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模板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信息技术教案模板,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模板1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第5册第5课 “绘制”长卷
教学目标:
学会综合运用ACDSee和画图程序完成绘画长卷
教学重点:
使用画图程序设置图片大小以及“粘贴来源”命令;使用ACDSee中的“添加文本”工具。
教学难点:
合理设置画纸大小并对图片进行拼接。教学方法:操作演示;针对学生的问题个别指导
教学准备:
图片素材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
师:前面几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ACDSee这一图片编辑软件,并学习使用它对图片进行调整、修复以及艺术加工,这节课我们要运用前面已经学过的ACDSee的一些知识,并使用画图程序来制作绘画长卷。同学们见过绘画长卷吗?
生:见过(没见过)
师:大家看课本30页的图1-33《七彩课堂》。这就是绘画长卷,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怎样制作这样的一幅绘画长卷。
二. 进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师:要制作这样的一幅绘画长卷需要做好以下几个工作(板书展示)
下面,我们就按照这样的步骤开始制作(按照板书所写步骤演示,演示的过程中重点指出设置画纸大小以及粘贴图片的方法;重点讲解ACDSee中“添加文本”工具的使用)
师:这样,一幅绘画长卷就制作好了。同学们在看的过程中有没有什么问 题?
(学生说出问题,针对问题进行解答或操作演示)
师:没有要问的问题,现在大家就自己动手来制作一幅绘画长卷,在做的.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请举手问老师。
(巡视学生操作,针对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个别指导)
三. 成果交流:
师:我看现在同学们都已经做得差不多了,哪个同学上来展示一下自己的成果?
(让几位同学轮流上来展示)师:同学们都做得很好。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综合运用ACDSee以及画图程序完成了绘图长卷的制作,学会了这些工具的使用,在我们以后的学习或者工作中都是很有用的,大家下去以后要不断复习旧知识,联系新知识,这样才能得到不断的进步和提升。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模板2教学内容:
综合运用计算机画图工具。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灵活运用“画图”工具。
2、使学生能综合运用各种“画图”工具,画出自己的感觉。
3、注重计算机与美术、语文、音乐等学科的整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4、初步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作为工具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意识。
教学重点:
1、使学生能综合运用Windows系统中的“画图”工具进行作画。
2、初步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工具,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使学生综合运用小学各学科所学知识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创设情境,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觉。
课件:拉幕式播放象形文字图片和世界著名画家的'代表作,生针对自己感兴趣的作品谈感觉。
板书:画感觉。
二、回忆旧知
复习画图工具的用法并介绍四种基本符号“点、线、形、色”。
三、传授新课
1、看一看,画一画。
师做示范,说出自己对秋天的感觉,用哪些画图工具表现的这种感觉。学生谈看到我的作品时的感觉。
渗透每个人对秋天的感觉不同,所表现出来的感觉也是不一样的。
2、尝一尝,画一画。拿出小礼物,打开尝一尝,把品尝到的感觉画下来。
3、听一听,画一画。
学生先依次听四首曲风不同的乐曲,每首听一小段。这些曲子已保存在学生机器的硬盘中,指出路径,然后选择其中的一首,再去仔细听,把听到的感觉画下来。
做“找知音”游戏,让学生互相猜小作者听到的是哪首曲子,并用语言表达出,用什么画图工具,表达怎样的感觉。
四、本课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通过看一看、画一画,尝一尝、画一画,听一听、画一画,利用点线形色表达了我们的感觉,画出了不同的感觉,以后如果你遇到了开心或者烦心的事,可以利用计算机画图把这些感觉画下来,让计算机成为你、我、他的好伙伴。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模板3教学目标:
1、写字板和画图的综合运用。
2、画图和写字板中数据交换(将写字板中的文字复制到画图中或将画图中的图复制到写字板中)。
教学任务;
制作贺卡送同学、老师。
教学重点:
将图画复制到写字板中。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学校,对于我们每一位同学来说再熟悉不过了,这里有我亲爱的老师,有我喜欢的朋友,还有……今天,我要借用这小小的电脑,通过“写字板”和“画图”的'结合,写一篇有插图的漂亮文章,来倾诉我的内心世界。
二、画出我心中的学校
①进入“画图”软件。
②利用工具箱中的画图工具画出心目中的学校。
③用文字工具A,选用适当的文字字体、大小、颜色,在相应的位置上写上乐学、文明、和谐、进取。
④单击菜单栏上的[文件],选择[保存],输入文件名我的学校,保存图画。
⑤单击[编辑]菜单,选择[全选],选中整幅画。
⑥单击[编辑]菜单,选择[复制],将画复制到“剪帖板”中。
三、在写字板中插入图片
①进入“写字板”软件。
②输入文章题目我的学校,设置好字体、字号及颜色,并将题目居中。
③单击[编辑]菜单,选择[粘贴],刚才在画图中画的图就出现在“写字板”中了。
④单击图片,拖放图片周围的8个黑点,适当改变图片的大小。
⑤和设置文字的位置方法一样,设置图片的位置。
⑥输入描写学校的文章,并排版。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模板4标题
第四单元:
通信技术初步第二课:通信技术的应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当今社会中常用的通信技术;了解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能力目标
使用当今流行的通信技术进行交流,有选择地使用通信工具。
情感目标< ……此处隐藏4115个字……除过程中的异同之处;
2.剪贴板的概念和应用。
三、知识点
1.查找文件和文件夹。
2.选择文件和文件夹(单个选择、连续选择、非连续选择)。
3.复制文件和文件夹(单个复制、多个复制)。
4.移动文件和文件夹(单个移动、多个移动)。
5.删除文件和文件夹(删除、还原、清空回收站)。
6.移动和复制的区别。
7.剪贴板的功能和应用。
四、课程安排
建议1节课时间。
五、教学反思: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模板12教学目标
本课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在文档中插入图片并进行简单设置的技巧,包括图片大小调整、版式设置等。同时,还要提高学生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对电脑的学习兴趣。
重点难点
本课教学重点是在文档中插入图片并进行简单的设置;难点在于如何调整图片的版式,使其与文字更加紧密的结合。
教学内容
素材准备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开始正式的教学之前,可以先出示两份内容,一份有图片,一份没有,让学生比较哪一份比较漂亮。
教师活动
1.出示两份内容,让学生比较哪一份比较漂亮。
2.让学生发言,表述自己的观点。
3.引导学生认识到图文并茂的文章能够使人赏心悦目,提高文章的表现效果。
4.引导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想掌握在文字间插入图片的'操作技巧。
5.开始正式的教学。
学生活动
学生需要听讲,跟随着老师的演示,尝试着在文档中插入图片,并进行简单的设置,包括图片大小调整、版式设置等。
设计意图
本课的设计意图是通过比较不同效果的文档,激发学生对图文并茂的文章的审美情趣,并引导他们产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启发探究,技巧点拨,让学生能够掌握在文档中插入图片并进行简单的设置。
老师给同学们布置了一个任务:为文章《校园的早晨》分别插入小树和牵牛花两幅图片,并找出Word中图片的两种来源,即在Word剪辑库中有剪贴画和我们电脑中存储的图片。
为了促使同学们互相帮助,让每个人都能学会,任务要求全体队员都通过。下面是任务的具体执行步骤:
1.学生自主观察和记忆
这一阶段的目的是让同学们先观察文章,记忆文章内容和要求。任务要求全体队员都通关,让他们自主探究、交流分享。
2.学生自主插入、调整图片
这一环节要求同学们自主插入图片,调整图片的大小和版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探究,事半功倍。
3.合作学习、释疑解难
这一阶段涉及三个步骤,包括比赛、结合同学的意见修改以及抽取一位同学的作品进行展示。比赛要求每一排同学组成一个小组,欣赏小组同学的作品,提出修改意见。之后,老师会从每一组中抽取一位同学的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如果同学们均认为该作品优秀,老师会给该小组一颗五角星。这一阶段旨在让学生相互修改作品,学习彼此的优点,改正不足。
4.实践创作、展示
这一阶段要求同学们相互欣赏作品,互评,展评,给五角星,以增加学生信心,激发兴趣。老师还会对学生的作品给予肯定,鼓励学生继续创作更优秀的作品。
5.梳理、拓展延伸
最后一个阶段要求同学们梳理任务完成的过程,拓展延伸知识。
通过以上任务执行步骤,同学们用实践的方式掌握了Word插入图片的方法,并通过合作学习促进了彼此之间的交流和互助。这个任务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模板13分析教材
本篇文章讲述了江苏科技出版社《小学信息技术》(上册)中关于画矩形的部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以及教学过程等内容。
教材第一、二部分介绍了如何使用“矩形”和“圆角矩形”工具来画车身和车窗。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会了使用“椭圆”工具,故本课对于学生来说较容易掌握。第三部分则是关于椭圆工具的复习。此外,通过知识的迁移,学生可以解决如何画出正方形和圆角正方形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肯定学生自主探究的方法,例如先画出图形再用“用颜色填充”工具进行填充的方法,同时也应该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践操作。
分析学情
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椭圆”工具,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可以采用学生自主探究的方法。但是由于学生个体差异,教师也应该提供差异化的教学,让掌握较好的同学帮助掌握较慢的同学,以保证教学效果。
制定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包括学习“矩形”、“圆角矩形”等工具的使用方法,让学生能通过组合矩形和圆来画出一些基本图形,通过完成大卡车的'绘画,让学生感受一个整体图形的完成过程,让学生了解图形组合的奥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为学习“矩形”和“圆角矩形”工具的使用方法。教学难点则在于如何让学生能够运用矩形和圆来组合出一些基本图形。
设计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激活课堂
引入画矩形的课题,同时通过情景创设如大卡车来激活课堂氛围,引发学生兴趣。
二、分析任务
通过观察大卡车的图形,分析其由哪些基本图形组成,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使用“矩形”和“圆角矩形”工具画出这些基本图形。
三、学习工具的使用方法
介绍“矩形”和“圆角矩形”工具的使用方法,并指导学生进行操作练习。
四、练习组合基本图形
让学生通过练习组合矩形和圆来画出一些基本图形,并在此基础上练习画出大卡车。
五、总结课堂内容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检测教学效果。同时,教师也应该总结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1、这辆卡车可以分为哪三个部分?(车身、车头、车轮)
2、车轮需要画吗?用什么工具?为什么?
3、车身和车头可以用什么形状来描述?(参考课件的分解图)
4、要画出这辆车,应该先画什么?再画什么?(先画车身和车头,然后再画车轮)在绘图时,注意先后顺序很重要。
5、动手实践任务
1)学生按照个人喜好自主绘制卡车,老师提供个别指导。
2)展示优秀作品,积极评价。
3)学生阐述绘制卡车的步骤,并解释原因。
4)老师介绍绘制正方形的方法:使用Shift键。
5)填色时你和同伴使用的填充模式相同吗?(共有3种填充模式)
6、总结
在绘制生活中的物体时,需要先分析物体的形状,思考先绘制什么,再绘制什么,以及使用什么工具来绘制。
7、感悟
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8、课外练习
绘制一些你喜欢的图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