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小学美术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美术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美术教案1教学目标:
1.培养创造力审美情趣
2.掌握绘画的方法和造型的技巧
重点:
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难点:
掌握写生的绘画方法
教具:
范例、录像
教学活动:
一、导入:
同学们,五彩斑斓的编钟,沉静如水的古筝,金光灿灿的管乐,
造型幽雅的提琴┄┄你能告诉老师你所了解的乐器吗?
你能说一说吗?
出示图片
你看,会唱歌的.乐器,
家族成员多,模样很美丽。
二、出示课题:
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录像,大家想看看吗?
那位同学有了灵感?
谁能说一说,
你学过乐器吗?你最熟悉那些乐器?你最喜欢那些乐器?为什么?
三、你想不想看看别的同学画的乐器?
你发现了什么?
你觉得他们的绘画那些地方吸引你?
四、你想不想也来画一画这些可爱的乐器?
作业选择:
1.你最欣赏那些美丽的乐器?从造型、色泽等方面讨论一下:它美在哪里?
2.画出你最喜欢的乐器,也可以描绘人们正在演奏的样子。
3.开个小小展览会,看谁的画最受欢迎,说一说为什么。
小学美术教案2活动目标:
尝试运用推平、捏、压、搓等方法表现物体的细节。
活动准备:
各色彩泥、肥皂盒、海绵宝宝图片、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师:小朋友,你们看,圆圆的眼睛,大大的嘴巴,这是谁呀?他就是我们的好朋友,海绵宝宝!
二、了解不同的脸部表情。
1.师:看,海绵宝宝他是什么表情呢?你能选一个图片来说一说吗?
2.教师分析各种表情他的五官特征:开心:他很开心,你看他的嘴巴像一个弯弯的月亮,眉毛往上扬还是掉下去的?……
3.教师小结:海绵宝宝真是个表情丰富的宝宝,你们喜欢他吗?
三、幼儿探索海绵宝宝的做法
1.师:你们想有个自己的海绵宝宝吗?今天张老师就做了一个海绵宝宝。小朋友们看看老师的海绵宝宝是什么表情啊?他的眉毛是什么样的?他的眼睛呢.....
2.教师示范,让幼儿仔细观察,并尝试自己动手
师:首先我们取一块黄色的泥,用推平的方法,给肥皂盒先穿一层衣服。哎呀,我一用劲,盒子就凹进去了,有什么办法可以让我们在推泥时,盒子还是好的呢?我来告诉你们吧,我们把两个手指头从盒子的`开口地方伸进去,用手指头抵住盒子,这样我们另外一只手在外面推泥的时候,盒子就不会凹进去了!现在请小朋友们也做一个海绵宝宝的身体吧!
3.近一步引导幼儿在此基础之上增添五官
师:小朋友们看看他还少了什么?
师:现在你们用泥给海绵宝宝添上一个和别人不一样的表情,好吗?
四、评价作品。
让孩子说一说自己的海绵宝宝的表情和可能发生的事情。
小结:你们喜欢自己的海绵宝宝吗?老师今天啊要给你们打满分,因为我们用自己能干的小手把废旧不用的肥皂盒变成了可爱的海绵宝宝!
小学美术教案3课题:万花筒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设计应用
教学目标:
1、了解万花筒的图案是对称的,并能描述它的对称方式。
2、用绘画,剪纸,拼贴等方式表现类似于万花筒的图案。
3、试着按自己的设计来表现色彩。
教学重难点:
1、能否表现对称的图案。
2、能否用“先设计一个花样再复制”的思路来设计对称的图案。
3、能否表现记忆中的色彩的感觉。
教具学具:彩色纸,剪刀,绘画笔
教学过程:
1、引导阶段
让学生看看万花筒然后讨论:万花筒里的“花”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观察万花筒的花样是如何对称的。
引导学生观察万花筒中最亮的那个六角形图案,它是由六个三角形组成的。其中有一个三角形的花样是真实的。其余五个都是镜子反射出来的,它们都是相同的并且围绕一个中心点对称。
2、发展阶段
我们要创作一个:“真实的'”三角形花样,可以剪,可以画;再制作其余五个“镜子里的”花样,组成要做的图案。
然后思考用什么方法使图案对称。(将纸叠在一起剪,用印的方法来画……)
色彩也是考虑的一个方面,可以让学生再一次观察万花筒,将其中认为最漂亮的一个色彩组合记住。并且将它表现出来。
3、收拾与整理
学生应该已经习惯将剪下的纸屑放在纸篓中。那么结束时只要再检查一下周围是否有纸屑就可以了
小学美术教案4一、教学设计与教学活动
本课是以学生讨论和发表见解为主的“现代主义绘画大评说”。在本单元的主题教学中,我们作了一系列观念和欣赏的铺垫,进行了特殊技法和抽象绘画的体验,理解了抽象美感和形式美规律。最后围绕“现代主义绘画是‘皇帝的新装’吗?”这个挑战性问题展开讨论和思考,使探索内容与学生求知心理之间产生一种不协调,引导学生在课后主动查找资料,结合自己的观点进行分析与解释,体现了探索的渐进过程,探索是基于问题发现和解决进行的,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由组合,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自主学习,包括学生自主选择教学内容、制定教学方案、设计教学活动与策略、组织课堂教学以及评价教学效果等。
(一)教学方案设计(二)教学活动
1.有备而来的学生主题发言。
本课的主题发言沿袭每次轮换两位学生的常规,这样可以拓宽教学活动的空间,轮到发言的学生作了认真准备,利用课余时间收集了翔实的资料和图片,制作了精美的多媒体演讲稿,发言观点鲜明,有一定的深度,他们之间个性观点的碰撞,激发了学生探究和发表的积极性。
2.利用网络平台的小组讨论和发言。
为了充分利用特有的信息和网络优势,我们重组了适合电脑房的讨论小组,注意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作用,引导学生根据各自的特长合理分工,讨论增加了即时利用局域网美术资源库和互联网查找资料的环节,并选派一位学生担任“书记员”,用文字记录和整理发言内容,并通过教室网络进行交流和传播,丰富了学习交流的方式。
讨论后,每一个小组都 ……此处隐藏12831个字……)
(2)盘筑器皿坯体。(将搓好的数根泥条,沿着底面的边缘进行盘筑,按顺序粘接好每一根泥条。)
(3)装饰整理作品。
三、作业要求。
运用泥条盘筑的方法,制作一个有趣的手形或足形器皿。
学生练习,教师个别指导。
四、课堂小结。
评议学生作业,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谈感受;
根据学生要求,收集作品烧制。
教材文字提示:
泥巴可以手捏成形,还可以搓泥条盘筑。瞧,用泥条盘筑的人物、动物、器皿……多可爱!你也来试试。
提示:将泥条提起向上盘,每盘一圈,用手指轻轻按压,让泥条粘接牢固。
活动:将泥巴搓成条,盘筑一个自己喜欢的形象
小学美术教案14本课在教学中应突出游戏性和趣味性,让学生在玩与交流的探索中,增强自己的想象力表现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学目标:
1、学会用情趣化的点、线、面去表现地图的方法。
2、主动探索、尝试、表现,拓宽思维空间,掌握运用多种手段来表现的技巧。
3、认识地图的真正价值,在相互欣赏交流、中提高学生的声没能力、焦急能力和游戏能力。
重难点:
培养法学生想象力和表现力,利用点、线、面和手工制作手段等美术语言创作自己满意的地图;学生在表现中如何能够画出地图的标识物;如何引导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表现力;如何拓展学生的表现手段和创新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范图,道具等。
学生:制作材料及工具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x游戏导入,激发情趣。
教师扮演外地游客到南京,想同学打听去中山陵该怎么走?中山陵幽深们好看的景点?请学生回答,学生可做两种表述方法,一种是以语言表述,一种是以地图来表述。地图最明了直接,能激发学生探索画地图的兴趣,从而导入本课学习内容。
x欣赏地图,理解要意。
教师出示几幅地图,其中有实录性和情趣化地图,实录性地图和情趣化地图,实录性地图是根据地形、地貌而绘制的平面比例地图,教师可借此讲解一些简单的地图知识。而情趣化地图是根据大概的地形、地貌进行情趣虾、形象化的绘制,对儿童来说,是一种游戏和生活尝试。这里教师对情趣化地图的表现特点作出激发、引导。
x回忆想象,情趣表现。
教师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环境和熟悉的场所进行回忆,请小组同学相互说说有趣的景物和线路。请几位同学代表到讲台前把这一概况向学生介绍,并能在黑板上作简单的'线路绘制。教师引导学生不仅能够把线路画出,还应该把线路旁的重要景物表现出来。可加入个人情趣化内容,使地图有趣、好玩、有个性。提倡学生之间合作,在表现地图的过程中,可边讲边画,边想边画,着色大胆,线路清晰,力求有趣。
x借图神游,情趣。
学生把地图画好后,邀请几位学生到讲台前,讲解自己有趣的作品,还可以以一位“导游”的身份带领全班学生进行游玩参观。本环节以集中评点、生生互评、师生互评为主,应把地图的情趣化作为的重点。
x课后拓展,收集资料。
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后进行实地观察,看看自己的地图与此有无区别,需要作何更改?要求对这一场景进行认真观察,收集资料和媒材,为下一课作准备。
第二课时x实录景象,引发感知。
教师可以在课前收集好地方风景航拍带和小动物生活环境带供学生观看,让学生直观感知,对家乡的地形、地貌、名胜古迹、现代建筑产生热爱之情,对小动物生活环境产生情趣性的探索。
x欣赏范作,了解方法。
教师出示范作:一件是趣味性的“沙盘”,一件是想象性的“沙盘”,另一件是情趣化的地图(绘制)。让学生仔细观察欣赏,通过观察,初步了解地图的制作方法,一些较难处理的地方教师应作讲解示范。
x想象表述,合作表现。
教师引导学生对自己喜欢的场景、线路作一表述,并加入想象的内容。也可以将梦中、书中感受到的场景或小动物生活场景作一表述。教师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学生运用合适自己个性的美术语言和制作媒材进行大胆表现,提倡小组合作、探究,力争制作或绘制一件富有情趣化、创造性的地图。
x展示作品,游戏。
学生作品制作好,开展“地图评选大赛”活动,学生可把自己地图的制作方法、内容、情趣及自己的想象、愿望向同学表述,生生互评,教师点评,是作品的魅力得到展现,不足之处得到完善。鼓励表现进步的、有个性的、有创造力的作品,学生在欣赏、中得到提高,兴趣倍增。
x课后拓展,树立理想。
课后引导学生围绕自己的来写一故事,能够为家乡的发展前景作一构图,树立远大的理想,立志为家乡的发展做出贡献。
小学美术教案15一、教学目标:
1、欣赏适合纹样,感受适合纹样的艺术特色,了解适合纹样的不同样式及构成特点
2、学习适合纹样的设计方法
3、通过学习、了解适合纹样在生活中的运用,提高美化生活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适合纹样的不同样式,构成特点及设计简单的'适合纹样
2、难点:运用点线面的组合、色彩的合理搭配,表现出丰富多彩的适合纹样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课前准备:(学生)绘画用具、各种纸张等
(教师)课件或视频、范作、图片和实物等
五、教学设计:
1、欣赏导入,引出课题
(1)欣赏生活中的适合纹样。说一说:你还在生活中见过哪些适合纹样呢?
(2)揭示课题:《适合纹样》
2、观察分析,研学新知
(1)欣赏适合纹样作品,说一说:什么是适合纹样?
(2)欣赏适合纹样作品,小组讨论:适合纹样的构成形式有哪些? 对称式:纹样上下或左右相同,同形同色,整齐稳重
均衡式:不对称,纹样不同形、不同色、自由活泼
向心式:纹样由外往中心排列
离心式:纹样由中心往外排列
旋转式:纹样由中心顺时针或逆时针扭曲
(3)欣赏同龄人作品,学习作品优秀之处。提问以下适合纹样运用了哪种构成形式?
(4)提问:你知道如何创作适合纹样吗?
3、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1)选择一个形状和纹样素材,设计适合纹样
(2)也可以为一件生活用品设计适合纹样
(3)提示
①适合纹样与里面的纹样要适合外形,即使去掉外形,仍能显示出原来的形状特点
②纹样绘制时要注意色彩的关系,如对比与和谐
4、展示评价,拓展延伸
(1) 举办“适合纹样欣赏会”,请学生将自己创作的适合纹样作品贴在黑板上
进行自评,互评。
(2) 教师以恰当的语言对适合纹样和学生作品进行小结,引导学生加强在生活
中观察与运用适合纹样,提高美化生活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