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热】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1一、活动目标
1、感受ABA三段体的音乐结构,能跟着音乐合拍地做蹦跳步。
2、能与同伴合作表现花的不同造型。
3、体验与同伴合作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录音机、磁带、
2、小兔头饰和玩偶小兔各一个。
3、幼儿认识过各种花的名称和特征。
三、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玩偶小兔,讲述故事(配合音乐)
今天小兔子要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小兔捉迷藏。有一天,小兔子一蹦一跳地出了家门,来到花园里。这时,兔妈妈来找它。小兔子想和妈妈玩捉迷藏的.游戏。于是,它就变成一朵小花的样子,一动也不动地躲在花园里。果然,兔妈妈怎么找也找不到自己的孩子。后来,小兔子玩累了就和妈妈一蹦一跳地回家了。
2、幼儿完整倾听音乐(ABA)(根据幼儿理解情况增加欣赏次数)
指导语:刚才讲的故事就藏在这首曲子里。请小朋友们听听看音乐有几段,每段说的是小兔子在干什么?
3、教师示范跟着音乐合拍做蹦跳步。
4、幼儿跟着音乐练习。
5、请个别幼儿表现。
指导语:他们跳得好在哪儿?(跟着音乐有节奏地跳)
6、幼儿再练习一次A段的蹦跳步。
7、学习表现花的造型
指导语;小朋友都认识很多的花,谁来说说看你知道什么花?还要用动作来做出这种花的样子。(个别幼儿回答并表现花的造型)
8、请全体幼儿表现不同的花的造型(做在椅子上)
10、幼儿跟着音乐做蹦跳步和变花(做在椅子上,教师提醒小花不能动)
11、幼儿站起来表现AB段音乐。(一个人表现花)
12、引导幼儿与同伴合作表现花
指导语:小兔子变的花太小了,怎样才能让花更大呢?(几只小兔子变成一朵花)
13、跟着B 段音乐合作表现花。
14、完整游戏。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2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熟悉乐曲旋律,感受音乐的结构变化。
2、迁移生活经验,启发幼儿随音乐创编出“螃蟹跳舞、吐泡泡、挠痒痒”的动作。
3、在做螃蟹横行、躲藏动作时不影响同伴。
4、通过肢体律动,感应固定拍。
5、通过对歌曲的欣赏以及对歌词的理解。
活动准备:
1、螃蟹胸饰每人一个。
2、录音机、磁带。
3、图片。
活动过程:
1、欣赏音乐,导入活动。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音乐,请小朋友们欣赏。”
(1)请幼儿欣赏一遍音乐。
(2)提问:音乐的名称是什么?听了以后有什么感觉?
(3)请幼儿再欣赏一遍音乐。提问:音乐一共有几段?这几段音乐中你发现了什么?
(4)再次欣赏音乐,让幼儿找出正确的答案。
2、教师讲述音乐情节,让幼儿感受音乐。
(1)让幼儿听音乐看图片,教师讲述故事情节。
(2)通过图片,让幼儿分清A、B、C段音乐所表现的.螃蟹跳舞、吐泡泡、挠痒痒的动作。
3、让幼儿逐段创编跳舞、吐泡泡、挠痒痒的动作。
4、听音乐完整地做动作。
5、游戏
(1)倾听尾声音乐,让幼儿猜测故事的结尾。
师:听了这段音乐,小朋友有什么感受?让你想到了什么?
(2)师生共同讨论游戏方法。
(3)请教师扮演“捉蟹人”,加入活动中幼儿听音乐完整地进行表演。
提醒幼儿,在横行躲闪时不碰撞别人。
活动反思:
整节活动的流程比较清晰,幼儿也很感兴趣,选材适合中班年龄特点。活动的目标基本都能达到。活动中孩子尝试创编螃蟹横着走,吐泡泡、洗澡等动作时,有点乱,没有考虑到幼儿动起来的参与度强,如果分组进行创编效果可能会好些,最后游戏环节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适当的调整玩法。活动的内容太多,参杂的太多,如果以律动的形式贯穿整节活动会更好也更简单,孩子更容易学。
小百科:螃蟹(páng xiè)属软甲纲,十足目,是甲壳类动物,身体被硬壳保护着,靠鳃呼吸。在生物分类学上,它与虾、龙虾、寄居蟹是同类动物。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3教材分析
《捏面人》是一首含有京剧中韵味的说唱歌曲,歌曲生动形象,唱起来朗朗上口。其中的念白部分是深受幼儿喜爱的《西游记》里的人物,且面人是孩子们比较喜欢的小物件。 大班幼儿已初步接触过京味的歌曲,对于京剧歌曲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对捏面人这项民间艺术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 这就为活动中念白部分的创编奠定了基础。本次活动通过歌唱、创编等形式,使幼儿独特的'表现方式得到充分的回应和赞赏,为幼儿营造了一个敢于并乐于表现的艺术活动氛围。
活动目标
1.按歌曲的不同节奏,学习带有京韵味的说唱歌曲《捏 面人》。
2.掌握说唱的表现形式,根据捏面人捏出的面人形象创 编歌曲。
3.萌发对民间艺术“捏面人”的兴趣。
活动准备
与歌词内容相符的课件,圆舞板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面人导入活动,激发兴趣。
教师:“有个老爷爷特别喜欢捏面人,他捏的面人可好看了。瞧!这是谁啊?捏面人的老爷爷本领大,捏出来的面人把眼看花,捏的什么呀?仔细听”。
二、用圆舞板以快板的形式说唱歌曲,掌握歌曲中的念 白节奏,学唱歌曲。
1.师:捏一个猪八戒干什么?幼回答:捏一个猪八戒吃 西瓜 师问:捏一个唐僧干什么? 幼回答:捏一个唐僧骑大马
师:捏一个沙和尚干什么?幼回答:捏一个沙和尚挑着箩
师:捏一个孙悟空干什么?幼回答:捏一个孙悟空变戏法
2.师引导幼儿完整说一遍 师:捏面人的老爷爷真是本领大,真的这样吗?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3.师唱歌曲 提问:“你听到什么了?还听到什么呢?”
4.师再次范唱 提问:你们仔细听听,最后一句有什么特别的呢?
提升:因为这个捏面人的老爷爷是北京人,所以唱歌时 带有浓浓的京味。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唱一唱。
5.师唱响一点,幼儿跟唱(2—3 遍)
师:谁来说说这首歌与平时唱的歌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幼儿回答)
小结:这种既有说又有唱的歌曲 ……此处隐藏6659个字……音
五、 为音乐伴奏
大家分别用自己手里的物品按教师的指挥,为歌曲《春天在哪里》配节奏
六、 延伸
教师小结:声音就是物体震动后产生的,生活中离不开声音,但也不能制造噪音。启发孩子寻找大自然中的声音。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11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体会人与人之间相互关心、体谅的真挚情感。
2、初步培养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3、了解大自然中大树与小鸟之间相互依存、和谐共处的美好景象。
活动准备:配乐《小鸟飞》;小鸟头饰、大树婆婆头饰。
活动过程:
1、悬念式提问,激发幼儿兴趣。
出示一棵大树和一只小鸟,引导幼儿思考:大树和小鸟之间会有一种什么关系呢?引出儿歌《大树和小鸟》。
2、教师有感情地朗诵儿歌,请幼儿说出听儿歌时的.感受。
3、引导幼儿一起说儿歌,大家一起扮演大树和小鸟,一边说儿歌一边表演。
4、引申到老师是大树,小朋友是小鸟,加深师幼之间的情感。
5、一起欣赏故事《树婆婆和鸟娃娃》,教师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描述情节,表达自己对童话的感受,总结树婆婆的情感变化(孤独----快乐----伤心-----快乐)。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12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尝试轮唱。
2、体验歌曲所蕴含的积极情绪。
活动准备:
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田鼠弟弟没起床。
1、田鼠弟弟晚上睡得晚,早上起不来,我们怎样帮助他?
2、我们来学唱歌《快起床》,唱给田鼠弟弟听。
二、弟弟,起床吧。
1、教师完整演唱一遍,幼儿轻声跟唱。
2、歌曲里唱了什么?用什么样的歌词劝弟弟起床?
3、、朗诵歌词,教师范唱,幼儿跟唱。
4、重点学唱:钟儿已经敲响这句。
5、整演唱歌曲。
三、弟弟,快快起床。
1、田鼠弟弟起床磨磨蹭蹭的'。我们来学习轮唱,用轮唱的方法让田鼠弟弟别磨蹭,快起床。
2、教师介绍轮唱的方法:一个声部先开始,结束时重复最后一句。
3、幼儿尝试轮唱。
4、提醒幼儿注意轮唱中的问题,集体练习。
5、学会这首歌,我们就可以唱着这首歌去催别人快起床了。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13教学提示:
学唱歌曲,了解蜜蜂的生活习性。根据歌词,懂得勤劳最光荣。学习这首歌时,小朋友可以用手摇铃、节奏棒和沙铃等乐器来为这首歌曲伴奏。
课堂游戏:
两只小蜜蜂
活动目的:
锻炼小朋友的.反应速度。
活动准备:
宽敞的教室
活动过程:
1。人面对面,两手作兰花指状展开,双臂上下飞舞。
2。“两只小蜜蜂呀,飞在花丛中呀,飞呀”边唱一边两手在胸前飞舞。
3。出手锤子剪刀布。
4。赢了的小朋友伸手作摔巴掌状,口念“啪啪”;朋友和声“啊啊”不输不赢则同时努嘴作亲嘴状。
音乐小知识:
难道音乐家不应该象诗人和画家一样地研究大自然吗?事实上,他能够研究人——大自然最杰出的创造物。——约?弗?雷沙特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14活动目标:
1、运用音乐语言再现对蔬菜探究的体验,体会参加“蔬菜”音乐会的快乐。 2、学习手耳协调地合作演奏,激发探索的欲望。
活动准备:
蔬菜的实物、音块。
活动过程:
一、运用模仿动作,再现送菜到菜场的情境
1、回忆参观菜场的经历,谈论蔬菜的不同营养。
2、按音乐节奏用动作表现各种送菜的方法,将蔬菜送到菜场去。
3、相互观察各自想象的模仿动作,交流送菜的'方法。
二、和奶奶一起去买菜一一学唱歌曲《买菜》
1、想象和奶奶一起外出买菜的欢乐,表现活泼跳跃的旋律。
2、结合蔬菜的特征与口形,例如“番茄圆溜溜”——嘴巴圆圆地渐渐打开。
3、注意周围同伴的歌声,用和谐的声音唱歌,表现许多菜堆放在一起不压坏。
三、合作演奏蔬菜音乐会
1、谈论马铃薯、胡萝卜、番茄、青菜、青椒、黄瓜等54不同蔬菜的营养。
2、幼儿自选一个音块,排成5队蔬菜(do:马铃薯,re.胡萝卜,mi:番茄,fa:青菜,sol:青椒,la:黄瓜)。
3、运用熟悉的乐曲《小星星》,演奏乐曲中属于自己音块的部分,并用接着演奏的方法合作演奏
4、从少数幼儿参加演奏,逐渐增加人数,每一次演奏时注意倾听,共同寻找将自己的音块及时介入的方法,直到全班参加,逐步做到整齐地演奏。
5、幼儿轮流担任菜场经理,指挥“蔬菜们”合作排练和演出。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15活动目标:
1、能理解歌词内容,体会歌词表达出来的情感。
2、能掌握歌曲旋律,学会唱这首歌。
3、通过角色游戏,享受游戏带来的快乐,并能更实际
地表达对母亲的爱。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生活中与妈妈在家里的互动。
物质准备:小桌子、小椅子、杯子、妈妈头像的`挂饰,
能表现歌曲内容的图片三张。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理解歌词大意,体会歌词情感
1、提出问题,引入情景
师问:"小朋友们,你们觉得自己的妈妈平时工作辛不辛苦呀?"(幼儿初步感受歌词表达的情感)
幼儿:…
师问:"小朋友们,你们爱不爱自己的妈妈?妈妈下班回到家时,你在做什么?对妈妈辛苦工作回到家,有什么表示吗?"(幼儿进一步体会歌曲情感)
幼儿:…
(二)展开部分
(1)、观察图片,讲解歌词大意及情感
教师向幼儿按歌词内容分别展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图
片并表述自己的感受,让幼儿形象具体地理解歌词内容,直观感受到用实际行动表达出来的对妈妈的爱。
(2),掌握歌曲旋律,清楚有感情地演唱。
1、教师示范,熟悉旋律
教师先用手打着拍子,将歌曲旋律表现出来。幼儿跟着教师大拍子逐步掌握歌曲的旋律,在唱的时候能抓准节奏。
2、教师领唱,幼儿学唱
教师有感情地先将歌曲演唱一遍,然后在分段让幼儿跟着学唱。在幼儿学唱时,教师要强调,把握节奏,充满感情地演唱。
(三)结束部分
角色游戏-我的好妈妈
将幼儿分为两组,一组扮演歌曲中妈妈,一组扮演歌曲中幼儿。幼儿边唱边表演歌曲内容,然后角色进行互换。幼儿在表演过程中,不仅能感受到歌曲带来的快乐,而且能懂得用实际行动表达对妈妈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