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社会教案

时间:2025-09-16 23:31:07
大班社会教案(共10篇)

大班社会教案(共10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社会教案10篇,欢迎大家分享。

大班社会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图片对比,关注了解灾后幼儿的学习生活

2、学会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对灾区儿童的关心,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3、感受社会是个大家庭,每个人之间应相互关心,相互帮助,激发爱心。

活动准备:

1、PPT、爱心信纸。

2、音乐《再见》。

3、调查表

活动过程:

1、听音乐《再见》

师:听到这首曲子,你心情怎么样?你想起了什么?

(幼儿回忆,回忆汶川地震时的场景。)

师:汶川地震是几月几号?(5.12)

师:今天也是5、12离汶川地震正好是一周年。

2、出示PPT: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

师:前几天,老师请你们对汶川地震作了一些调查,调查表上有三个问题。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出示问题一:5.12地震给人们带来了什么?

小结:地震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伤害,在沉重的苦难中,我们大家团结起来,一起来帮助灾区,让他们感受爱,与他们分享爱。教师边小结边出示PPT。

出示问题二:震后人们的心情是什么样?

幼儿回答,教师小结。

出示问题三:全社会的人们给了他们怎样的帮助?是谁来帮助他们的?

幼儿回答,教师小结:人们捐款、医生来救助病人、消防员叔叔来救他们、工人叔叔来造房子。(边说边出示PPT)

师:在全社会的帮助下现在的汶川是什么样的呢?

(出示PPT重建后的图片)

小结:汶川现在变得越来越好了,开始正常的'生活,小朋友已经可以在课堂上上课了,大人么也已经可以正常工作。

师:看到这些场景,你们开心吗?

3、制作爱心卡

师:马上就是六一儿童节了,你愿意为灾区的小朋友献上你的爱心卡片吗?画完后还要想一句祝福的话对他们说,老师帮你记录在上面。?

(幼儿操作绘画)

4、寄信

教师与幼儿一起寄信。

大班社会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尝试根据蔬菜的特殊功效为他人开菜单,体验关心他人的快乐。

重点难点:

根据常见蔬菜的特殊功能为他人开菜单

活动准备:

1、前期已经收集了关于蔬菜营养及特殊功能的资料,并进行过交流。

2、记录纸和笔

活动过程:

一、交流讨论:

(一)交流自己对蔬菜的了解

1、这几天我们在研究蔬菜,你知道蔬菜有哪些营养呢?

2、蔬菜除了有许多营养,你们还知道蔬菜有哪些神奇的本领呢?

3、教师小结蔬菜是我们的好朋友,它含有多种维生素、纤维素、以及钙、铁等我们人生长过程中不可缺少东西。除了有多种营养以外,还有多种奇特的效果,萝卜能治咳嗽、青菜能使大便通常、西红柿、黄瓜能美容

(二)讨论:谁更需要多吃蔬菜

1、教师出示图片一:嘴唇开裂、嘴里长泡泡

(1)师:这是我们班的钟颖,她因为一直不喜欢吃蔬菜,嘴唇开裂,嘴里长出泡泡,你们快点帮帮她,让她吃些什么蔬菜好呢?

(2)个别幼儿为她配菜,教师用笔画出相应的菜。

2、出示图片二:人瘦小,贫血过渡:你们的本领真大,能根据不同的人给他们配制菜谱,你们真的很有爱心,现在,请两个人一组为我们这里的老师去配菜,要配一道适合每位老师食用的菜。

二、实践操作

1、引导幼儿与同伴商量怎样配成适合老师食用的菜。

2、引导幼儿用语言与老师去交流。

3、代表小组介绍自己的`配菜理由

4、教师小结你们真会关心人,真是个有爱心的小厨师,我们一定去试试,是不是象你们说的这样灵,谢谢你们!(幼儿回应)

5、请幼儿为自己家里的人配制蔬菜,排菜单。

(1)引导幼儿想想自己家里的人身体有什么不舒服,需要吃些什么蔬菜对他们的身体有好处?

6、请个别幼儿介绍,说明自己配菜的理由

活动延伸:

你们真是很有爱心,我们家里的人吃了你们配制的菜身体一定会越来越健康的。我们都知道蔬菜有很多营养,多吃蔬菜身体好,可是中班的弟弟妹妹他么还不知道,有的还不愿意吃蔬菜,那我们该怎么办呢?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成功之处:

1、活动内容的选择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内容的选择较有新意,而且有机巧妙地融合了责任心内容,体现了集体活动的价值。

2、整个活动围绕着目标进行,重点难点把握地较好。

3、过程中注重了对孩子提问的设计,开放性的问题给于孩子思维和想像的空间。

4、整个过程中我提供了自由自主的空间,孩子的自主性较强。

5、能运用责任心培养的方法进行贯穿活动。

不足:

1、教师在回应孩子及时生成的问题时还不够灵活。

2、对孩子经验提升不够,不能使孩子的经验得到进一步拓展。

3、给孩子交流的机会太少,情感激发还不够。

大班社会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师生共读故事,大胆发挥想象,理解故事内容并运用语言表达自己对图书中画面的理解。

2、学习初步阅读图书的方法,体验故事情节突然发生转变的趣味性,激发阅读图书的兴趣。

3、感知故事中小猪如何使危险变成幸运的机智,知道在生活中遇到危险或困难 时,不害怕、不紧张、开动脑筋,想出对策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大胆发挥想象,理解故事内容并运用语言表达自己对图书中画面的理解。

教学准备:

课件、绘本《我的幸运一天》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题

1、大家都知道狐狸吧?谁愿意说说狐狸是一种怎样的动物?

2、小猪大家一定都很熟悉,谁愿意说说小猪又是怎样的一种动物?

3、小猪遇到狐狸会发生什么事情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我的幸运一天》这个故事。

二、师生共同阅读

(一)讲一讲

这本书的作者是定居美国的日本女艺术家庆子·凯萨兹,吴小红把它译成了中文。

(二)猜一猜

1、今天会是谁的幸运一天呢?

2、理解“幸运”的`意思。

(三)读一读< ……此处隐藏4151个字……、回忆已有的经验,引出内容,说说讲讲知道自己的少数民族。

1.师:谁知道什么叫少数民族?你知道哪些民族?请你们用好听的、有节奏的声音说说你知道的少数民族的名字。(要求是用好听的节奏说,那么用什么样的节奏呢,最好你先预设一个节奏,比如老师先有节奏的说一说。)

2.出示地图:刚才小朋友说了好多少数民族,看,它们就分布在我们伟大祖国的四面八方,除了小朋友说道到,你们看,还有其他的哪些少数民族?(让幼儿简单知道一些其他的少数民族)

3.这么多的少数民族,你们知道一共有多少个吗?(用数字表示出来)

4、总结:哇!祖国真大啊,原来我们一共有56个民族了,每个民族都有它们不同的风俗习惯和特色,藏着好多好多有意思的秘密。

二、幼儿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了解维吾尔族、蒙古族两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及特色。

师:前几天,老师让你们自由组队重点调查了几个少数民族,今天请你们来说说你们的发现,轻轻的商量下派个代表上来介绍。(把幼儿分为两大组,每个队从少数民族的吃穿住、运动、人土风情等方面介绍)。

1、第一组幼儿代表介绍:维吾尔族

①幼儿介绍维吾尔族的风俗习惯及特色。

②放PPT提升,梳理幼儿的经验

服装:式样宽松、洒脱,色彩对比强烈

维吾尔族的姑娘:维吾尔族姑娘以长发为美,梳细发长辫。

维吾尔族的花帽:是维吾尔族美丽的标志之一,四楞小花帽。

舞蹈:他们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女孩子擅长扭脖子,男孩子一般单膝着地,会耸肩膀,女孩子会围着男孩子跳舞。

教师:让我们带上四楞帽子,一起来跳一段维吾尔族舞蹈吧。(播放音乐背景,幼儿学做一些基本的动作)

特产:维吾尔族不仅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还被成为“水果之乡”呢,知道为什么叫它水果之乡吗?(产葡萄)维吾尔族是我们中国的最大的葡萄生产基地,除了葡萄你们还知道有那些吗?(哈密瓜,巴丹木,无花果,葡萄香梨)。

2、第二组幼儿代表介绍:蒙古族(找一找地图上在哪里插上红旗)

①幼儿代表介绍他们的风俗习惯及特色。

②放PPT提升,梳理幼儿的经验(PPT)

服装:长袍,腰带,靴子。蒙古包:包就是家的意思。蒙古包是造在大草原上的,蒙古包的最大优点就是拆装容易,搬迁简便。里面的内饰也有很多。

蒙古人还有摔跤,献哈达,敬酒,敬茶等风俗习惯,(最老爱幼、老师介绍礼貌用语,幼儿学蒙古人有草原马背上的民族的称号(跟音乐学骑马的动作)

三、结束部分,继续激发幼儿继续探索民族风情的兴趣。

1.教师:今天我们知道了这2个民族的知识,了解了他们的不同风俗习惯及特点,除了这2个你还了解其他的民族吗?每个民族都有不同的风俗习惯,我们一起来看看。(诸多民族风俗节日的多媒体,边看教师简单的说明)

2.小结:这些少数民族和我们一样都是中国人,我们五十六个民族生活在一起,一起劳动,一起唱歌跳舞,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共同建设我们的国家。

大班社会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品味不开灯的晚上独特的氛围和情趣。

2、体会故事中夜晚的优美意境,产生对夜晚的探究兴趣。

活动准备:

1、将午睡室布置成暗室,分散放置一些发光的物品(荧光棒或小手电筒等)。

2、自备一段抒情、优美的音乐。

活动过程:

一、倾听并理解故事师

你们知不知道不开灯的晚上是怎么样的?在不开灯的晚上能看见什么?有一个叫落儿的小朋友度过了一个非常奇妙有趣的不开灯的晚上,你们觉得会发生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仔细的听听这个故事:不开灯的晚上。(幼儿完整倾听故事)

师:故事讲完了,小朋友们听仔细了吗?那我来问问你们,落儿住在什么地方?每天晚上屋子里是怎么样的?有一天啊,落儿打开门,在门外面看见了什么?落儿想请萤火虫进门,萤火虫却不肯,这是为什么?落儿最后是怎么做的.?落儿在不开灯的屋子里,觉得有意思吗,为什么?萤火虫带着落儿来到屋子外,他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落儿心里害怕吗?为什么?这是个特别的夜晚,你喜欢这样的感觉吗?杨老师再完整的讲一遍故事,请小朋友们听完故事以后说说看,你最喜欢故事里的哪几句话?为什么?(引导幼儿感受和理解描绘夜景的精彩语言)

二、感受“不开灯的屋子”

师:听了这个故事,小朋友们想不想感受一下在不开灯的屋子里是怎么样的?

杨老师把小朋友们的午睡室变成了“不开灯的屋子”我们一起进去看看吧。(幼儿跟着教师进入事先布置好的暗室。)师:在不开灯的屋子里,有什么感觉?黑暗是怎么样的?(让幼儿感受黑暗中的氛围,说说对黑暗的看法。)(教师使用荧光棒或小手电筒等发出亮光。)

师:你看到了什么?感觉怎么样?幼儿拿着荧光棒或小手电筒,想象自己是萤火虫,随着优美抒情的音乐飞舞。

附:不开灯的晚上落儿住在树林边的屋子里。每天晚上,屋子里的灯都是亮晃晃的。

这一天,一群萤火虫在门外飞着。落儿打开门,请萤火虫进来。萤火虫怕屋子里的灯光,不肯进门。落儿关上灯,萤火虫飞进不开灯的屋子,一闪一闪的飞着,像是一盏盏小灯。月光从窗口照进来,给屋里添上一点点亮。落儿第一次感到,不开灯会那么有意思。萤火虫往门外飞去,落儿跟着萤火虫来到外面。没有明亮的灯光,树林里黑幽幽的,天空也是黑黝黝的。月亮在云的后面露出来,把树叶、树枝的影子映到地上。小星星的眼睛一眨一眨的看着落儿。萤火虫往草丛里飞去,落儿听到草丛里的蟋蟀“瞿瞿瞿”地唱着歌,小松鼠在树上“悉悉索索”地窜来窜去。没有灯光的晚上,落儿看到了从来没有看到过的东西,听到了从来没有听到过的声音。

大班社会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了解元宵节的来历和风俗,知道元宵节是特有的节日。

2、尝试带领小班的弟弟妹妹一起玩花灯、包元宵。

3、体验和大家一起过节的快乐。

活动准备: 1、事先联系好小班幼儿,请小班幼儿每人带一盏花灯。

2、幼儿已初步了解元宵节的'来历知识,并带一盏自制的花灯。

3、将幼儿的花灯布置在活动室周围。

4、米粉、豆沙馅若干。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了解元宵节的来历和相关民俗。

引导幼儿向小班弟弟妹妹讲述自己对元宵节的经验。

教师:元宵节是特有的节日,元宵节这天人们会与家人团聚,包元宵、吃元宵,赏花灯、玩花灯。

2、教师和幼儿一起包元宵。

师幼交流包元宵的方法。

幼儿一起玩包元宵。

教师提醒幼儿洗干净手,并指导幼儿做元宵。

3、幼儿玩花灯。

幼儿欣赏大家带来的花灯。

教师指导幼儿赏灯,并找己喜欢的花灯。

幼儿到户外玩灯。

教师指导本班幼儿向小班幼儿介绍自己所带的花灯,并一起玩灯,体验活动的快乐。

《大班社会教案(共10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