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班教案(精选)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班教案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中班教案 篇1活动目标:
1.知道常见的感冒症状,对发病原因有粗浅的认识。
2.了解感冒带给人的不愉快感受,乐意积极预防感冒。
3.掌握一些预防感冒的方法,学会照顾自己,避免感冒。
4.了解主要症状,懂得预防和治疗的自我保护意识。
5.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活动重难点:
掌握一些预防感冒的方法,乐意积极预防感冒。
活动准备:
PPT课件、动物头饰、预防感冒图片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老师扮演狗妈妈,带领狗宝宝去动物新村找小动物们玩。
师:老师是狗妈妈,那我的狗宝宝在哪儿?
(1)到小猫家,发现小猫咳嗽、流鼻涕,因为白天出去玩的时候衣服穿得薄,回家的时候没有及时换衣服。
(2)到小兔家,发现小兔发烧了,因为晚上睡觉的.时候蹬被子,所以着凉了。
(二)讨论感冒的症状及原因师:这些小动物都感冒了,宝贝儿们,你们感冒过吗?那你们感冒时都有哪些症状呢?你为什么会感冒呢?感冒时你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师:既然小朋友们都知道感冒了会发烧、流鼻涕,那么如果老师给你们一些图片,你们能辨认它们中哪些是感冒症状吗?
老师展示图片,让幼儿辨认哪些是感冒症状图片。
(三)学习预防感冒的方法电话铃响,大象伯伯说要来给宝贝儿们说说怎样预防感冒。
师:大象伯伯说最近动物新村里流行感冒,所以要来为我们讲讲怎样预防感冒。妈妈现在就去迎接大象伯伯。(老师扮演大象伯伯)大象伯伯(老师饰)一边出示图片一边讲解预防感冒的方法:
①注意气温变化、适时增减衣服。
②注意锻炼身体,身体健康能抵抗疾病。
③注意卫生,不到病人的家里去玩,要经常开窗让空气流通,感冒流行季节可以经常吃点大蒜、预防药等,冬天外出要戴口罩。
(四)学习预防感冒的儿歌勤洗手,多通风,人多不去凑热闹。
多喝水,睡眠足,瓜果蔬菜牛奶好。
天冷及时添衣服,预防感冒要记牢。
活动延伸:
开展美术活动《感冒预防我知道》。
中班教案 篇2活动目标
1、通过纸箱的各种玩法,锻炼孩子爬、跑、钻的'能力。
2、在游戏中培养孩子创造能力,发展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同时培养幼儿团结互助的。
活动准备 在C区地垫上放有大小纸箱若干个。纸箱上都挖好了洞,让幼儿把手伸出来。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模仿机器人做准备活动。
二、纸箱游戏:百变纸箱。
地垫上放了很多纸箱,教师告诉小朋友今天用纸箱来做游戏。
玩法一:我是机器人。
出示纸箱,请幼儿套上纸箱模仿机器人走路。小纸箱一个人玩,大纸箱可以几个人玩,小朋友自由选择伙伴玩。
玩法二:穿山洞。
请小朋友将纸箱一个一个连起来,象一列火车,然后请幼儿一个一个从纸箱的一头爬向另一头。
玩法三:开小车比赛。
将小朋友分成两组,小朋友站在纸箱里,用双手拿起纸箱跑向终点,先到为胜。
结束活动
听音乐做放松活动。
中班教案 篇3教材分析:
诗歌《蹦蹦跳》是一首充满童趣的小诗,符合中班幼儿的理解水平。诗歌语言简练,富有节奏,通过简短的几句,把小动物的动作形象地描绘了出来。整首诗歌读来朗朗上口,从中可感受到生动的游戏趣味,带给幼儿一种活泼美好的精神感受。
活动目标:
1. 引导幼儿感受并理解诗歌,并能用恰当的语言、动作表现自己的理解。
2. 鼓励幼儿模仿诗歌句型说一名话,大胆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象。
3. 培养幼儿乐意倾听别人讲述的习惯。
活动准备:
1、电脑课件《蹦蹦跳》
课件说明:
按“开始”按钮进入主画面,主画面四个按钮内容为:
“蹦跳”钮:结合儿歌内容的相关动画。
“儿歌”钮:与儿歌相关的四个动物,借此画面帮助幼儿记忆儿歌。
“动物”钮:引导幼儿根据画面提供的各种动物进行儿歌仿编。
“游泳”钮:以游泳为主要内容的动画。这是开放性内容,让幼儿模仿《蹦蹦跳》进行有关“游”的仿编学习。
2、青蛙、白兔、袋鼠、麻雀头饰若干个。
活动过程:
一、谈话入课题。让幼儿说说自己喜欢的动物,并介绍它形象的动作特征。
师:“小朋友,听说你们都很喜欢小动物,是吗?那请你与好朋友交流交流,你都喜欢哪些小动物?它会做些什么动作?”
二、欣赏诗歌。结合播放课件,让幼儿理解、感受诗歌。
1、播放课件“蹦跳”中“青蛙捉虫”的一段。
(1)看!谁来了?在干什么?它是怎样捉害虫的?
(2)启发幼儿模仿青蛙蹦蹦跳动作,边学说“小青蛙,蹦蹦跳,捉害虫,吃个饱”。
2、播放课件“蹦跳”中“小兔采蘑菇”的一段。
(1)师:“小白兔,蹦蹦跳,在干什么呢?”引导幼儿大胆表达自己所观察到的情景。
(2)让幼儿仔细观察,小白兔跳到山前干什么,跳到山后干什么?
(3)师幼一起学做小白兔,边念边跳“小白兔,蹦蹦跳,跳到山前采蘑菇,跳到山后吃青草。”
3、师:“看,还有谁也在蹦蹦跳,它们蹦蹦跳在做什么呀?”。播放课件“袋鼠、麻雀蹦蹦跳”的一段。
(1) 唷,原来是谁在蹦蹦跳?
(2) 教师模仿小袋鼠头一伸一缩,让幼儿说说大袋鼠袋袋里的小宝宝在干什么?
然后模仿练习“大袋鼠,蹦蹦跳,袋袋里的小宝宝,探头又探脑。”
(3) 小麻雀,蹦蹦跳在干吗呢?请个别幼儿模仿练习“小麻雀,跳到枝头唱个歌,跳到地上做做操”的动作,然后集体模仿练习。
4 、播放“儿歌”钮内容,借与儿歌相关的四个动物画面,帮助幼儿记忆儿歌。
引导幼儿边看动画边同老师一起朗诵诗歌。
三、儿歌表演。请幼儿挑选自己喜欢的动物头饰戴上,说到哪种动物,就请戴该头饰的幼儿进行表演。根据幼儿兴趣,可互换角色头饰再继续诗歌表演。
四、仿编活动。
1、会蹦蹦跳的`动物还有好多好多,你知道还有谁也会蹦蹦跳呢?在幼儿讨论后,播放“动物”钮的内容,让幼儿观看。
2、请幼儿选择自己喜欢 ……此处隐藏1196个字……规律铺成的,小朋友看一看有什么规律?请你按照规律帮兔妈妈铺路。(正方形—三角形—正方形—三角形)
帮助兔妈妈修建家园
①教师引导幼儿发现规律,请小朋友按照规律操作。
教师提出操作要求:
A:按规律进行操作。
B:小朋友要共同使用材料。
②幼儿分组操作
第一组:修补栅栏——为幼儿准备两种颜色的栅栏,请幼儿按颜色有规律排列。
第二组:种花——为幼儿准备两种颜色的花,请幼儿按颜色有规律排列。
第三组:粘彩砖——为幼儿准备2—3种颜色长方形彩砖,请幼儿分别按不同难度进行操作。
第四组:串彩环——为幼儿准备2—3种颜色彩纸,请幼儿根据提示按不同难度进行操作。
第五组:串项链——为幼儿准备2种形状的彩珠,请幼儿按形状进行操作。
第六组:修补窗帘——为幼儿准备2种颜色的材料,请幼儿按颜色进行操作。
重点指导:重点指导粘彩砖的幼儿能按要求有规律的进行操作。教师给幼儿一定的提示,并按能力进行分组,能力弱的幼儿按两种颜色(红—黄—红—黄),能力强的幼儿按三种颜色(红—黄—蓝—红—黄)。
4、教师小结,师幼合影留念。
“兔妈妈今天真开心呀,感谢小朋友们对兔妈妈的帮助,把我的家按照我喜欢的规律修建,让我的家又重新回到了以前的样子,兔妈妈的家刚刚修建好,没有什么可以送给小朋友的,那我们就在重建的家园前合影留念吧。”
活动延伸:
1、美工区:提供彩环及操作卡片,让幼儿按照颜色规律制作。
2、益智区:按提示有规律的串项链、串彩环。
3、建筑区:按一定的规则进行插塑。
4、户外活动时或回家后观察发现生活中有规律的物品,与小伙伴们一同分享。
《帮助兔妈妈》课后反思
1、 情境创设更适合小班幼儿
活动除执教教师外,又出现兔妈妈的角色,一下子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激发了孩子帮助兔妈妈的情感。
2、 验证过程体现了孩子的自主性
验证过程幼儿的自主性凸现。本次活动老师能给予孩子自己查看,利用同伴的力量共同改正,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判断能力、合作能力得到了提高。
3、 孩子的情感充分得到了张扬
本次活动的情感主线是帮助兔妈妈,在一系列的问题情景中,孩子们自然而然的产生了帮助别人的'欲望,在整理房间、收拾玩具、请兔妈妈坐上汽车上医院等情景中孩子们那帮助别人的快乐情感获得了满足。
有待研究问题:
1、 情景创设了小兔的家,但是家的感觉、氛围还不够,家中的摆设、衣服的摆放与真实家庭中的具体情况更接近的话则更好。
2、 活动中在幼儿积累生活经验的过程中还可以渗透数活动中的方位概念(上下、里外等);在整理物品的过程中还可以出现配对等要求,给予孩子更高的挑战目标。
中班教案 篇7活动目标:
1、 能在老师指导下完成作品,体验成功的乐趣
2、 发展幼儿动手及看图示操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手工材料,剪刀,浆糊等。
活动重难点:乐意动手制作,体验成功的乐趣。
活动过程:
一、谈话:
你们吃过面包吗?今天我们就来制作一个面包房子。
二、教师示范:
1、先剪下房子图案,沿实线分别剪出房子的两扇门。
按虚线折叠好房子,并粘贴好。
2、剪下图案1.2折叠好,然后粘贴到房子门后。
3、示范游戏:打开面包房的门,面包就出来了。
三、幼儿制作:
1、老师指导能力弱的幼儿完成作品。
2、请能力强的孩子边看图示边制作。
3、请先做好的孩子玩“面包房”的游戏。
﹙两两合作,一个孩子当面包师傅,烘烤面包,一个孩子当顾客,来买面包﹚
四、评选“优秀面包房”。
“面包房”要进行一个评选,选出最优秀的面包房,这个面包房要干净,剪得光滑受顾客的欢迎。
教学反思:
本活动对于幼儿来说,很有吸引力,首先一开始孩子对面包感兴趣的,那面包需要放在面包房里做,奇怪了那面包房是怎样的呢?带着好奇心,前面环节完成得很顺利。在第二环节我重点讲解剪出房子两扇门,孩子们听得很认真。在幼儿操作时,引导能干的孩子自己看图示一步步的做下来,独立完成作品,能力弱的`幼儿不懂就问,加上也很积极去操作,也很快完成了。而在操作中看来他们还是难在最后糕点纸条的折叠,看不懂图示,这是活动准备的不足之处,没有细致的讲解,更没有抓住难点。
中班教案 篇8活动目标
感知噪声是人们制造出来的,初步了解怎样创造安静环境的基本知识,教育从自身做起,不大声吵闹,减少噪声。
能判断某些行为对环境的影响。
用图示方法表现噪音。
活动准备
人手一张记录纸。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题
老师最近买了个能录音的MP4(出示),就用它录制了两段声音,你们想听吗?请你闭上眼睛,静静的走进声音的世界。(播放声音:一段是天籁之音,一段是各种各样的噪音。)
(一)听了这两段声音,你有什么感受?(幼儿交流)
幼儿A:装修房子,电锯天天发出刺耳的噪音、机器响声、电钻、锤子发出的声音让人很烦燥。
幼儿B:许多小朋友的嘴巴在呱啦呱啦的讲话。嘈嘈的,大声嚷嚷,使咽喉发炎。
幼儿C:有旋律的那段音乐很安静,让人听了很舒服,心不烦了……
(二)师:还有哪些声音会给我们环境带来不好的影响呢?
幼儿A:小朋友们在班上大声的讲话。
幼儿B:开电视机的声音太大。
幼儿C:我爸爸的汽车的喇叭声音很难听,不能乱响汽笛的。
二、创造安静 避免噪音
如果把分贝数看作耳朵的温度数,那么85分贝是耳朵在没有保护的情况下能够容忍的最高噪音。噪音既然让人这么不舒服,那我们应该怎样创造安静的环境,避免这些噪音呢?
幼儿A:我们要想办法来保护自己的耳朵,可以到药店买一副耳塞。
幼儿B:可以在公共场所粘贴“禁止喧哗”的告示牌。
三、以图表示听到的噪音
将幼儿带到托班,把所听到的噪音以图示的方法表示出来。
四、交流
你是以什么图示来表示,为什么?
(一)幼儿A:老师搬动桌子的'声音,我画了张桌子,在桌脚下方用波浪线表现发出来的声音。因为搬动桌子时,桌子会发出刺耳声音,所以我就在桌脚下画上波浪线。
幼儿B:小弟弟哭的声音,我画了张流泪的脸,嘴巴张的大的,再嘴巴周围用短的直线来表现哭的噪音。……
(二)将幼儿分成5组自由交流。
活动延伸
请家长配合,引导幼儿从自身做起,不大声吵闹,减少噪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