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用的中班科学教案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班科学教案9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班科学教案 篇1活动目标:
1、了解核桃等坚果坚硬的特点。
2、在游戏中感受科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核桃、开心果若干:若干种坚果图片
两把铁锤:剪刀、钳子、螺丝刀各一把
八宝粥空瓶子
《米奇妙妙屋》动画开头视屏:《小海军》的音乐
活动过程:
一、引出主题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玩米奇妙妙屋的游戏吧!
播放《米奇妙妙屋》的开头视频
师:今天米老鼠给我们带来了一样好玩的礼物,猜猜是什么?我们一起来喊出我们的咒语(哦土豆,哦土豆)
二、坚硬的核桃
1、出示装满核桃的盒子,教师摇动盒子,请幼儿听声音猜猜看里面是什么?
2、我们一起来说1、2、3、 打开
教师打开盒子,这是什么?它的名字叫核桃。
3、讨论:你们吃过核桃吗? 吃核桃是吃它的什么地方呢?(核桃肉)、
4、那今天来是就请你们来吃核桃,教师把核桃分给幼儿,请幼儿捏一捏、摇一摇,看一看、敲一敲
5、呀,核桃的壳好硬啊,那该怎么办呢?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打开核桃呢?(教师请幼儿将核桃先交给配班老师,先一起想想办法,配班教师将核桃一一砸开为下面的环节做准备)
三、想办法打开核桃
1、教师启发幼儿想办法,请幼儿自由讨论并发言 到底该怎么样打开核桃呢?我们来请米老鼠帮忙吧,看看它给我们带来什么妙妙工具呢?我们一起来喊出我们的咒语吧
2、出示PPT,有钳子、剪刀、螺丝刀,还有一样神奇的妙妙工具
教师介绍各种工具与幼儿讨论这些工具是否可以打开核桃,怎么样使用这些工具打开核桃呢?
3、点击锤子,原来今天神奇的妙妙工具是锤子
教师拿出锤子,展示给幼儿看,我们怎么样用锤子来打开核桃呢
4、哇,核桃终于砸开了,让幼儿轻轻地把核桃壳剥开,然后把核桃肉放进嘴巴里,嗯,吃起来香香的,脆脆的
5、让幼儿自己细心地剥核桃、吃核桃,请幼儿说一说核桃的味道
四、坚果游戏
1、除了核桃有坚硬的外壳,还有许多果实都有着坚硬的外壳,我们一起看看
打开PPT2,出示各种坚果图片,让幼儿分辨是什么,教师介绍各种坚果,说明各种坚果的食效。
(开心果:抗衰老,增强体质
花生:花生吃多了会引起消化不良,煮熟的花生营养比较好
瓜子:种类很多,这里有葵瓜子和西瓜子
核桃:补脑
板栗:防止高血压,老年人要多吃
杏仁:治疗咳嗽
腰果:可以炒起来吃,香喷喷的)
教师在最后点明:它们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坚果,它们都是硬硬的.,别看它们那么硬,经常吃坚果对我们的身体都有好处的。
2、这些坚果,除了可以吃以外,还可以用来做什么呢?(准备坚果做的乐器)
教师引导幼儿制作果壳乐器,教师引导幼儿将果壳装进八宝粥瓶子里,再摇起来会发出哗啦啦的响声
3、播放《小海军》伴奏,教师带领幼儿用果壳乐器随节奏的音乐打节奏
4、真好听,那我们下节课用我们装进做的果壳乐器再给音乐打节奏吧。
中班科学教案 篇2活动目标:
1、操作知道硬的东西掉在杯子里的声音响,软的东西掉在杯子里的声音轻;
2、能够使硬的东西掉在杯子里的声音变轻;
3、在游戏中,对声音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1、硬币,塑料块,小石头,毛线球,纸团,棉絮各人手一份
2、小猫杯每人一个
3、餐巾纸,棉絮,布
活动过程:
一、听声音,引入主题
教师让幼儿区分小猫杯声音的轻与响
师: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两种声音,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师:这是什么声音?
师:这两种声音有什么不同?
二、知道硬的东西掉在杯子里的声音响,软的东西掉在杯子里的声音轻
(一)介绍材料:棉絮,毛线球,纸团,硬币,塑料块,小石头
1、教师拿出小猫杯说:“小猫刚才跟我说它饿了,那该怎么办啊?”
(幼儿自由回答)
2、师:那我们一起去给小猫喂食物吧!看看老师都准备了哪些食物?
(二)提出任务:喂小猫时听听哪个掉在杯子里的声音响,哪个掉在杯子里的声音轻,待会儿告诉老师。
(三)幼儿尝试:喂不同的东西,听听声音的轻与响
(四)老师指导
1、哪个掉在杯子里的声音响,哪个掉在杯子里的声音轻
2、喂过的东西拿出来放到另一边
(五)教师小结
1、小猫吃的东西掉在杯子里的声音一样吗?哪个掉下去的声音响,哪个掉下去的`声音轻?
2、教师逐个演示(帮助幼儿回顾)
(六)进行分类(软、硬各一边)
1、提出任务:把掉在杯子里发出声音响的放在一边,声音轻的放在另一边
2、小结:摸一摸感受软的东西掉在杯子里的声音轻,硬的东西掉在杯子里的声音响
三、让硬的东西掉在杯子里的声音变轻
(一)提出问题:怎么使硬的东西掉在杯子里的声音变轻?
(二)教师演示:杯子里垫上一张纸巾,使声音变轻
(三)幼儿尝试也用一张纸巾使声音变轻
(四)教师拿出材料(棉絮、布)让幼儿用多种方法使硬的东西掉在杯子里的声音变轻
四、游戏《听一听》,分辨声音的轻与响
教师放一段音乐,当音乐很响时,幼儿的小手也要拍得响;当声音很轻时,幼儿的小手也要拍得轻。
中班科学教案 篇3目标:
1.通过实验,感知空气有压力。
2.在自由操作的过程中,产生积极探索的愿望。
3.知道实验的成败与操作方法的正确与否有关。
经验准备:知道空气无处不在。
物质准备:1.水盆、玻璃杯、乒乓球、泡沫小船人手一份。2.报纸人手多份。3.擦手布每组两条。
活动过程:
一、实验一:不怕湿的报纸。
1.幼儿认识材料:水盆、玻璃杯、报纸。
2.引题。教师问:“玻璃杯里有什么?”
教师将报纸塞入杯底,倒扣入水盆里,问:“报纸会怎么样?”
3.教师提出实验 ……此处隐藏1832个字……儿的.探索和发现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幼儿是学习的主体,他们选择探索活动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不可直接控制,而应以尊重和支持,引导幼儿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进行探究活动。所以,教师应该为幼儿提供一定的环境来鼓励幼儿积极探索。
小百科:太阳目前正在穿越银河系内部边缘猎户臂的本地泡区中的本星际云。在距离地球17光年的距离内有50颗最邻近的恒星系(与太阳距离最近的恒星是称作比邻星的红矮星,大约4.2光年)。
中班科学教案 篇8目标:
1.引导幼儿发现并了解水位高度与水柱喷射距离间的关系。
2.启发幼儿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合作能力。
3.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
准备:
1.可乐瓶若干,根据需要在每只瓶子上钻洞并用胶布封住,然后装上水。
2.小红旗和小黄旗每人各一面,蓝、红三角形若干。
3.用于加水的桶和杯子各一只,胶布若干。
4.用来测量水位高度的绳若干。
过程:
一、设置情境,激发兴趣
1.小朋友都喜欢玩水。今天我准备了一些瓶子,我们一起来玩喷水的游戏,好吗?
二、动手操作,交流经验
(一)进行第一个实验。
1、你们的桌子上都有两个瓶子,这两个瓶子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请
你和旁边的小朋友说说。
2、我听到大家都说得很好,现在请你们用胶布把洞口封住,然后加水到黑
色的线上。
3、果同时撕去洞上的胶布,你们猜一猜是黄色的水喷得远,还是蓝色的水
喷得远呢?在你认为喷得远的瓶子后面插上小黄旗,如果你认为它们喷得一样远,就在两只瓶子中间插上小黄旗。
4、(都做完了)现在请两位小朋友把瓶子放好,洞口朝前,用力把胶布撕开,然后把两个瓶子放在一起,仔细观察,在喷得远的瓶子后插上小红旗表示实验结果,观察自己的猜测与实验结果是否一致。
5、提问:怎么样?猜想结果与实验结果一样吗?那你们发现
了什么?为什么喷出的水会一样远呢?
6、师操作,验证结果。
7、请幼儿用绳测量喷水的洞口离水面的高度。
8、发现了什么?
9、师再次操作,验证结果。
10、出示总表,小结:水位一样高,洞口一样高,一样大,它所受的压力就一样,所以,喷出的.水就一样远。
(二)(出示有两个洞的瓶子)进行第二个实验。
1、师:看,这个瓶子有两个洞,如果同时撕去洞上的胶布,你们猜一猜哪个洞的水喷得远呢?在你认为喷得远的洞旁边贴上蓝色的三角形,如果你认为它们喷得一样远,就在两个洞中间贴上蓝色的三角形。
2、都做完了)现在请小朋友把瓶子放好,洞口朝前,用力把胶布撕开,仔
细观察,在喷得远的瓶子旁贴上红色的三角形表示实验结果,观察自己的猜测与实验结果是否一致。
3、提问:怎么样?猜想结果与实验结果一样吗?那你们发现了什么?
4、师操作,验证结果。
5、为什么下面的洞水喷得远?
6、小结:虽然,洞口一样大,但下面的洞比上面的洞低,下面的水就多,
压力就大,所以,下面的水就会喷得远。
(三)观看录象,拓展经验。
1、出示洞口一样高,一样大,但水位高度不一样的瓶子进行比较。
2、出示水位、洞口一样高,但大小不一样大的瓶子比较。
延伸:
出示洞口一样高一样大,但水位不同,并盖紧盖子的两只瓶子,请幼儿回
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做实验,看哪只瓶子喷得水远?
中班科学教案 篇9活动目标:
1、对电池产生兴趣,初步了解常用电池的外形特征和用途。
2、乐意参加安装电池的探索活动,感受成功的乐趣。
3、愿意与同伴一起操作、交流。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5、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活动准备:
常用电池若干个(1、2、5、7号)
大小不同的电筒若干个(分别使用1号、2号及5号电池)
录音机、磁带、黑猫警长图片
电视机、视频转换仪
活动过程:
一、通过观察、比较,了解常用电池的外形特征,尝试从多角度发现电池的差异。
1、幼儿观察操作材料:“桌子上有什么?”(电池)
“这些电池一样吗?”(不一样)
“它们有那些地方不一样?请你从篮子里分别拿两个不一样的电池来比一比,找一找。”
2、幼儿操作,教师引导幼儿从不同角度去比较,鼓励幼儿与同伴一起操作、交流。
3、幼儿交流。
“你们发现这些电池那些地方不一样?”
师生共同小结:我们发现这些电池的颜色不一样,大小不一样,粗细不一样…
“这些电池有没有一样的地方?”
师生共同小结:这些电池的一头都有一个小帽子,另一头都是平的或是凹进去的。
二、初步了解电池的用途,并探索为大小不同的电筒安装电池。
1、教师提问:“这些电池有什么用呢?”
引导幼儿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讲述,了解电池的用途(能让电筒亮起来;让电动玩具动起来;让录音机响起来…)。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录音机里装电池的情况,并放录音让录音机响起来,引起幼儿安装电池的兴趣。
“刚才是谁呀?”(黑猫警长)
“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吗?怎么帮?”
教师提供不同型号的电筒,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自由选择、自由操作安装电池,让电筒亮起来。
3、幼儿操作结束,教师组织:“请装好电池的小朋友赶快把亮起来的电筒去送给黑猫警长!”(教育幼儿要节约用电)
4、请幼儿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并一起讨论操作中遇到的问题。
“你是怎样装电池的,电筒才会亮起来?”
教师针对幼儿的操作情况,举典型事例。
5、师生共同小结:电筒的大小不同,它们也需要大小不同的电池,大电池装在大电筒里,小电池装在小电筒里。为电筒安装电池时,要让电池上有小帽子的一头先放进去,第二个电池也是一样,然后盖紧盖子,打开开关,电筒就会亮了。
6、再次放录音,结束活动。
延伸活动:
1、让活动中没有正确安装电池的幼儿继续操作练习。
2、在日常生活中继续寻找使用电池的物品,并尝试自己安装电池。
3、环保教育:不乱扔废旧电池。
教学反思:
教师要不断锤炼自身的刺激能力,如独具特色的肢体动作,极富渲染的表情神态,变化多端的语言声调等,这是实现教学方式刺激性的基础。因此优秀的教师应该时刻关注孩子的肢体、眼睛、嘴巴,了解孩子的内心状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