:知道老虎上当了,自己就好像真的是老天爷派来的一样。

老虎:对狐狸说的话还有怀疑,想看看到底真的有没有动物怕狐狸。

(3)森林里的哪些小动物看到狐狸大摇大摆地走过来。

大摇大摆:走路时身子摇摇摆摆,形容自以为了不起的傲慢神态。

野猪、小鹿、兔子。

看到狐狸这样走路,他们心里是怎么想的。

多音字:

mèn(烦闷)(纳闷)

mēn(闷热)(闷气)

说明了什么。

小动物们并不害怕狐狸。

(4)那为什么后来大大小小的.野兽都四散逃跑。

看到了狐狸后边的大老虎。

(5)同学们,你们知道百兽害怕的是谁了吗。

8.这时候老虎是怎么想的呢。

(演示第26-28张幻灯片)

(1)你们觉得老虎的想法对吗。为什么。

不对。

百兽逃跑并不是看到了神气的狐狸,而是看到了老虎。

(2)那为什么狐狸出现后百兽就逃跑了呢。

因为狐狸和老虎在一起,百兽害怕老虎的威风,所以在狐狸出现后就逃跑了。

(3)同学们,你们知道“狐假虎威”这个成语的意思了吗。

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在百兽面前卖弄自己的威风,把百兽吓跑。

(4)课文中形容狐狸神气的词语有哪些。

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大摇大摆。

形容老虎疑惑的词语有哪些。

东张西望、半信半疑。

你们能用这些词语演一演狐狸和老虎的神情吗。大家一起来扮一扮吧。

三、归纳总结(演示第29张幻灯片)

1.《狐假虎威》这篇课文讲述了什么内容。

讲述了狐狸借助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故事。

现在人们多用“狐假虎威”这个成语来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四、课堂练习(演示第30张幻灯片)

1.我会扩词。

物(动物)(食物)

活(活动)(生活)

眼(眼睛)(眼神)

五、作业布置(演示第31张幻灯片)

1.带感情地朗读课文。

2.完成课后习题。

假。

借。

狐狸借老虎的威风。

窜。

狐狸害怕老虎。

扑、逮。

正在寻找食物。

吃掉狐狸。

向老虎求情。

狐狸有了办法。

扯着嗓子问。

害怕。

想把老虎吓住。

老虎很奇怪。

表达的是“你不敢吃我”。

被蒙住了。

松开了爪子。

都很纳闷。

老虎。

老虎信以为真。

让学生在轻松的状态中识记生字。

让学生明白课文讲述的故事内容。

让学生理解题目。

了解故事是怎样发生的。

多音字导读。

体会狐狸的机智、多变。

体会老虎疑惑的心理。

体会狐狸的心理。

体会狐狸此时的心理活动。

体会老虎和狐狸的心理。

理解词语意思。

体会狐狸和老虎的心理。

多音字导读。

体会老虎的心理。

理解百兽逃跑的真正原因。

归纳总结。

展开想象,表演。

让生学会归纳总结课文内容,并理解“狐假虎威”这个成语的深层含义。

课堂小结

《狐假虎威》是一则家喻户晓的寓言故事,说的是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在百兽面前卖弄自己的威风,把百兽吓跑,逃出了虎口的故事。后来用“狐假虎威”这个成语来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板书设计

狐假虎威

教学反思

《狐假虎威》是一篇成语寓言,讲的是一只狐狸借助老虎的威风吓跑森林中百兽的故事。说明了实际生活中有些人就像狐狸那样,借助别人的力量吓唬人,其实他们自己根本就没有什么本事。

也启发我们看问题要看实质,不能被表面现象蒙住了自己的双眼。课文对于狐狸和老虎的情态描写,形象生动,十分逼真。

及时反思,总结收获,发现不足。

《《狐假虎威》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