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初步感知和认识溶解现象可以发生在多种状态的物质之间(液体和固体,液体和液体,液体和气体);
过程与方法:能借助实验进一步观察多种物质之间的溶解现象,根据溶解的主要特征区分一些常见的溶解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观察、交流中,将看到的新的“溶解”现象与已知的作比较,在这个过程中产生探究更多溶解现象的欲望。
【教学重点】根据溶解的主要特征区分其他更多的'容易溶解与不容易溶解的现象
【教学难点】观察和感知水中溶解有空气
【教学准备】
小组观察实验用:玻璃杯、滴管、酒精、食用油、其他一些非水液体;雪碧(汽水)、注射器、试管、试管夹、酒精灯、火柴等。
【教学过程】
1、引入
教师准备一杯水和一袋咖啡。学生观察咖啡放入水中搅拌之后的现象。
咖啡在水里怎么啦?你观察到的什么现象说明咖啡在水利溶解了?
我们已经知道食盐、砂糖、肥皂、咖啡等固体物质在水中能被溶解。那么其他的液体、气体能不能溶解在水中呢?
2.观察液体之间的溶解与不溶解
在水里滴几滴酒精,观察酒精是否在水中溶解?
在酒精里滴几滴水,观察水是否在酒精中溶解?
在水里滴几滴食用油,观察油是否在水中溶解?
在食用油中滴几滴水,观察水是否在油中溶解?
问:酒精和水相互溶解吗?食用油和水相互溶解吗?
运用同样的方法,观察更多的液体与液体之间的溶解解现象。
问:哪些液体能相互溶解,哪些不能容易相互溶解?
3.观察溶解在液体中的气体
(1)观察溶解在雪碧(汽水)里的二氧化碳
打开雪碧(汽水)瓶盖,观察液体里逸出的气泡。这就是溶解在饮料中的气体。
用注射器吸三分之一的液体,再用橡皮帽封住管口,然后慢慢地往外拉(往里推)注射器的活塞,观察注射器里的气体和液体的变化。
怎样解释注射器里气体和液体的变化?
(2)观察溶解在水中的空气
这杯水里有空气吗?你是怎样想的?(生活经验的提取)
用试管装1/3的清水,在酒精灯上稍微加热。观察试管壁上是否有小气泡出现。
怎样解释这种现象?
4、课后继续观察还有哪些物体也能互相溶解。
三、课后总结:
四、课后作业
1、胶水在水中会(下沉)。
2、牛奶带入水中会(溶解)。
3、你能区分液体之间的溶解或不溶解吗?请举例来说明。
五、课后反思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绿色开花植物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部分构成。它们能够帮助植物满足自身的需要。
2、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植物的花在形成果实的过程中要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
1、解剖油菜花并观察油菜花的各部分的特征;
2、观察一株油菜上花的变化过程并用画图的方式记录油菜花变成油菜荚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获得亲近自然的情感体验,产生探究各种各样的花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点】学习使用解剖的'方法观察油菜花的各部分特征。
【教学难点】花到形成果实的变化过程。
【教学准备】
演示:油菜花变化过程的图片,课件。
分组:开花的油菜植株,镊子、放大镜、胶带、剪刀,白纸、观察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单元概述:从今天开始,我们进入非常有趣的《新的生命》单元。本单元共有7课,我们要一起来研究植物和动物是怎样繁殖后代的。请一位同学朗读单元导语:“春天……”
出示开花的油菜植株。这是什么植物?同学们平时认真地观察过花吗?让我们一起进入花的世界吧!板书课题:油菜花开了
二、探究过程
1、观察一棵油菜。
(1)请同学们说说油菜长得怎么样?区分油菜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
(2)油菜和凤仙花都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这样的植物叫绿色开花植物﹙板书﹚,它们都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部分构成。
(3)请同学再说出几种绿色开花植物。
2、观察一朵油菜花。
(1) 观察:
从油菜上摘一朵油菜花。用放大镜观察一朵油菜花。
在小组里描述所观察到的这朵油菜花。
注意萼、瓣、蕊的读音。
(2)解剖:
学习使用镊子解剖一朵油菜花。
示范:镊子的使用和解剖的顺序;
解剖的油菜花。
将萼片、花瓣、雄蕊、雌蕊用胶带贴在观察记录表上。
观察解剖后的油菜花的各个部分。
填写“油菜花的观察记录表”。
(3)交流。
(4)小结:油菜花是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个部分组成的。油菜花有四片花瓣。
3、观察一棵油菜的花。
(1) 一棵油菜上的花是同时开放的吗?
(2) 数数一棵油菜上有几朵花?几个花蕾?
(3) 除了花和花蕾外,油菜花谢了以后留下的部分是什么?
(4)观察一个花蕾;推测这个花蕾未来的变化。
画油菜花变成油菜荚的变化顺序图。
三、小结
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植物的花在形成果实的过程中要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四、布置课外活动作业:
采集各种各样的花,下节课带来。
五、板书设计
油菜花开了
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
萼片、花瓣、雄蕊、雌蕊
教学后记: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授课时间:
累计1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电从能够持续提供电能的电池的一端经过导线和用电器返回到电池的另一端,就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电路。
2.知道可以在电路中安装开关来控制电路的通与断。
科学探究目标
1.观察电池盒、灯座和开关的结构,了解各部分的功能。
2.能将电池盒、灯座和开关连接到电路中,让小灯泡亮起来。
……此处隐藏13211个字……的自然现象有着天生的研究兴趣,但限于他们的观察水平,他们的认识往往是笼统的,片面的。《发布天气消息》一课的`教学中,我采用了“探究”的学习方式,旨在引导学生按照科学家发现知识的过程来进行学习,让学生亲自参与对物体和自然现象的发现,让他们通过观察与实验接触现实,激发想象力,扩展思维,改善交往和语言能力。让学生们亲自探究,使他们通过观察、提问、设想、表达、交流等探究活动,获得对天气知识丰富的直接认识。并在活动中改善了交往和语言能力,体验到科学探究的过程、建构基础性的科学知识、获得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学生们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个个兴趣盎然,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做到会用文字和图画等方式观察记录天气的各项特征,会用简单表格统计、整理天气的各项指标等情况,活动过程中愿意与他人合作并交流想法。课后很多学生对天气的变化有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在学习中都体验到天气的观察与的生活关系,这对下一节课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这样的教学方式改变了学生“学”的行为,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也改变了教师“教”的行为,使教师成为学习的指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0【教材简析】
《种子长出了根》是《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的第3课。
教科书中从学生熟悉的现象入手,提出本课的研究任务:植物根的生长变化、类型和作用。书中安排了大量的主题研究活动:1.研究植物根的生长。这是一个交流活动,交流的内容是观察前一课中已经种下的种子的变化,因此前一节课的课后延伸与本节课的课前作业是一致的,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了解凤仙花根的发展变化的过程。2.分析归纳根的类型。师生共同收集一些带根的植物,让学生全面观察,利用简单的表格对根进行记录、分析、归类,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3.研究根的作用。我们从教科书中遴选部分资源,再结合本地植物根的特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了解植物不同的根以及根的作用。
【学生分析】
本课的学习是在学生学习了《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种植凤仙花》两课的基础上展开的,是单元教学中承上启下的一课,承上是需要用到前两节课学生种植后对植物的观察记录,启下是为后面能够有序地研究茎和叶的变化及作用做好铺垫。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身边的植物并不陌生,也积累了一些观察经验,已经初步领悟到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是会发生变化的,但存在对植物观察、描述不够具体的现象,因此在教学前,教师要让学生聚焦观察植物的根部变化,从根的生长、类型和作用三方面进行观察与思考,引发学生对植物根的生长变化的研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种子可以萌发成幼苗。
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根总是向下生长。
根能够吸收水分、矿物质以及固定植物,维持植物生存。
生活在不同环境中植物根的外部形态具有不同的特点。
科学探究目标
能够基于观察描述种子的萌发过程。
能用画图的方法记录根吸收水分的实验现象。
能以实验现象和生活现象为依据说明根的作用。
科学态度目标
在科学探究中,能以事实为依据调整自己的观点。
乐于运用实验的方法探究根的作用。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知道环境影响植物生存,具有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观察植物根的生长变化并做好记录,知道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难点:通过实验验证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前一节课的课后观察记录表,凤仙花种子发芽实验观察杯,一些带根的植物。
教师准备:种在玻璃杯中的凤仙花的种子,一些带根的植物。
【教学过程】
一、聚焦观察、寻找规律
1.谈话:通过精心培育,我们播下的凤仙花种子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我们交流一下凤仙花种子萌发的情况。(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
(1)通过交流学生总结种子萌发的过程。
种子先长小芽,这个小芽逐渐长大就会变成根,凤仙花的根就是由这个小芽长大形成的。
(2)大家能不能给这个小芽起个名字呢?
学生:对,这个小芽叫根芽!
教师:你知道根芽是种子里的哪部分变成的吗?(胚根)
2.上节课,大家观察了不用种子也能发芽的植物。现在,我们来交流讨论一下自己的发现。
通过观察我们可以总结出,根生长的方向有什么特点?
我们发现,根都是向下生长的。也就是说,不管我们种的时候怎么放种子,它的.根永远是向下生长的。同时我们还发现,根的生长速度比较快,几天时间就长出来了。
3.研讨:为什么刚才汇报的同学有的说种下的种子有些没有萌发,分析一下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二、针对问题、分析归纳
1.说一说,除了刚才观察的凤仙花的根,你还见过哪些植物的根?(学生回答)
2.老师课前让大家带一些比较完整的植物的根,大家带了哪些呢?
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葱、菠菜、香菜、狗尾草、胡萝卜、甘薯等常见植物的根。
3.观察植物的根,填写实验观察表。
植物名称
根的形态特点
4.先根据植物根的形态特点进行分类,再找出它们的共同点起个名字。
5.根据学生的交流,归纳出直根系、须根系、变态根这三种根的类型。
6.留心观察生活中常见的植物的根,它们分别属于哪种类型的根。
三、实验总结、发展思维
1.同学们想想,植物为什么能固定在土壤中?它的什么部分起了关键的作用?
2.举例说明生活中哪些现象可以作为证据证明根有固定植物的作用。
3.指导学生看教科书第8页右下图,种子萌发先长出了根,推测根在植物生长过程中有什么作用。(完成学生活动手册)
拿出课前布置的根的作用实验记录表,观察记录表上的数据和我们画图记录所看到的现象并思考:试管中的水位变化说明了什么?
4.同学们都养过花,在养花的时候是需要细心呵护的,例如定时给花浇水施肥、松土等。想一想,我们给花浇的水、施的肥到哪里去了呢?
5.小结:根有固定植物和吸收水分的作用。
四、拓展应用、实践体验
1.课后了解植物根的有关知识。
2.制作不同植物根的标本。
3.不同植物的根,形态特征不同。可以让学生收集更多根的图片并分类,说说根在维持植物生长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4.继续观察实验瓶里植物吸水的实验,想想植物的根吸收的水分到哪里去了,再把它画出来。
【板书设计】
种子长出了根
胚根—根芽—根
生长变化根向下生长
速度比较快
直根系
植物的根类型须根系
变态根
固定植物
作用
吸收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