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学教案汇编【8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科学教案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科学教案 篇1活动目标:
1.利用空气推动的力量,探索“小火箭”飞起来的方法。
2.通过操作、记录、比较,了解“小火箭”发射的高度与力度的关系。
3.激发科学探索的兴趣和愿望。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了解过有关火箭飞上天的相关知识经验。
2.物质材料准备:高度参照梯5个;小火箭玩具若干个;大记录表1份;小记录表和笔人手1份。
活动过程:
一、观看火箭升天场面,调动知识经验。
师生一起观看“神舟九号”升天的'动人场面,认真观察神九的外形特点和发射方法。
提问:你们知道“火箭有几个部分组成吗? 哪两个部分?
二、探索火箭升天原理 ,动手探索操作。
1.观赏玩具,了解制作“火箭”的材料。
师:今天,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了玩具火箭。
提问:它是什么材料做成的?雪碧瓶像火箭的哪个部分?纸帽子又像什么呢?
小结:原来,玩具火箭是有雪碧瓶和纸帽子做成的,它们分别代表火箭的发射器和火箭头。
2.自主操作,探索“火箭”飞起来的方法。
师:玩具火箭有个愿望,它也想飞起来,你们愿意帮助它吗?
提问 :想一想怎样才能让玩具火箭飞起来呢?(幼儿自由猜想)玩一玩,想办法让火箭飞起来。
交流玩法。
3.交流讨论,归纳“火箭”飞起来的原理。
师:你们认为谁的方法好?为什么用这种方法“小火箭”会飞上天?(引发讨论)通过演示,感知空气的存在。
进一步利用空气推动的力量探索“小火箭”飞起来的方法(自由探索)集中交流(了解方法的多样性)
三、深入思考再次探索,体会科学原理。
1.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2.边操作边记录,教师巡回指导。
3.集中讨论“小火箭”发射的高度与力度的关系。
四、活动小结,情感升华。
你们真是一群聪明的中国娃,“小火箭”里还藏着很多科学秘密,等我们长大以后也像那些伟大的科学家一样也去探索火箭的奥秘。
科学教案 篇2教学目的
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
20世纪新的学术思潮的不断涌现;西方哲学的发展;历史科学的重要成就;西方经济学的发展;西方未来学;现代教育的战略地位;各国教育更迅速发展;世界性教育改革的特点。
二、要求学生认识
1.通过对现代新的学术思潮的发展,使学生进一步树立改革开放,追求社会进步的观念。
2.通过对现代教育战略地位和世界性教育改革的共同点的讲述,使学生认识:重视教育,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
三、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现代科学技术和教育是相互制约、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的能力。
重点、难点
一、本节重点:当代教育的战略地位
二、本节难点:世界性教育改革的共同特点
教学设备
利用投影仪、录音机等电教工具,有条件的地方可利用多媒体教学。教学要点
一、学术思潮
1.西方哲学的发展
2.世界史学的发展
3.西方经济学的巨大进展
4.西方的未来学
二、教育
1.现代教育的战略地位及其发展
2.世界性教育改革的共同特点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提问: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起了哪些作用?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现代科技对社会生产力和世界经济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并使全球的文化联系越来越密切。这节课我们来了解20世纪的世界学术新思潮的出现和教育的发展。
讲授新课
一、学术思潮
1.20世纪哲学的发展
教师用投影仪打出下列表格,指导学生阅读学术思潮的哲学部分,完成表格
2.20世纪历史学的发展
在哲学获得巨大发展的同时,历史学也取得了重要成就。要求学生阅读课文,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怎样看待苏联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苏联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强调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突出了阶级斗争在历史中的作用。这种史学观对社会主义国家基至对西欧的`历史学影响巨大。但是它存在缺陷,对历史解释存在公式化和教条化的倾向。
(2)一战和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西方史学的发展情况又如何呢?
(学生回答)一是西方史学家开始探讨文明发展的规律。著名的代表作有《西方的没落》和《历史研究》。二是从法国开始,史学的研究突破传统的政治史研究,出现了跨学科的研究。三是60年代西欧出现了新马克思主义史学。
除了苏联、西欧史学研究有了重大突破外,美国的历史研究更是流派纷呈。有进步主义学派的史学,代表人物彼尔德;有新保守主义史学;有新左派史学以及新社会史学。不同的史学观都和当时的社会存在有着密切的联系。
3.20世纪经济学的发展
要求学生阅读课文,简单了解什么是“凯恩斯学说”,即主张国家积极干预经济,通过一系列经济政策的措施,鼓励和刺激消费,以保证“有效需求”的充足。
4.20世纪的西方未来学
要求学生看书,回答什么是未来学?学生回答:未来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历史发展趋势的综合性学科,特别注重探讨现代工业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社会带来的影响,进而预测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
20世纪,特别是二战结束以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展开,教育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发生了变化。
二、教育
1.现代教育的战略地位及其发展
提问:为什么现代教育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可用如下示意图表示:当今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激烈的国际竞争,主要表现为综合国力的竞争,这实际上是科技力量的竞争,归根结底又是培养科技人才的竞争,因此,教育是现代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和平与发展→国际竞争→综合国力竞争→科技力量竞争
正是由于许多国家把发展教育看作是决定国家命运和民族前途的大事,因此许多国家竞相增加教育投资,超前规划教育的发展,并全面改革教育制度,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 ……此处隐藏3751个字……物追赶狐狸的故事情境。
1、出示PPT,继续故事情节。(师:"狐狸抱着小鸡要从车站逃跑,我们赶快赶到车站去,咦!车站在哪里?")
2、出示(路线图2)观察:
A、先观察路线图,找到小熊家和车站,认识起点和终点及街道上的建筑物名称。
B、引导幼儿说出要从三条不同的路分别去追赶狐狸。理解"从xx出发经过xx到达xx"的多条路线。
C、"动物们到达车站,但是狐狸已经逃走了,狐狸带着小鸡跑啊跑啊,跑到了….(出示PPT3),小动物们紧追不放,为了看清楚狐狸逃跑的路线,它们想了一个好办法,它们怎么做的啊?…"(重叠起来)(师:因为站得高看得远)
结果它们看到狐狸跑到了哪里?出示PPT4,狐狸跑到了海边坐船逃走了,可是小动物没有船怎么办?
(三)、观察(路线图3),引导幼儿知道要分别买不同的东西出海。
A、引导幼儿看任务单,并示范一个走法。
B、幼儿领任务单,说一说自己帮助谁买东西,用手指先走一走,再用水彩笔绘出路线图。
C、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D、教师展示幼儿路线图,大家一起来验证对错。
E、教师总结:小朋友们走了不同的路成功的帮小动物买到了自己需要的动东西,它们终于划着船出发了(看PPT)来到了狐狸的家,小熊推开门打算把小鸡抢回来,可是小鸡说话了"朋友们,别伤害狐狸,其实它只是想请我到他家来做客,他想做我的好朋友。谢谢你们对我的关心,我们一起喝茶吧"小熊说:"哦!原来是这样,狐狸!你应该早告诉我们就好了"于是朋友们高兴的在一起聊天喝茶了!
F、进一步让幼儿明确要和别人交朋友应具备的交往礼仪。
(四)、活动延伸
音乐游戏《找朋友》
活动反思:
在步入中班下学期后,幼儿在各个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尤其对事物的理解力逐渐增强,幼儿特别喜欢有挑战性的游戏和活动,如玩迷宫、翻翻乐等益智游戏。因此根据幼儿熟悉的、经常关注的事物来设计教学活动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我创设的活动环节,能使幼儿积极参与,通过动脑、动手、动口等方式达到教学目标,并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给了幼儿不同发展的空间。此外,我还是《交互式电子白板》课题研究组的一员,于是我把课题研究和教学实践紧密联系起来,教学中我试图通过电子白板这一现代化手段来实现教育互动。
活动过程中教师预设小红、小黄、小兰三个幼儿从同一个小区出发到达同一个目的地(幼儿园)。通过两次播放动画,让幼儿从无意记忆到有意记忆小红上学经过的地方。把路线图与地图上的路径建立起联系,理解先后顺序表示的含义。小黄上幼儿园的路线图呈现的目的重在帮助幼儿理解图示与找路的关系,并进行有意记忆。白板上出现四个地点的路线图,但不呈现地图。当幼儿有意记忆后,路线图消失,出现地图。幼儿在地图上根据先前的记忆寻找小黄上幼儿园所走的路线。最后小兰上幼儿园的路线给了幼儿很大的挑战。因为三个框中只有中间的一个框中出现了地铁的标志。而这个环节的目标就是要让幼儿在理解图示的基础上,运用有意记忆解决问题。教师在设计地图的时候,让小兰上幼儿园只能经过三个地方,其中第二个地方必须经过地铁的路线预设了四条,这样就可以满足不同观察、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能力强的幼儿可以找到两到三条路线,能力弱的幼儿也能找到一条路线。
活动的延伸部分需要做点调整。这个部分给了幼儿任务,但这个任务对幼儿来说较难完成。因为每个幼儿的家庭住址、距离、远近都不同,而且他们各自的记录非常有个性,相对共性的内容较少。由此,可将看路线图寻找小红、小黄、小兰放学回家的路线作为延伸部分。这样趁热打铁,能引发幼儿再次观察的兴趣和探索的积极性。把操作材料和地图投放在幼儿的个别活动区域中,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发展水平与之互动,并作好记录。相信中班幼儿会很喜欢这样的游戏,同时也让教师对幼儿的发展水平更了解。
科学教案 篇8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在感知蜡烛燃烧现象的过程中,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2.通过观察,了解各种各样的蜡,说出蜡烛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3.初步了解蜡烛燃烧与空气的关系,对此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
4.积极参与探索活动,萌发求知欲,体验成功快乐。
5.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重难点:
激发幼儿探究科学的欲望,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让幼儿了解蜡烛燃烧与空气的关系。
让幼儿知道蜡烛燃烧时会发光、发热,燃烧时需 要空气中的氧气。
活动准备:
蜡烛若干、透明玻璃瓶6个、玻璃杯1个、火柴、打火机。蜡烛实物图片、轻音乐、课前对幼儿进行的安全教育。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欣赏烛光,引起幼儿的兴趣。
1.教师带领孩子进入教室,一起感受美丽而又温馨的烛光。
2.引导幼儿观察点燃的蜡烛,说说自己看到的有趣现象。例如:滴下来的蜡烛油像眼泪,而且很烫;小火苗会随风"跳舞",说一说小火苗像什么呢?(像星星、像花蕊、像太阳、像萤火虫等。)
3.引导幼儿用自己的动作来表现烛火的样子。
二、通过观看各种各样的蜡烛实物图片,让幼儿说出蜡烛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1.教师请幼儿共同来欣赏各种各样的蜡烛实物图片。
2.引导幼儿说出蜡烛的用途,谈谈自己在什么时候用过蜡烛?(停电的时候,过生日的时候,挂灯笼的.时候等。)
三、通过游戏《蜡烛的熄灭》,让幼儿了解蜡烛燃烧与空气的关系,对此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
1.请幼儿讲一讲应该如何点燃蜡烛(火柴、打火机)
2.引导幼儿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将蜡烛熄灭(用手扇或用嘴吹)
3.教师用另一种方法将蜡烛熄灭。首先点燃一根蜡烛,固定好,然后用一个玻璃口杯罩在蜡烛上,看看结果怎样?(熄灭)
4.教师引导幼儿分组进行实验,验证这种方法。
(1)幼儿操作实验:罩上杯子后,蜡烛会慢慢熄灭。
(2)蜡烛为什么会熄灭?(幼儿自由发言)
(3)罩上杯子后蜡烛会熄灭,还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杯子会发热、发黑,杯壁上会有小水珠,火焰熄灭时有一股烟味)
5.教师小结:蜡烛燃烧时需要空气,当蜡烛罩上杯子后,外面的空气进不去了,杯子里的空气被拉住燃烧用完了,蜡烛就会熄灭。
活动延伸:
蜡还可以绘画,请幼儿用桌子上的碎蜡在纸上画上自己喜欢的东西,然后用棉签蘸上盘中的颜料,均匀的涂在画上, 就会显现出美丽的蜡染画。
活动反思:
在组织这节科学活动课之前,我提前给孩子做了详细的安全工作讲解,因为担心从来没有接触过火的孩子在实验的过程中会紧张、害怕,再有怕孩子会不小心烧着手。当活动一开始,孩子们就很投入,探索的积极性也很高,也很注意安全问题,就这样在孩子们的带动下,我逐渐放开手,和孩子们一起来探索,效果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