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5-09-14 23:31:08
(精选)语文教案9篇

(精选)语文教案9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篇1

【课前准备】

组织学生参加秋游活动,有目的地进行观察。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今天这节课要抒发我们的感情的媒介是──秋天。你说说,秋天在你眼中是( )的秋天。

二、指导

1、根据学生说的秋天的样子,再说说是怎样体会到这样的秋天的。

(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

天气:气温的变化、天空的样子、颜色

植物:颜色的变化、树叶的飘落、果树的样子

动物:候鸟的迁徙、作过冬准备的小动物

人们:衣着、心情

收获:水果、庄稼、市场的样子

2、练习说话:同位子同学选取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说一说。

3、课堂上指2名同学说。老师和同学给与指导点评。

三、小结

1、要把景物的特点,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按顺序写下来。可以由远到近,由上到下,由左到右,由整体到局部。边写景物边议论,表达出自己的喜爱之情。

2、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把景物特点写得生动、形象。

四、写作文,教师巡视

五、修改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培养同学的观察能力、自主探究和发现的能力。

2.搜集相对的词语引导同学在积累和运用中学习语言。

3.以“秋天”为主题展开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同学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写话能力。

课前准备:

1.实物投影仪。

2.把自身在秋天里所做的事拍成照片或画成图画。

3.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喜欢秋天吗?说说理由,老师可根据同学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画或挂图(可以是前面课文的挂图,也可生画的)。

师:秋天真是个美丽的季节,是个丰收的季节。秋天给俺们大家带来很多的来的快乐,是吗?板书:秋天的快乐

师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自身在秋天做事时高兴的心情。

2.拓展思路,展开话题。

a、请同学说说自身在金秋时节最喜欢做的事是什么,让同学自身先说说。

b、具体说说自身在秋天所做的事,各自准备。要求:

(1)把做的'事儿说清楚。

(2)说出自身的快乐。

(3)可以边说边演,可以请同桌一起说说演演。

3.讲评结合,促进交流。

a、指名同学上台口述,师生结合要求评点。

b、以示范为例,和同桌或在小组内互述,并优秀出让自身感受最快乐的同桌上大堂交流。

c、师生评选最佳同学。

4.学习小结,指导实践。

小结同学交际的情况(以肯定为主的缺乏,以指导同学生活实践。

5.拓展活动

画一画秋天的图画或所做的快乐的事。

习作:

一、 谈话引入

同学们,在上节课,你们描述了在秋天所做的事,又画了美丽的画,那你们能把画面上的内容写下来吗?

二、 写前指导

1. 请同学们把画展示给同桌看,并说说画上的内容。

要求:说话完整、清楚,尽量用上好词

2. 抽生上台展示、交流,评价。

3. 交流好词好句。

三、 写作

1. 根据自身的画和描述写一段话。要求:事情叙述清楚、完整,语句通顺,用上了好词。

2. 同桌相互交流所写的,并相互提出意见。

3. 自行修改

四、 交流、欣赏

1. 抽生上台读,大家评价

2. 佳作欣赏,大家点评写得好的地方。

3. 自身再次修改。

4. 把话读给你喜欢的同学或老师听。

五、 作业

1. 誊写

2. 家长写出评价。

3. 把画和话贴在教室的墙上。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小红军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

2.培养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3.掌握本课生字新词,会用“浮现”、“满不在乎”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难点 1.通过理解词句,了解小红军和陈赓是怎样做的,他们为什么这样做。

2.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按“预习”要求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并通过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新出现的字词。

(二)按自然段概括段意(对话形式的自然段适当归并),再划分结构段,概括段意,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二、教学重点、难点

概括自然段段意(对话形式自然段适当归并),划分结构段,再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认识“倔强”一词的读音和意思。简介二万五千里长征(参见“资料”)。布置预习,按“预习”要求初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记述的这件事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红军十分倔强,画出描写小红军外貌的句子。

1.朗读课文,正音正字: “忍饥挨饿”的“挨(2i)”,不要读成“挨家挨户”的“挨(1i)”的音。 “薄嘴唇”的“薄(b2o)”不要读成“薄弱”的“薄(b$)”的音,前者多用于口头,后者多用于书面。 “牛膝骨”的“膝(x9)”不要读成“漆(q9)”的音。

2.默读或自由轻声读课文,按自然段一边读一边画出自然段中概括性的词语和句子,然后归纳自然段的段意(提行排列的第5~8和9~10对话形式的自然段,可并成两个小段归纳)。 第1自然段;陈赓同志谈起一件往事。 第2自然段:在草地上行军时,有个小红军跟陈赓同志一样掉队了。 第3自然段:陈赓同志让小红军骑马。 第4自然段:小红军说他体力强,不要骑。 第5、6自然段:陈赓命令小红军骑一段路,小红军倔强地要跟马赛跑。 第7、8自然段:陈赓同志说一块儿走,小红军说要等同伴,没同意。 第9、10自然段:陈赓同志给小红军青稞面,他说还多呢,陈赓同志只好走了。 第11自然段:陈赓同志平静不下来。 第12自然段:陈赓同志调转马头返回来时,小鬼倒在地上。 第13自然段:小鬼停止了呼吸,陈赓同志深深自责,十分悲痛。

3.引导划分段落,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想一想, ……此处隐藏8896个字……p>(4)指名读,男女读,小组读,齐读。

2、学习“t”的形

(1)怎样记字母的形?引导学生自己看图发现。(小伞把儿ttt,时装模特ttt)

(2)师讲:声母“t”容易与“f”混淆,怎样分辨呢?老师给你们变个小魔术,想看吗?你们看,老师在白纸上用红色的粉笔写上一个“f”,写好“f”的白纸向上一翻,你们看变成了“t”。教师一边演示一边说记忆小儿歌:一根拐棍fff,伞把朝下ttt。

(三)学习“n”的音形

1、学习“n”的音

(1)出示“n”的图,提问:图上画的什么?声母n和“哪吒”的“哪”发音很像。

(2)教师范读,学生练读

(3)教师强调:发n时,舌尖抵住上齿龈,软腭下垂,开放鼻腔通道,气流从鼻腔出来,声带颤动。教师范读,指名读,让孩子注意看老师嘴型,分组读,齐读等多种读得方式。

2、学习“n”的形

(1)谁能编个儿歌记住n的字形呀?

比较“m”与“n”:一个门洞nnn,二个门洞mmm

(2)学生记忆儿歌:一扇大门nnn

(四)学习“l”的音形

1、学习“l”的音

(1)出示“l”的图,提问:图上的小丑在干什么?他表演时多么快乐!

“l”的发音和“乐”相似

(2)借助“快乐”的“乐”记忆“l”的音

(3)教师范读,强调发音要领:发音时舌尖抵住上齿龈,软腭上升,关闭鼻腔通道,气流从舌头两边出来,声带颤动。

2、学习“l”的形

(1)怎样记字母的形?学生自己看图

(2)编儿歌:一根小棍 l l l

三、指导书写

d:两笔写成,第一笔半圆在中格写,要饱满。第二笔竖在上格中间偏上一些起笔,要写直,

t:第一笔竖小弯起笔在第二条线上面四分之一处,第二笔横要短。

n:两笔写成,占中格,第二笔左弯竖要弯好。

l:一笔竖要直,从上格中间起笔。

学生先描红,再在本上分别写两个。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板书设计: d t n l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熟练认读声母“d t n l”,并学会拼读“d t n l”与单韵母组成的音节。并初步练习直呼音节。

教学重点:拼读音节

教学难点:拼读音节和直呼音节。

课前准备:音节卡片、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上节课,我们又认识了四个声母朋友,你们还记得吗?

出示卡片,指名认读

二、学习音节

1、教学d与a e u拼读的音节

(1)出示要拼读的音节

(2)指名逐个试拼、直呼、教师注意纠正错误的读音

2、教学t与a e u拼读的音节

(1)出示音节

(2)指名试读、教师领读、学生练习,是时纠正错误的发音。

3、教学n与a e i拼读的音节

(1)出示音节

(2)指名试读、教师领读、学生练习,是时纠正错误的发音。

4、教学l与a e i拼读的音节

(1)出示音节

(2)指名试读、教师领读、学生练习,是时纠正错误的发音。

三、巩固练习

1、学生自由练习拼读、指名逐个拼读、打乱顺序读

2、“找朋友”的游戏:把音节卡片发到学生手里,教师读到哪个音节,拿到的学生就上台领读,教师与之握手,证明是教师的朋友。

3、“开火车”读音节

板书设计: 4、d t n l

d—a—da t—a—ta

d—e—de t—e—te

d—u—du t—u—tu

n—a—n l—a—la

n—e—ne l—e—le

n—i—ni l—i—li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声母“d t n l”,练习用“d t n l”与单韵母拼读音节

2、看图读带调音节。

教学重点:

练习用“d t n l”与单韵母拼读音节及看图读带调音节

教学难点:

练习用“d t n l”与单韵母拼读音节及看图读带调音节

课前准备:字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抽读字母卡片

二、学习新课

1、看图拼读带声调音节

(1)看吹笛子图

图上画了谁?他在干什么?

出示 d—i—di 指名拼读

拼读后练习直呼,出示 di 的四声,学生轻声自由练习读,指名读

练习用 di 的四声组词(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听到的音节。如:低个子 汽笛 抵抗 土地等)

(2)依次看其它图,教法同上

2、将图和带调音节对应起来

提问:闹钟在走时,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dida)

小朋友在赶猪时,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le)

小汽车的喇叭是怎样鸣叫的?(di)

拖拉机行进时,会发出什么声音?(tu)

引导学生连线。

三、巩固练习

1、打乱顺序读音节

2、游戏:“找朋友”读音节

【教学总结】

教完d t n l,有很多孩子对于b和d的音形还不能正确区分开来,我就引用了孩子学习b时的新方法——手型表示字母,左拇指向上bbb,右拇指向下ddd,通过做手势得以正确区分,这样孩子们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不仅记住了他们的形状,而且还激发了他们学习拼音的兴趣。

本节中n和l的`发音也是个难点,我根据n和l在口腔中发音的独特方式进行一个小小的口腔模拟实验:假设右手是舌头,左手是口腔中的上腭,利用手的变化来模拟n和l发音时口腔里的状态,让孩子更直观地体会n和l发音时的不同,体会鼻音的特殊发音方式。发音有困难的孩子在我的帮助下也能慢慢体会出n、l的不同。通过反复练习加深孩子的印象,让他们能做到通过“听”就能区分出n、l 。对于基础较差的孩子,我仍以鼓励的方式让他们多进行模仿练习,我通过减慢发音速度让他们体会字母发音的口型以及发音的部位,让孩子学习、模仿发音方法。在教学音节时,采用对比的方法分辨n、l与同一韵母拼读成音的细微差别。最后通过带调拼读,让学生联系一下生活中语言环境,从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加深对新声母的体会。如,n—ù→nù是发怒的“怒”,l—ù→lù是马路的“路”;n—ǚ→nǚ是女同学的“女”,l—ǚ→lǚ是旅行的“旅”。当孩子经过一番周折,终于会读了,我和孩子都露出了会心的笑容。我始终相信有付出就有回报。

当然,也有不足的地方: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需要时刻做出有效的引导、调控。特别是对于一些比较好动或特别内向的学生,还需多费苦心。

《(精选)语文教案9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