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村四月》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乡村四月》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乡村四月》教案1根据精读课文的要求以及学生学习古诗的特点,我确定本课的知识技能目标为:
1、会认“蚕”字,会写“蚕”“桑”两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诵、熟练地背诵诗歌,并能准确无误地默写。
3、能领会诗的意思,并能说出一、二句诗的大意。
4、积累其他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句。德育目标为通过本诗的教学,让学生热爱富有情趣的乡村。
美育目标为通过对本诗的阅读,使学生从中感受到乡村田园风光的美丽。
教师准备:
课件
学生准备:
收集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老师非常喜欢。我们中国是诗的国度,早在唐代就出现过像李白、杜甫这样伟大的诗人,他们才华横溢,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的优秀诗篇,如同午夜的星河一样灿烂夺目,足以使每一个中国人为之骄傲。今天,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古诗的魅力,来学一首新诗。(板书:乡村四月)
二、弄懂诗题
师:看到诗题你知道了什么?
生:这是一首描写乡村的古诗。
师:这是一首描写江南初夏田园生活的古诗,它的'作者是翁(教师板书:翁卷)
三、知晓作者
师:有谁了解翁卷给大家介绍一下。
生:南宋诗人。
教师补充:翁卷,字续古,一字灵舒,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诗人,很有才华,与赵师秀、徐照、徐玑合称“永嘉四灵”。一生不曾做官,喜欢田园生活,擅长作田园诗。
四、整体感知
师:现在就让我们随着诗人的足迹一起走进乡村四月,去感受乡村初夏的气息吧。请同学们自由读古诗,要把字读准,把句读顺。初步感知古诗内容。
(一)生自由读古诗。
(二)教师指名读。
(三)教师范读。
(四)教师指名读。
(五)学生齐读。
五、知诗情、悟诗意
师:大家刚才读的非常有味道,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按照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自学古诗。但要完成这样一个问题:在诗中诗人都描写了哪些事物,他又是如何将这些事物联系到一起的?。
(生自学古诗。教师巡视)
(一)、品读美景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并粘贴事物卡片:(见板书设计)
师:诗人是如何将这八种事物联系起来的?(根据回答整理板书,把古诗补充完整)
(进而理解整首古诗,借助课件讲解“白满川”。 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大意。)
师:茂盛的山原和反着白光的水田相互映衬,这不就是“绿遍山原白满川”吗!
师(板书:景美,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古诗的意思)。教师归纳
(二)、品读人勤
师:是啊,这哪里是乡村,这简直就是人间仙境啊?生活在那里的人一定无比的幸福,此时他们又在干些什么呢?
师:现在我们也来当一回诗人,把诗人没写进去的忙写进去。
师:(板书:人勤,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古诗的意思)
教师归纳(四月到了农民都开始忙农活,没有人闲着,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
六、感悟升华
师:同学们,通过我们刚才的学习,我知道大家对古诗的内容已经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我们被美若仙境的田园风光所陶醉,更为这里勤劳忙碌的人们而心生敬佩,就让我们带着这种陶醉之情、敬佩之情再读古诗,谁愿意到前面来读读古诗。(播放音乐)
师:能背下来吗?让我们一起诵读古诗。
(生背诵古诗)
七、拓展阅读:
师:其实,像这样描写田园生活的诗我们曾经也学过一些,比如说孟浩然写的《过故人庄》还记得吗?(教师与学生共同吟诵)王维的《山居秋暝》还记得吗?(教师与学生共同吟诵)像陶渊明、谢灵运、谢眺等等,他们都很热爱田园生活,也写了一些田园诗,课后我们可以找出来读一读,我相信你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乡村四月》教案2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诗,借助注释,了解诗的大意。
2、能流利地背诵诗歌,积累有关描写田园风光的词句。
3、通过诵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田园风光和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感悟《乡村四月》这首诗的意境,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教学难点
体悟诗人对乡村风光的喜爱和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揭示课题
1、出示图片,用“用乡村四月是……”或者“乡村四月真……”说一句话。(课前)
2、揭示课题。
很多诗人曾经用笔描绘过乡村四月。今天我们去认识一位宋朝诗人,名叫翁卷,他和我们一样出生于美丽的江南水乡。现在我们一起去看看他笔下的乡村四月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把诗读正确,读流畅;读流畅的同学可以读出诗的节奏。
2、检查朗读。(分读通和读出节奏两个层次)
抽读。重点指导好第二句的朗读。(蚕桑的读音,了的读音,借理解“了”的意思。)
3.交流描写的景物。
师:一首诗就是一幅画,我们看看这首诗诗人都画了些什么?
(山陵和原野(山原)、稻田(白川)、杜鹃鸟、烟雨、人……)
三、品读欣赏,感受意境美
1.边读边想,浮现在你面前的这幅画美吗?为什么?
2.交流
预设1——满眼绿之美
(1)你是从哪个词语看出来的?(遍)
(2)透过绿遍山原,你仿佛都看到哪些是绿的?(山坡是绿的,原野是绿的,绿的树,绿的草,绿的禾苗,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一个绿色主宰的世界。)
(3)师追问:透过这片绿你仿佛还看到什么呢?(勤劳、生机、希望……)
预设2——白满川之美
过渡:在我们眼前看到的仅仅是绿吗?
(1)白满川是怎样一番情景?你的眼前仿佛都出现了什么?(白茫茫的一片,水色映着天空的光辉)
(2)指导朗读。
这样的情景美吗?能不能用我们的朗读表达出来?
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绿白交融的`美,读——
是一片生机盎然的美,更是一片充满希望的美。读——
预设3——雨如烟之美
(1)你觉得美 ……此处隐藏11494个字……评价:孩子你真了不起,连多音字都会读准了。这个“了”是多音字,结合注释“了”是什么意思?当“了”表示刚刚做完的意思时读liǎo
c、现在生字读准,多音字也会了一定会读得更好,还有谁来读?(字正腔圆)
d、同学们,古诗跟音乐一样,也是有节奏、有韵律的,七言绝句讲究前四后三的节律,哪位同学来展示你有韵律的朗读
出示(已标好的古诗原文)
e、师生合作读,生前四师后三,师前四生后三 f、整体把握
孩子们古诗读了这么多遍,你知道诗人翁卷的笔下都描写了那些景物吗?赶紧在书中画
出来吧!
谁来说说你都画了哪些景物?
师板书:山原 子规 川 雨
诗中除了写景,还写了什么?生反馈 板书 人
三、品读诗句 感受美景
这山原这子规这川这雨构成了乡村四月一道亮丽的风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出示(一二两句)孩子们沉下心来好好品读这两句诗,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相机评价(读诗就是要这样一边读一边想象)
a、品读“绿遍山原”
咱们先去山原吧,结合注释“山原”是什么意思?(丘陵和原野) 师:“山原“其实就是江南的丘陵小山。那小山连着平地,平地连着小山,平地小山,小山平地交错着,绵延着,这就是(生说:山原)
师也边说边画
此时的山原是什么颜色的?生(绿)
这是怎样的绿?(生:碧绿 嫩绿 翠绿??)
是呀!有这么多深深浅浅的绿,真是“草木成荫满目翠,淡妆浓抹总相宜”呀!孩子们我们来到山间,草绿了还有什么绿了?一生说。看山脚下(生接绿了),往上看山腰(生接绿了),再往山顶怎么样?(绿了)这座山()那座山也(),这篇原野()那原野也()。是啊一座座小山绿了,一片片原野绿了这就是——绿遍山原(出示绿遍山原)
谁能用你的朗读来表达这满目的青翠呢?
指名读评价(1你读出了绿意盎然2这是一种生机勃勃的绿) 都一起来读出这满目的青翠吧
在这一片绿色之中,诗人还看到了另一种耀眼的色彩,那是什么?(白色)生反馈 诗人说“白满川”,这“川”字让你想到了哪些词(预设一马平川、川流不息)这川不禁让我想起李白的诗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川”在这里又指什么?(平地)师说:在其实诗人说的川是指稻田
师:适逢农历四月,春末初夏乡村的人们已经在翻耕好的水田里灌满了水,即将准备插秧了,水田被蓝天的'亮光映照着,显得——白亮亮 白茫茫
出示课件:看啊就是这样的白亮亮白茫茫,课文称之为“白满川”(变色)
乡村的四月,到处是青山到处是白水,绿的鲜亮,白的耀眼,令人陶醉!美吗?我们一起美美的读一读这句话。
出示绿遍山原白满川 评价:太棒了,在你们的朗读中老师感受到了满目的绿 耀眼的白
b、感受雨如烟
在江南的乡村四月,这样的青山,这样的白水,笼罩在蒙蒙细雨之中别有一番滋是呀,这如牛毛如花针的细雨把整个村庄都想罩上了一层薄薄的烟雾,难怪诗人会说“雨如——烟”指导读雨如烟
在烟雨笼罩下都有哪些美丽的景物?
这样的乡村这般的美,如诗如画;令人陶醉,听这是什么声音?(子规)它在唱什么? 知道吗?子规又叫杜鹃、布谷等,此时的布谷鸟是在催促人们快快开始耕作,用一个词来说就是“催耕”
在子规的叫声中,你还感受到四月乡村的哪些美景? 小结这真是美妙的乡村交响曲! 这么多的美景,我们也沉醉其中,让我们也来当当小诗人 出示“子规声里 如 ” 孩子们,看哪,那绿的山原,白的水田,如烟的雨,如歌的子规声,置身在这蒙蒙细雨
中,看着这样的美景,难怪诗人会情不自禁吟诵出这样的诗句:
齐读前两句(课件出示)
烟雨江南,子规如歌,这真是一幅有声有色,意境朦胧的乡村画卷啊!
四、摩挲诗眼 品味乡韵
这哪是乡村呀,这简直就是人间仙境呀!可是生活在这的水乡人家却无心欣赏,他们在干什么呢?生反馈
出示: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生齐读 你们知道吗?看起来短短两个字“蚕桑”,乡下人家要付出多少艰辛的劳动?
清晨农民要挑着箩筐去采摘新鲜的桑叶,采叶回家要把他们擦干净,一片一片放在箩筐上,每天至少喂养四次。清早,中午,下午,半夜,家家养蚕,户户忙蚕,蚕养大了,从吐丝到结茧,农民忙的不亦乐乎!
除了养蚕,诗中还提到人们做什么? 出示画面
就是这样的乡村四月,人们既要——又要—— 这边刚忙完——这边又要准备—— 这边刚忙完——那边又要开始—— 如此繁忙的场景,诗人竟用了非常传神的三个字来串联起来,是哪三个字?(才了??又??) 四月的水乡人家,出了忙蚕桑、插田、还要忙些什么? 出示农谚:
三月雨,贵似油; 四月雨,好动锄。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清明早,小满迟 冬雨种花正当时
现在我们也来当一回小诗人,用上(出示:才了??又??)把诗人没有写进去的忙写进去。谁来试一试?
咱们班又这么多小诗人呀,说了这么多“才了什么又什么”,但是诗人为什么唯独说了“才了蚕桑又插田”
① 主要农活,寓指“衣”“食”,这在当时的农村是最主要的生活保障;
② 这叫押韵,田与川、烟都是最后一个音节是“an”这样读来就朗朗上口,不信你读读看
③ 还有一点却需要对比着读才能有所发现,请同学们把这一句和第一句对比着读读,看谁首先发现其中的奥妙(生自读、讨论:“蚕桑”、“插田”与第一句的“绿遍”、“白满”相照应,这因为有了“蚕桑”、“插田”,才有这“绿遍山原白满川”的美景。看来,古诗和课文一样,需要前后对比着读,才能更深体会其中的奥妙。) 齐读诗句
孩子们,其实在诗人眼中乡下人家虽然忙碌,但他们却快乐、舒适,他们享受着勤劳的果实,正是因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才让她饱含深情地写下这样的诗句 齐读全诗 多么令人陶醉的乡村风光,此时你就是诗人漫步在乡村四月的小路,看到如此醉人的风光,你要赞美如诗如画的乡村美景,你要赞美繁忙而勤劳的乡里人家,把你的赞美之情融进这28个字把!齐读全诗
古诗不光可以读还可以唱,想听吗?(播放古诗唱词)
五、拓展延伸 积淀文化
乡村生活的乐趣可不止这些,想去看一下吗?看田间来了一群放风筝的孩子
出示:
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村居》 放假了,去小河边钓鱼,那该是多么开心想事。 出示: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小儿垂钓》 在金黄的菜花地追蝴蝶,多么开心呀 出示
儿童疾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其实这样的田园诗歌还有许多,光范成大写的《四时田园杂兴》就又60首,还有王维的《山居秋暝》、《田园乐》,孟浩然的《过故人庄》等等,课后你们找出读读,相信你对田园诗一定会又更多了解。
回头再细读,感觉会不会缺少个大问题来统率整体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