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班教案【实用】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班教案9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班教案 篇1活动目标:
1、通过指印的添画,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培养幼儿对创造性艺术活动的兴趣。
2、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3、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活动准备:
视频转换仪、印泥、抹布,卡片纸、勾线笔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今天有这么多客人老师来看我们小朋友上课呀,来,赶快和客人老师打声招呼,客人老师好!好,赶快找个位子坐下来,我们一起来玩个手指游戏吧!
你拍一,我拍一,一个娃娃开飞机;你拍二,我拍二,两个娃娃打电话;你拍三,我拍三,三个娃娃吃饼干;你拍四,我拍四,四个娃娃写大字。
二、印指印
1、出示印泥,引起兴趣。
师:猜一猜,这是什么呀?(印泥)这是我们玩印章的印泥。今天我们就用它来印指印。
2、教师示范指纹印的步骤,提出要求。
师:用一个手指头,其他手指不要弄脏了,待会儿我们还要画画呢!我呢就选大拇指,蘸上印泥,印在纸上,轻轻往下压一压,不要移动哦,不然印出来的指印就会不清楚了。
师:一个圆圆的指印出来了,真有趣!(高兴拍手)让我再来印一个吧!蘸上印泥,印在纸上,轻轻往下压一压,印完了。(边擦手边走)师: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两个指印是不一样的'?一个是(手势)椭圆形的,一个是圆圆的,圆圆的这个是我竖着印的,椭圆形的这个?(横着印的),所以印出来是不一样的。
3、幼儿操作。
师:你们也来试试,印在卡片纸的第一页上吧,赶快试试吧!
三、想象并添
1、第一次并添画
(1)教师示范一个指印的添画,引导幼儿想象。
师:印好了吗,快点来看顾老师要变魔术了!***我要变魔术咯!这两个圆形的指印让我想到了许多有趣的东西, (拿出笔,边说边添。)我要让它变变变,变成什么了?(滑滑梯、小勺)还像什么?我看呀,还像一根火柴棒、一个篮球架、还像一个音符,你们觉得呢?再变变变,又变成什么了?(一个小人)师:我添上了一根线就把一个指印变成了一个滑滑梯、小勺,我又添了几笔就把一个指印变成了一个可爱的小人,真好玩!
师:小朋友想想、简单的添上一笔或几笔你能把一个指印变成什么?
师:你来说***,***你来试试,你、你、你。
(2)幼儿添画,教师引导。
师:哦,原来我们只要简单地添上一笔或几笔,就能把一个指印变成这么多有趣的东西,那让我们也来做一回魔术师,在指印上添上几笔把你们想的变出来,好吗?记住了哦是简单的添上一笔或几笔,快去试试吧!
(3)幼儿介绍一个指印的添画。
师:都变出来了吗?(在收起来的时候拿两副作品)我们一起看看大家都变出了什么?一起说变变变,(视频展示)***变出了什么?这是***变的,变出了什么?还有谁谁愿意把你变的展示给大家看看?我请***,你把指印变成了什么?(视频展示)
2、第二次想象并添画
(1)重点讨论两个指印的组合添画。
师:(老师走到***处)我还发现***把两个指印连在一起变成了一个小动物,(视频展示)看看,变成了什么?(视频展示)圆圆的脑袋和身体,真像!***你真棒!
A、连在一起的两个指印师:***把两个指印印在一起变成了小鸡,你们可以把两个连在一起的指印变成什么?他们是这样连的:(手指视频)想想看。师:你来变变看(生添画)我帮你变。
B、不连在一起的两个指印师:两个连在一起的指印可以变成……那么,如果两个指印不连在一起,他们是这样的:(手指视频)你又可以把它变成什么?
(2)简单讨论多个指印的组合添画。
师:刚才我们把两个指印连在一起变成了许多东西,那可不可以把三个四个、五个、甚至很多个指印放在一起变成一样东西?(光说不画)师:请你说说看。
师:刚才老师发现有个小朋友把变成了毛毛虫,看,有趣吗?
(3)幼儿进行两个指印或多个指印的添画。
师:我知道小朋友想得都很有趣,把卡片纸打开,想一想要变什么,需要几个指印,再印上指印,把它变出来,开始吧。
3、幼儿交流自己的指印想象画。
师:谁来说说你用几个指印,变出了什么?我发现你们都想来说,那就去说给客人老师听吧。
中班教案 篇2教材分析:
这是一节中班艺术领域的音乐活动课,教材选自于奥尔夫音乐。喜欢音乐是孩子们的天性,生动有趣的音乐活动更能够激发她们的兴趣,4岁左右的幼儿开始进入“形象期”,他们对鲜明而有特点的节奏具有浓厚的兴趣,而节奏活动正是幼儿阶段主要的音乐活动。我们班的孩子对各种声音的认知已经有了一定基础,我将音乐教育渗透到一日生活中,所以我班的孩子对音乐具有一定的感知能力,但对三拍的节奏型还存在一定的欠缺,于是我通过活动课《快乐的小闹钟》让幼儿感知掌握三拍节奏型。我运用形象生动的音乐图谱和乐器,借助于多种感官,以鼓励、赏识的的方法来调动幼儿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幼儿愉快地投入到整个活动中,从而达到预期目标。
本节活动的重点是幼儿能够倾听音乐,感知闹钟指针摆动三拍后会出现闹铃的规律,并会打出音乐中的节奏;难点是感受音乐的同时能用乐器表演出音乐中的节奏。
活动目标:
1、倾听音乐,感知闹钟指针摆动三拍后会出现闹铃响的规律。
2、能用乐器演奏音乐中闹钟指针摆动的声音和闹铃响的声音。
3、在音乐活动中感受音乐带来的积极情绪。
活动准备:
小闹钟一个,上课所需音乐,乐器:响筒、手摇铃,用废旧物制作的音乐图谱:小手和电话线。
活动过程:
一、随音乐进入活动室,成半圆坐下
师:来孩子们让我们听着音乐快乐的跳舞吧。
二、出示小闹钟,引出活动内容
(一)引出活动主题小闹钟
(在幼儿刚坐稳时,小闹钟发出响声)
师:咦?让我们看看这是什么发出了响声啊?
师:哦原来是小闹钟,我们看看小闹钟里都有什么?(引出指针)
师:来让我们听一听小闹钟的指针在摆动的声音吧?(播放音乐)
1、感知小闹钟摆动的样子
师:小闹钟的指针在摆动的时候会发出 ……此处隐藏4071个字……样各种食物都要吃。
2、出示互动墙面"我们爱吃的食物"大表,教师组织幼儿交流最喜欢吃的.食物,并将最喜欢吃的食物粘贴在互动墙面上。
"我们爱吃的食物"大表中,教师和幼儿共同统计出哪些食物是幼儿最喜欢吃的,多少幼儿爱吃这种食物。教师引导幼儿讨论:"爱吃的东西能不能吃很多?""哪些东西要少吃?"
3、老师向幼儿介绍各种食物的营养成分。(蔬菜和水果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含有从其他食物中补充不到的营养成分。并且有预防和治疗疾病的功效。)总结:不同的食物有不同的营养成分,吃不同的食物就能获得不同的营养,有了丰富的营养,身体才能更加健康。
四、延伸活动家园配合
1、让家长记录幼儿饮食情况,反馈给老师。
2、根据记录情况,开展"不挑食的好孩子"颁奖会,可以邀请家长参加,鼓励挑食的孩子做到各种食物都要吃,养成不挑食的好习惯。
中班教案 篇8教学目标:
1、感知人的多种情绪,能与同伴交流、分享让自己高兴的办法。
2、乐意用语言、动作等来调整自己的情绪。
教学准备:
课件、视频转换仪、幼儿画册
教学重点:表述不同表情的心情。
难点:调整不良情绪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感知人的多种表情
1、从幼儿自身说起。提问:小朋友,你们有高兴、伤心、愤怒害怕的时候吗?请你说一说这个时候,你的表情是怎样的?(请孩子做一做、教师同时出示相关图片)
2、观看课件,感受不同的情绪:
(1)小朋友,你们看看,这些小朋友他们是什么心情?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2)除了这些,我们还会有什么样的情绪和表情呢?(着急、平静、忧愁等)
二、交流《我的开心法宝》,说出自己排除不愉快情绪的方法。
“小朋友们,你们最喜欢哪个表情,为什么?”引导幼儿说出自己最喜欢的表情。
“小朋友们,那么怎样来把不高兴的表情变为高兴的呢?”
“还记得朱老师讲的故事《苏菲生气了》,苏菲怎样让生气的心情变好的?”
如果你不开心,那么你有什么开心法宝,让自己开心起来?
(如:玩玩玩具、听听音乐、去户外玩一玩、看一看动画片等,幼儿说,教师记录)
三、欣赏歌曲《表情歌》用动作来表现自己的'情绪。
讨论:当你高兴时,你会怎么样?(拍手、唱歌、跳舞)
欣赏表情歌中高兴的片段。
讨论:当你难过时,你会生气吗?生气时,你会怎样?(叹气、跺脚、捶胸)
分段欣赏《表情歌》相关情绪内容。
四、排除不愉快情绪
1、组织幼儿交流自己排除不良情绪的方法
提问:我们有了不开心的事,你是想什么办法让自己开心起来的?
2、阅读《幼儿画册》中“我的开心法宝”相关内容
提问:(1)画册中的小朋友是怎样让自己开心的?(2)你还有什么方法?
3、欣赏《表情歌》, 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情绪
提问:当你高兴时,你会怎么样?当你生气时,你又会做什么动作?
五、结束活动
小结:当我们有了不良的情绪时要想办法让自己尽快快乐起来,不要老是想着不开心的事。
中班教案 篇9教学目标:
1、通过对比,让幼儿感知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的基本特征,能够区分四种几何图形。
2、让幼儿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能进行拼图。
3、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发展动手能力。
重点:能够区分四种几何图形。
难点:感知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能进行拼图。
教学准备:
1、尺子、书本、魔法盒、三角形图片、正方形图片、长方形图片、圆形图片。
2、带有图形标志的篮子、范画。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情景导入,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1、"孩子们,你们看,老师这有一个魔法盒我们来看看里面会有什么东西呢?教师第一次摸出三角版。提问:这是什么?是什么形状的呢?请幼儿依次上来摸摸,并提问:"你摸出来的是什么?它是什么形状的呢?依次在黑板上贴上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
2、老师也给每一组的小朋友准备了一个盒子,请小朋友分别摸摸看,你摸到了什么?
让幼儿动手操作,教师提出要求;让幼儿选自己喜欢的颜色、形状的图形宝宝。
3、引导幼儿观察,鼓励幼儿互相交流。
4、请幼儿大胆介绍自己的图形宝宝(形状)二、让幼儿动手操作——给图形宝宝找家。
1、谈话导入:小朋友们,我们捡了这么多图形宝宝,现在,请大家把图形宝宝送回家,好吗?
2、幼儿自由操作,把捡到的图形宝宝一一对应放在篮子里。
3、教师巡回检查指导。
4、教师:小朋友们都把图形宝宝送回家了,那么,大家来看一看,宝宝的`家是不是都找对了。
5、教师与幼儿一起检查,看一看有送错的没有。
6、教师小结:小朋友们真聪明,都把图形宝宝送回了家。刚才我们玩了给图形宝宝找家的游戏,那老师这里还有好多图形卡片,我们还可以怎么玩呢?
三、开动脑筋——用图形进行拼图游戏。
1、出示范画,引起幼儿兴趣。
观看机器人、小金鱼、小青蛙等范画,引导幼儿观察。
2、教师提问:
(1)小朋友,图上有什么?(机器人、小青蛙……)
(2)这些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拼出来的)
3、让幼儿积极回答,认真观察。
4、出示半圆形,教师提问:这是什么图形?(半圆形)
5、让幼儿想一想:它可以变成什么?怎么变?教师引导幼儿用添画的方式变成其他物品。(把半圆添画成伞或太阳等)
6、组织幼儿展开讨论:这些图形还能组合拼贴成什么?
(1)鼓励幼儿积极动脑,大胆发言。
(2)教师提问几个能力较强的幼儿,让他们说一说这些图形还能拼贴成什么?
(3)教师归纳总结幼儿的发言,这些图形还能拼贴成小汽车、小房子、小花、小树、小鸡、松树等。
7、幼儿动手操作,进行拼图游戏。教师巡回指导,启发幼儿用多种图形添画或拼贴出与众不同的物体。教师指导个别能力差的幼儿拼出简单的东西。
四、展示幼儿作品,请幼儿欣赏自己和他人的作品。
1、请几个能力强的幼儿讲出自己拼出的是什么东西,它是由哪些图形拼贴出来的。
2、教师挑选出几幅拼贴的比较好的作品,加以表扬鼓励。
3、教师小结:用几个不同形状的图形能拼出一个新的图形。
五、活动延伸:
1、让幼儿把操作材料放入活动室计算角,在区角活动中,继续进行拼贴游戏。
2、让幼儿回家找一找、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东西也是这种形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