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楼阁》教案

时间:2025-10-05 10:13:13
《空中楼阁》教案

《空中楼阁》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空中楼阁》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空中楼阁》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本文的生字、词。

2、把握作者的语境和写作思路。

德育目标: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独立自由的情感品质。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领会文章诗化语言,理清文章结构,体会作者独特感受。学习托物言志的方法,领悟如诗如画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文章诗化的语言的赏析和结构的疏通鉴赏意境之美。

2、托物言志的手法的理解。

教学方法:诵读法,探究引申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我想问一下在坐的各位同学,假如你有足够的钱的话,你会把你心目中的房子建在哪里?怎么设计?

2、老师总结:刚才同学们的发言很精彩,我想,每个人心目中都有向往已旧的房子,我们暂且称它为小屋吧,温馨点。这小屋它可能在毛泽东的湘江畔,在徐志摹的康桥边,在郑愁予达达马蹄声的江南小镇,在舒婷浪漫的橡树林里。这小屋也许像海子的房子一样在海边,也许在陶渊明的世外桃源,或者干脆是归有光的一处陋室!这小屋是我们心灵的港湾,是我们精神的家园,选择什么样的小屋,往往看出我们什么样的性情和志趣。那么,今天,我们来看看作家李乐薇她心目中的小屋又是什么样呢?

二、新课学习。

1、师:大家都预习过了课文了,在字词上应该不会有什么困难了,今天就不强调了字词了。今天这节课的'主要任务是朗诵课文,通过反复诵读,初步体会作者优美的句子和隐藏在句中的情感。下面请大家花两三分钟的时间快速浏览课文,找出你认为精彩的句子,呆会儿,我请几位同学谈谈自己的看法。(要求:不能笼统的说每一句好,一定要找出自认为最好的。)

教师准备: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痔一点。

也许那是上帝赏玩的牡丹或芍药。

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略过一只飞雁,是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

我外出,小屋是我快乐的起点,我归来,小屋是我幸福的终点。

树的美在于姿势的清健或挺拔,苗条或婀娜,在于活力,在于精神。

我的小屋在树与树之间若隐若现,凌空而起,姿态翩然。本质上,它是一幢房屋;形式上,却像鸟一样,蝶一样,栖于枝头,轻灵而自由。

山峡的灯把黑暗照亮了,山上的灯把黑暗照淡了,淡如烟,淡如雾,山也虚无,树也飘渺。

它给人一种朦胧美,恍若仙镜。

2、听配乐朗读。

3、朗读训练。

问:你觉得他读得怎样?下面请同学找出喜欢的句子,自由读出来,要求:读出味道来。

作业布置:熟读全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空中楼阁》教案2

教学目标

1、话题探讨,感受作者美好情怀。

2、诵读赏析,体会文章诗化语言。

教学重难点

感受作者美好情怀

教学方法

话题探讨法、诵读法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与步骤:

一、导入新课

课间播放钢琴协奏曲《梁祝》(见课件,大约3分钟)。同学们,刚才我们听到的这只曲子叫什么名字?(生答《梁祝》)。这支曲子是著名的钢琴协奏曲《梁祝》!同学们,这只曲子有什么特点?(生答)这只曲子跌宕起伏!高亢处,如排山倒海;低回时,似微风拂面,给人以无限遐想。我们好像看到了梁山泊与祝英台同窗共读的愉悦,又似乎看到了他们抗击命运、化蝶双飞的悲壮,这就是音乐的美所产生的震撼效果!

音乐文学本相通,一篇美文又会带给我们怎样的审美享受,能否让我们产生共鸣呢?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台湾作家李乐薇的散文《我的'空中楼阁》!(课件打出题目)。

二、问题探讨,感受作者美好情怀。朗读思考问题

下面,同学们迅速但轻声地朗读全文(大概5分钟时间),我们音乐伴奏,同学们边读边思考:

1、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勾画出文中的优美语句,想一想它美在何处?(课件放伴奏音乐《秋日的私语》课件打出问题)

三、文章结构点示。文章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不同角度,实写小屋之美--依赖大自然,含蓄超然。

第二部分,在小屋的生活情状--自由独立,无限开阔,心灵享受。

第三部分,渐入虚境--路是空中走廊,小屋是空中楼阁,如烟、如雾、虚无缥缈,是幻境,是心灵的追求。

文章由实到虚,最后含蓄的点示,门外有幅巨画--名叫自然--回归自然!

那么,小屋是实、是虚?还是既实又虚?作者最终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留给学生第二个疑问。

四、简析文章诗化语言。

美好的情怀是散文的神,我们已经领略了,当然,这美好情怀还需用优美的语言加以描述,才能散发出诱人的芬芳。这篇文章的语言也是很美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诗化语言:(课件板书)

1、修辞美——生动的比喻、拟人、夸张手法

2、音乐美——长短结合、整散结合的语句

3、绘画美——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

五、拓开思维。初中时曾学过陶渊明的《桃花记》,描写了一个世外桃源,表达了作者……(由学生说出)

六、布置作业

同步练习

《空中楼阁》教案3

[教学目的]

通过分析语言、艺术手法进入意境,通过鉴赏,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定景换点的写景方法。

2、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

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教学方法]

诵读→分析→感知→鉴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自古文人多“雅士”,“雅士”居“雅舍”,如刘禹锡“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陋室”,归有光祖传的百年老屋——“项脊轩”,他们的“雅舍”虽然简陋,破旧,但他们居于其中感到无比快乐、温馨。那么当代台湾散文作家李乐薇的“雅舍”是什么呢?居于其中的她追求的又是什么样的“雅趣”呢?让我们一起来走进她的“雅舍”——“空中楼阁”。(出示投影:标题、作者及画面)

二、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学习定景换点的写景方法,把握文章的“形”。

1、指定一名学生朗读1~8自然段(配上一段音乐 ……此处隐藏27548个字……美:屋内有“紫藤、月季、喇叭花、圣诞红之类”真可谓院落花团锦簇;天空的花“有朵状,有片状,有白,有红,有绚烂,也有飘落。”真可谓云霞缤纷。这里连用了六个“有”,道出了作者无比欢快愉悦的心情(10自然段)

板书:领空大,花绚丽

三问:这里的空气、光线如何呢?作者对山上环境的感受如何?

明确:空气是清新的,是香的;光线是明亮的,是富于变化的;环境是独立的、安静的,可享受清福、享受充足的睡眠、享受美梦。

12自然段所描绘的是一幅多么柔静、宁谧的画面,小屋静卧在大山的怀抱中,沐浴在晨曦和暮霭中,是多么恬适、惬意,引人遐想——

一个动感极强的比喻:把光线在山中出没的规律写的很清楚:日出花开,日落花收,光线的来去,给小山增强了动感,给小屋、小山蒙上了一层浪漫的色调。

强调:“山的怀抱”:比做花蕊。小屋光线的明暗变化:比做花蕊的“绽开”“收拢”。小屋在花蕊的怀抱中,更显出小屋的美好以及作者对小屋深情。

板书:空气清新、光线变化、

环境独立、安静

四问:(14自然)作者笔下的山路、山坡好不好走?作者把“山坡”“山路”称之为什么?作者的感受如何?

明确:不好走,不便于行车;“山坡”:幸福的阶梯;“山路”:“空中走廊”!是一条往返于幸福与快乐之间的道路。作者感到无比快乐、幸福!——“我出外,小屋是我快乐的起点;我归来,小屋是我幸福的终点”“我只觉得出外时身轻如飞”、“归来时带几分雀跃的心情”

五问:为什么说“我出外,小屋是我快乐的起点;我归来,小屋是我幸福的终点”?

明确:因为出外时,是满怀希望,去开始新一天生活,所以小屋是我快乐的起点;归来

时,满载成功的收获,所以说小屋是我幸福的终点。

板书:山路是走廊;山坡是阶梯

五问:第15自然段加一个小标题该怎样加好?

明确:参考:小屋夜景、空中楼阁等。

这很平常的山中夜景在作者笔下都变成了“迷人的人间仙境”、“朦胧的空中楼阁”!

学生齐读感受第15自然段。

六问:为什么山下的灯把黑暗照亮了,而山上的则是照淡了呢?

明确:因为山下的人多,灯多(万家灯火),光线强;而山上的人少,灯少(疏落),光线弱,突出了山上比较独立、安静,象世外桃源。通过灯光,再衬以迷蒙的月色、点点星光把小屋写得很朦胧,很飘渺,正如烟雾之中的空中楼阁。给小屋蒙上了一层朦胧而神奇的色彩。

七问:“雾失楼台”是怎样一种情景?这里说的“空中楼阁”与“雾失楼台”情景完全一样吗?为什么?

明确:暗喻;浓雾弥漫罩了楼台,使人觉得楼台消失了。不完全一样,因为“雾失”可达到一点也看不见,“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只是显得“朦胧”。

板书:小屋夜景:朦胧飘渺

八问:作者的“空中楼阁”,是“现实的”还是“虚构的”?

明确:应该说“空中楼阁”既是现实的,又是虚拟的。说它现实,可能作者心爱的`小屋确实建于山上,在烟雾迷蒙中,高耸入云;说它虚构,是因为作者特意让小屋居于“高高的山坡”,强调“山路和山坡不便于行车”,这就暗含远离“人境”,“不闻车马喧”之意。另外小屋的最大特点就是融于大自然之中:文章最后指出这“空中楼阁占了地利”,屋内有天然的装饰、屋外有盈耳的鸟语、天然的巨画。很明显,它象征了理想中的远离喧嚣,独立、安静、自由的生活环境!

二、“空中楼阁”到底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寄寓了作者对“独立的安静的自由的”生活的向往,表现了他热爱大自然的情怀。文中暗含着对“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真切呼唤!

三、散文中这种“借客观事物抒发主观志向”的表现手法,我们称之为什么?

明确:托物言志。作者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正像近代学者王国维所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文中对山中美景着意描绘的目的了!

四、简析文章诗化语言。

语言诗化、清新优美,主要表现在:

1、修辞美——①综合运用生动的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为文章增添了绚丽的色彩。②对比手法的运用,比如“高大”和“小巧”、“有限”和“无限”等等,则使文章的意境更加深邃,给人以哲理的启迪。

2、语言美——①适当地运用文言词汇、文言句式,如“山如眉黛”“凌空而起”“足以举目千里”等,使语言更显得隽逸潇洒;②恰当地运用一些富有独创性的词汇,如“领土”、“领空”、“空中走廊”等,为文章注进了清新的气息;

3、音乐美——①短句的成功运用,既使文章变得欢快活泼,又增强了文章明快的节奏感(“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虽不养鸟,每天早晨有鸟语盈耳。”“无须挂画,门外有幅巨画——名叫自然。”)②整散结合的语句,语句整齐和谐,又富于变化,增强了语言的音乐感(“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云帆,辽阔无边的……是山川美景中一点生气,一点情调。”,“花好比人的面庞,树好比……在于活力,在于精神!”,“足以举目千里,足以……左顾有……右盼有绿野阡陌。”,“我出外,小屋是我快乐的起点;我归来……我只觉得出外时……”)。

4、绘画美——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

五、本文前后部分在定景定点上采用了不同的手法,你能概括出来吗?

板书前一部分:定景换点(重在对自然景物的真实描写)

后一部分:定点换景(重在人对自然景物的感受:明明是极小的“袖珍型”花园,而“我”却有无限的“领空”,可供“游目骋怀”而陶醉;明明是小屋在“山的怀抱中”,“我”却以为“如在花蕊中一般”,那“花蕊”会“绽开”,也会“收拢”;明明是“高高的山坡”,崎岖的“山路”,“我”却叫它“幸福的阶梯”,“空中走廊”;夜幕深垂,小屋仍是小屋,“我”却觉得它仿佛是“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文章就这样由实入虚,将现实的自然景观,融进迷离朦胧的诗一般的意境,引人入胜,耐人寻味。)

六、作者应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你能举出一些类似的形象吗?学生可以各抒己见:

A、可想象为“陶渊明”似的形象。

B、可想象为“欧阳修”似的形象。还可以想象为“刘禹锡”、“王维”、“周敦颐”,甚或“朱自清”、“徐志摩”、“郁达夫”似的形象。

教师:其实,这种“追求自然宁静生活、讲求天人合一”的精神是中国文人自古就追求的,七:探讨:精神----物质李乐薇的精神家园——山中小屋海子的精神家园——春暖花开的大海朱自清的精神家园——月下荷塘普希金的精神家园——自由奔放的大海

多么美丽的居所,多么幸福的人生。远离凡尘俗世,远离都市喧嚣,真是神仙过的日子!难怪宋朝诗人林和靖,甘愿抛弃荣华富贵,隐居山林,弄梅侍鹤,被后人喻为“梅妻鹤子”;历代许多的名人都爱归隐山林,灵感萌发,写出了更动人的诗篇,难道不是因为浸染了大自然的灵气?茫茫大自然,层山叠翠,云雾缭绕,生活在此,又怎能不释怀?作者邮箱:13094523753@sohu.com

《《空中楼阁》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