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必备】中班科学教案合集8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班科学教案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中班科学教案 篇1活动目标:
1、在操作探索活动中,感知物体的弹性。
2、发现弹性的用途,并愿意表述自己发现的过程。
3、对科学活动产生兴趣。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5、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活动准备:
弹簧、橡皮筋、气球等有无弹性的物体若干
活动过程:
一、动手操作实物,激发幼儿好奇心导入语: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走进科学的世界。
师:接下来老师让大家自己动手来感受一下提问:有哪位小朋友愿意来摸摸看老师准备的东西(橡皮筋、袜子)?你发现了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他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小结:他们在使力的时候都变长了,没使力的时候都没有变化。
二、分组自由探索活动材料,让幼儿感知物体的弹性。
引导语:接下来老师想让大家一起来试试看你们手中的物品是不是会发生变化。
提问:你玩的物品是什么?它发生了什么变化?
小结:气球用力会变长,木棒用力也不会有变化等。
提问:你是如何做的?怎么发现他有没有弹性的?哪些物品有弹性?哪些物品没有弹性?
总结:这些东西真有趣,用力时它会变形,不用力时又恢复了原来的样子,这就是物体的弹性。袜子,气球,橡皮筋有弹性,木棒没有弹性。
提问:为什么有的物品能变长、变大,然后再回复原样,而有的材料却不可以呢?
小结:因为有的.物品我们用力了他就会发生变化,这是因为它们都有弹性,而有的物体就算使力没有发生变化这是因为它们没有弹性。
三、了解弹性的用途引导语:我们了解了这么多有弹性的东西,那你们知道他给我们带了什么方便吗?
小结:沙发有弹性我们做起来才能更舒服等。
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们找找自己身上有弹性的物品。
教学反思:
引领幼儿再次深入地进行探索,给幼儿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间。整个活动,给予幼儿较宽松的氛围,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用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及时的梳理与小结。
中班科学教案 篇2活动目标:
1、知道水是流动的,对水的流动现象感兴趣。
2、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发现水会往下流,水流坡度越大,流动的速度越快。
3、感受活动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制作的PPT;红色和绿色两种不同颜色的水; 透明的矿泉水瓶;两种不同坡度的面若干组;贴绒教具:兔子和乌龟;水;毛巾;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
1、教师讲述谜语,请小朋友来猜。
师:小溪中散步,池塘里睡觉,江河里奔跑,海洋里舞蹈。(水)
2、教师引导幼儿知道水的特性:会流动。
师:原来水是它是会散步,会奔跑的啊!
3、师:水没有脚,怎么会走,怎么会跑呢,老师不相信,我们一起来看看,水究竟会不会跑。
二、水会流动
1、教师播放PPT,引导幼儿发现水会流动
师:小朋友,你们看水在干嘛啊?(水会跑)
师:水会跑,而且我们可以用一个好听的名字说:流!水会流,水啊流啊流!
2、教师引导小朋友用手势来表示水会流,一边做手势一边说:水会流啊流!
三、水往下流
1、提问:你们知道水会往哪里流吗?
2、教师出示透明的矿泉水瓶和水,引导幼儿发现水会往下流。教师将水倒入透明的矿泉水瓶,一边倒一边说:水往哪里流了呢?(水往下流了)
3、教师再将矿泉水瓶里面的水来回的轻轻摇晃,引导幼儿去验证水的确是往下流的,是往低处流的。
师:小朋友你们看,水是往瓶子的哪个方向流的呢?为什么会往瓶口(瓶底)流呢?
4、教师小结:因为瓶口(瓶底)低,所以水就往瓶口(瓶底)那里流。所以水是往下流的,往低处流的。
四、看谁跑的快
1、教师出示两个贴绒教具:小兔子和小乌龟。
师:老师的两个好朋友小兔子和小乌龟也想和小水滴玩游戏,你们想不想看看?
2、教师出示两块相同的板面,放在不同高度的小箱子上,再将两滴不同颜色的`小水滴滴在两块板面上,引导幼儿观察那种颜色的水跑的快,那种颜色的水跑的慢。并请小朋友来猜猜看,谁跑的快,谁跑的慢。
师:小兔子喜欢红色,就把水变成了红色,小乌龟喜欢绿色,所以把水变成了绿色。小兔子的小水滴跑高高的路,小乌龟的小水滴跑低一点的路,我们看看谁会跑的比较快?
3、教师操作,小朋友观察
4、小兔子和小乌龟换一下“路面”,重新比赛。
师:小乌龟不服气,想再比一次,不过,这次小乌龟要跑高高的路,小兔子要跑低一点的路了,我们再来看看,谁跑的快,谁跑的慢。
5、小结:坡度越大跑得越快,坡度越小跑的越慢。
五、操作活动
1、教师将调好的两种不同颜色的水分给小朋友,2个人一小组,小朋友自由组合,教师请小朋友自己动手操作。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中班科学教案 篇3一、活动意图:
春天天气干燥,许多幼儿由于不爱吃蔬菜,经常会流鼻血、便秘,同时在幼儿午餐时,我们也观察到幼儿不太爱吃芹菜。为了让幼儿对芹菜的外形特征及功用有一个整体的概念、为了培养幼儿养成爱吃芹菜的好习惯,我们选择了《好吃的芹菜》这个活动。
二、教案:
活动目标:
1、 运用多种感官感知芹菜的外形特征,体验操作的乐趣。
2、 初步了解芹菜对人体的好处。
活动准备:
1、 人手一棵芹菜,三盘洗烫切好的芹菜。
2、 酱油、醋、糖等调味料若干,小碗、小勺人手一个
3、 录像片:幼儿大便很痛苦的样子
活动过程:
1、 出示芹菜,引起幼儿观察、认识芹菜的'兴趣。
提问:
(1)芹菜象什么?
(2)闻一闻、看一看、摸一摸,你发现了什么?(帮助幼儿认识芹菜的根茎叶)
2、 了解吃芹菜的好处。
(1) 看录像,提问:录像里说了一件什么事?(帮助幼儿了解吃芹菜的好处)
(2) 请幼儿在芹菜的茎中寻找能帮助大家消化食物 ……此处隐藏672个字……电”到,梳头时头发根根竖起,脱衣时“滋滋啦啦”的声音和点点火花、玩滑滑梯时“呲拉呲拉”的声音……
师:“被‘电’到是什么样的感觉?”(疼、麻……)
那么你知道怎么样预防静电吗?让我们回去继续了解一下预防静电的一些好办法。
活动延伸:
幼儿与父母共同查找资料,进一步了解人们生活中的静电现象,以及预防静电的办法。
教学反思:
为了使孩子们对“摩擦起电”产生更浓厚的兴趣,提问道,“除了塑料尺,什么东西用绸布摩擦之后也可以吸起小纸片呢?”孩子们做出了大胆的猜想:铅笔、橡皮、尺子、玻璃、吸管等等。在操作活动中,孩子们还有了新的发现,除了用塑料尺摩擦布引起这种现象,自己身体的一些部位摩擦之后也能产生静电现象,比如用铅笔摩擦衣服或裤子;吸管摩擦头发,皮肤这些都会产生静电现象。最后带领孩子们一起讨论与交流“静电的现象”,让孩子们知道哪些摩擦之后可以起静电现象,哪些摩擦之后不可以起静电现象。触电对人体的危害及如何预防静电,让孩子们认识到科学现象。
小百科:静电是一种处于静止状态的电荷。在干燥和多风的秋天,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会碰到这种现象:晚上脱衣服睡觉时,黑暗中常听到噼啪的声响,而且伴有蓝光;见面握手时,手指刚一接触到对方,会突然感到指尖针刺般刺痛,令人大惊失色;早上起来梳头时,头发会经常“飘”起来,越理越乱;拉门把手、开水龙头时都会“触电”,时常发出“啪、啪、啪”的声响,这就是发生在人体的静电。
中班科学教案 篇6一、活动目标。
1、感知物体的弯曲性,了解常见物体弯曲的必要性。
2、学习观察弯曲形状物体的方法,提高观察能力。
3、体验弯曲的物体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二、活动准备。
1、自制眼镜一副,真正的眼镜一副。
2、两部电话线不一样的电话机。第一部的`电话线是弯弯绕绕的;第二部的电话线是直的。
3、课件。
三、活动过程。
(一)实验一:镜腿直直。
1、教师出示两副眼镜,请两个幼儿分别戴上然后与教师一起做游戏。
(1)咦,这个小朋友的眼镜为什么一直掉下来?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2)这个小朋友的眼镜为什么不掉下来?为什么?(引导幼儿发现弯腿跟直腿的区别)
教师小结:哦,原来直直的镜腿不能勾住耳朵,容易掉下来;真正的眼镜有弯弯的镜腿,能勾住耳朵,不容易掉下来。
(二)实验二:电话线直直。
1、教师出示两部电话机,拿起第一部电话机听筒,边做接电话状,边走动几步,使弯绕的电话线伸长。
2、教师拿起第二部电话机听筒,边做接电话状,边走动几步,由于直的电话线不能伸长,把电话机拖过来掉到地下。
提问:你们发现什么了?为什么呢?(引导幼儿发现弯弯绕绕的电话线和直直的电话线的区别)
教师小结:哦,原来弯弯绕绕的电话线可以伸长,所以我们可以走来走去接电话,用起来很方便;直直的电话线不能伸长,只能在原地接电话,很不方便。
(三)讨论:假如它是直的。
1、出示有山、汽车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画面,讨论:这辆汽车能上山吗?为什么?
2、出示图片(衣架、躺椅……)提问:它是什么形状的?
讨论:假如它是直的会怎么样?
四、教学反思。
活动中发现孩子们对科学探索活动很感兴趣。但是在假设环节中,如“假如蚊香是直的”,我觉得如果有可操作的模型蚊香,幼儿就体会更深了,现在光凭想象效果不佳。但尽管如此,孩子们还是很积极,都能参与到讨论中。
中班科学教案 篇7【内容与要求】
在操作榨汁机的基础上,了解其使用方法,感知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体验观察和动手的乐趣。
【活动重点】感知榨汁机带来的方便,体验动手的乐趣
【活动难点】了解榨汁机的使用方法
【材料与环境创设】
橙子、各种榨汁机、毛巾、台布、视频等
【设计思路】
榨汁机是现代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厨房工具,它也分好几种方法榨汁。而孩子们也都喜欢喝甜甜的果汁,可是果汁是怎么榨出来的,如何使用榨汁机孩子们却不一定会。因此前期在区角活动中让幼儿个别操作,使他们初步积累一些相关经验,然后通过本次活动进行分享讨论,使他们正确操作榨汁机,在操作中感知它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同时也让他们体验自己动手、与人分享的快乐。
结合教研组培养幼儿操作习惯的重点要求,分析本次活动发现活动中需关注幼儿正确操作的.良好习惯。从区角活动中幼儿操作表现来看,幼儿是否能选择匹配的材料进行榨汁,是否能正确使用榨汁机是本次活动的关注重点,通过视频、示范、讨论等策略,来帮助幼儿提升操作经验,养成正确的操作习惯。
【活动过程】
一、导入问题
这是什么?你们喝过吗?知道果汁是怎么做出来的?
播放视频,幼儿仔细观察。
二、交流分享:
你们是怎么榨出来的?
幼儿个别交流
教师示范榨汁机的使用方法
二、操作体验:(感知榨汁机的正确使用方法)
三、交流分享
1、你们都榨出果汁了吗?
2、出示电动榨汁机。
3、这么多的榨汁机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小结:原来我们每一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适合的榨汁机。
四、情感渲染
1、幼儿与教师一起分享美味果汁。
2、我们用了榨汁机在制作果汁的时候方便了许多,其实在我们的身边还有很多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方便而且有用的工具,我们一起去找找吧。
中班科学教案 篇8活动目标:
知道春天许多野菜都长出来了,泥土里。草地上。树丛中。小河边到处都有,他们可以吃,营养丰富;培养幼儿挖野菜的兴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准备:
新鲜的荠菜若干,每人一个小塑料袋,选择一块生长野菜较多的草地。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观察荠菜的外形特征。
幼儿每人拿一棵荠菜,仔细观察荠菜叶子的形状和颜色,闻一闻它的气味。(有些开花的荠菜还可以让幼儿看看它的小白菜和铲形的小种子)。
(1)提问:荠菜长在哪里?是人们种出来的吗?(长在草地上。小河边。树丛中,是自己长出来的`,我们又叫它野菜。)
(2)提问:你还知道哪些野菜?你吃过哪些野菜?怎么吃的?有什么感觉?
小结:野菜有许多种,可以吃,营养好,现在人们已经开始种野菜了。
2、组织幼儿到户外去采摘荠菜。
(1)组织幼儿在户外的草地上。树丛中采摘荠菜。边采边引导幼儿发现荠菜生长的地方和人们种菜的地方是不一样的。
(2)教师与幼儿共同把采摘的荠菜去除杂草后加工,大家品尝。
活动建议:
此活动可以结合春游开展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