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槐乡的孩子》教案

时间:2025-03-31 10:13:46
三年级语文上册《槐乡的孩子》教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槐乡的孩子》教案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年级语文上册《槐乡的孩子》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年级语文上册《槐乡的孩子》教案1

教学过程:

一、 揭题谈话

1、 说说自己感到最快乐的事

2、 揭题 学习“槐”字,理解“槐乡”

二、 初读课文,明确:“槐乡孩子的快乐是什么?”

1、 提出初读要求:读通文章,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思考:槐乡孩子的快乐是什么?

2、 交流对问题的理解。

三、 细读课文,体会“快乐”

1、 那些地方能让你感受到他们的快乐呢?找找、划划相关的句子

2、 交流、体会、朗读

l 女孩有的弯腰捡着,两条辫子像蜻蜓的翅膀,上下飞舞着,有的往篮里塞着槐米,头一点一点的,像觅食的小鸭子。

l 当缕缕炊烟从村中升起的时候,孩子们满载而归,田野里飘荡着他们快乐的歌声。

l 月落柳梢,劳累一天的孩子们带着甜蜜的微笑进入梦乡。

3、 小结:点出——槐乡孩子的快乐其实就是——采槐米(劳动)

4、 读出“快乐”

在三个句子中选择自己最有感受的练读

四、 联系上下文,体会“劳动的艰辛”

1、 采槐米,捡槐米这种劳动,你认为是艰辛的吗?

2、 默读课文,从文中找找依据。

3、 交流(引导要点)

l 槐米小(第二节)

l 八月才有,天热(第三节)

l 采的时间长

五、 理解“艰辛的劳动是一种快乐”的原因

1、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孩子们觉得这不是苦,而是一种乐呢?

2、 自读第二小节后,交流原因。

六、 积累句式

槐乡的孩子勤劳、懂事,他们的生活、快乐都离不开槐树,槐树就像他们的伙伴,让我们来读读课文的第一小节。

1、 引读,内化句式,体会特点

2、 拓展训练

l 安吉 (竹乡)

l 黄岩 (橘乡)

l 草原

3、 再次朗读,强化句式

教学反思:

《槐乡的孩子》,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主要描写了生活在槐乡的孩子们采摘槐米的经过,赞美了槐乡的孩子们纯朴勤俭、吃苦耐劳的品质;虽然采摘槐米是辛苦的,孩子们却从中获得了快乐,他们的童年生活也因此变得丰富而充实。课文的语言朴实、轻快,带有浓浓的乡土气息;在作者的笔下,本来是辛苦的劳动,却变得轻松和快乐。

我在课堂上把重点放在了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出槐乡孩子在劳动的艰辛中感受快乐,让孩子们体会那种以苦为乐的精神。在课堂中,我比较注重槐乡孩子“乐”与“苦”的对比,从快乐中找到艰苦,再从艰苦中找使他们快乐的原因,一次次让那种以苦为乐的精神渗透在文字里,渗透在课堂中。结尾部分,我用句式训练收尾,充分利用了第一节这样的句式,让孩子们在语言环境中感受槐乡与槐树的深厚感情,并拓展到竹乡、橘乡、草原,让学生能积累句式,并学会运用句式说话。

本篇课文文字相当优美,在课堂上还有很多可以好好感悟朗读的句子,但是我没有很好地展开。语文课要注重体验感受文字的优美,学会品读美文,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要多加注意。

三年级语文上册《槐乡的孩子》教案2

学习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体会一些词语表情达意的作用。

学习重点:

1.学习自己读懂课文内容,培养自读课文的能力。

2.感受到劳动的快乐。

课时: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

无论是在草地上玩耍,还是去野外爬山,我们的心中都充满了快乐。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看槐乡的孩子有什么样的快乐。出示课题。

二、出示自学提纲。

三、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1、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要先读自学提示用序号标出本课学习的两个任务。

2、我要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用联系上下文、查字典、找近义词等方法理解不懂的词语。划出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或请教同学。

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槐乡(huái ɡuí) 花苞(bāo pāo) 耷拉(dā tā)

3、出示自学提纲:(1) 划出哪些不懂的地方。

(2) 槐乡的孩子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3) 积累一些好词。

(4) 了解课文内容。

自主、合作、探究:

1、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槐乡的孩子可爱吗,你是从课文的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在文中划出来与同学交流。

槐乡的孩子是_________________我从以下几点体会到:

四、自己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同学讨论讨论,师生交流:

(1)男孩常常是爬到树上,用长长的钩刀一下又一下地削着槐米。

女孩有的弯腰捡着,两条辫子像蜻蜓的翅膀,上下飞舞着;有的往篮子里塞着槐米,头一点一点的,像觅食的小鸭子。

从这些语句中,我体会到槐乡的孩子们

(2)当缕缕炊烟从村中升起的时候,孩子们满载而归,田野里飘荡着他们快乐的歌声。

月落柳梢,劳累一天的孩子们带着甜蜜的微笑,进入梦乡。

从这些语句中,我体会到槐乡的孩子们

三、诵读全文,加强积累

1、我要再读一遍课文,读出槐乡的美,槐乡孩子劳动时的快乐。

2、我要把喜欢的句子抄写到我的摘抄本上。

  五、当堂训练。

1、想一想,填一填

( )的清香 ( )的孩子 ( )歌声

轻松的( ) 火热的( ) 甜蜜的( )

2、说说自己在课余时间所从事过的劳动,比如参加公益劳动,在家里帮助家长做家务。先想一想准备说哪方面的内容,想好以后,再说说自己劳动的经过和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处隐藏3973个字……p>

课文哪部分介绍了槐米?

(找出有关段落读一读。)

三、品读体验

师:槐乡的孩子爱家乡、爱劳动,在劳动中得到了快乐。让我们再仔细读读课文,体会槐乡孩子的快乐。并把描写他们快乐的句子或段落作上记号,多读几遍。

生(认真读课文、找句子、作记号)。

师:谁能读读找出的句子和段落?

生1:当缕缕炊烟从村中升起的时候,孩子们满载而归,田野里飘荡着他们快乐的歌声。

生2:月落柳梢,劳累一天的孩子们带着甜蜜的微笑进入梦乡。

生3:女孩……

师:你们能够读出槐乡孩子的那种快乐吗?

生:(高兴地说)能!

师:下面哪几个同学能用快乐的语气读出这几个句子呢?

生1:当缕缕炊烟从村中升起的时候,孩子们满载而归,田野里飘荡着他们快乐的歌声。

师:从这一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甲:我体会到了孩子们起得早,当大人们生火做早饭的时候,他们已经唱着歌儿高高兴兴地回来了。

生乙:我体会到了孩子们很辛苦,但是他们以苦为乐。

生丙:我体会到了孩子们收获很大,非常高兴。

师:体会得深刻。你们感受到快乐了吗?

生:(反复读、体会)。

师:同学们找的句子都对,剩下的句子你们分组交流吧。

生:(学生分组交流)。

师:老师从你们的朗读中听出了槐乡孩子们生活的快乐。

四、小结

师: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们是怎样学习这篇略读课文的?

生1:我们先借助拼音和查字典读准字音。

生2:我们再根据课文前面的提示来边读边思考。

生3:我们最后和同学们互相讨论来解决疑难问题。

师:同学们说的方法都很好!老师还有一点要提醒你们,那就是要靠自己读,运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尽量自我思考、自我质疑,力争自己做出新的发现。

三年级语文上册《槐乡的孩子》教案9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体会一些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的内容,培养自读能力,并使学生感受到劳动是快乐的。

【教学过程】

本课是学生进入三年级的第一篇略读课文,在内容上说,理解课文的要求低于精读课文的教学,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重点。从方法上说,老师要放手,主要靠学生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渐渐习得的基本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一、默读课文,圈画生字

圈画出不认识的字词,自己想办法读准字音。此处可以运用已经掌握了的识字方法认识理解生字词。

二、参照连接语提示,独立阅读、思考,小组内交流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槐乡孩子采摘槐米的事。

三、再读课文,回答问题

槐乡的孩子可爱吗?从课文中哪些描写可以体会出来?

1、画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2、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感想,然后再读出来。

3、全班交流,老师及时总结:

⑴勤劳懂事:

“勤劳的槐乡孩子是不向爸爸妈妈伸手要钱的,他们上学的钱是用槐米换来的。”

⑵吃苦耐劳:

“八月,天多热。……就已经爬到小山上了。”此处有一句描写天热的句子,引导学生说一说,读出自己的感觉。

⑶以苦为乐:

“田野里飘荡着他们快乐的歌声。”此处写孩子们劳动的场面,写得轻松、欢快、活泼,一点儿不给人以辛苦劳累的压抑之感,读的时候引导孩子们体会这一点。

四、拓展延伸

1、摘抄描写天气热的句子。

2、说一说自己在课余时所从事过的劳动以及收获。

三年级语文上册《槐乡的孩子》教案10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槐乡孩子的欢快和勤劳。熟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2、了解槐乡孩子采槐花的方法,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体会一些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课前准备:槐树、槐花图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在草地上玩耍、去野外登山会获得许多的乐趣,但你有没有品尝过劳动的快乐?就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挣钱作学费,同样生活得快快乐乐。那他们的快乐又是什么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槐乡,走近生活在那里的天真可爱的孩子们。(板书课题《槐乡的孩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受。

1、教师配乐朗读,学生边听边想象画面。

2、当我们沉醉于这如诗如画的槐乡风情中,此刻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让学生说出听后的整体感受。

3、槐乡独特的风土人情令人陶醉,相信读了课文你们一定会被槐乡那独特的风情所吸引。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新词的读音,较长的句子或者一下子读不通顺的句子反复读几遍。 (2)分成小组组织朗读,出现的问题互相帮助纠正。

(三)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按自然段指名朗读,教师相机正音。

2、槐乡的槐树(槐花)。出示槐树、槐花图片课件。尝试填空,并联系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说说理由。学生交流,教师适时评价并小结: 槐乡的槐花是美丽的。(八月,槐树打了话苞,那花苞米粒般大小,散发着淡淡的清香,不仔细闻是闻不到的。) 槐乡的槐米是宝贵的。(槐米,可以入药,还能做染料。) 槐乡的孩子是勤劳的。你从课文中哪些词句看出来? 尝试填空,并联系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说说理由。学生交流,教师适时评价并小结:

槐乡的孩子是可爱的。(1)他们勤劳懂事,从小就知道分担父母的辛劳,不伸手向父母要钱,靠自己的劳动换取学费。

(2)他们吃苦耐劳,以苦为乐,有很强的自立精神。

(3)采摘槐米虽然非常辛苦,但是孩子们以苦为乐。

(4)槐乡的孩子是快乐的。 ……

(四)欣赏评价,深化感悟。

1、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些句子?用笔画出来,多读几遍,然后全班交流。 2、通过课文的朗读,我们认识了槐树,认识了槐乡的孩子,那么你有些什么感受呢?

3、说说心里话:你想做槐乡的孩子吗?为什么?小组讨论,指名回答,畅所欲言。

4、引导小结:快乐不只是来自于休闲、享受,劳动中也有无穷的乐趣。同学们,让我们也像槐乡的孩子那样去品尝劳动的快乐吧!

(五)作业设计。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填空。 ( )的歌声 ( )的微笑

( )的劳动 ( )的槐米

( ) 的清香 ( )的鈎刀

《三年级语文上册《槐乡的孩子》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